谷煥春 聊城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摘 要】本文重點分析了財經類專業數學課程設置的現狀,探討了財經類高等數學課程設置原則,財經類成人教育數學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課程設置 課程改革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1-0078-02
成人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是一種重要的形式,主要職責在于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對公民提出的更高要求。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成人教育在諸多方面必須做出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是改革的核心,而課程結構體系的調整又是改革的關鍵環節。因為課程結構可以全面地反映教育理念以及教學目標,也是進行整個教育活動的平臺。因此,課程結構體系是否科學,直接決定教育的質量。本文以財經類專業為例,從其數學課程設置現狀、數學課程設置原則、數學課程的改革三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財經類專業數學課程設置現狀
現行數學課程與專業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學完整的知識體系與專業實際應用之間存在矛盾
現行出版使用的經濟數學教材,較之前有了一定的發展,內容有所更新,介紹了一些數學概念的經濟意義,引入了一些解決經濟問題的數學方法與技巧,如在函數的導數概念的學習中引入了經濟函數的邊際、彈性概念,并介紹了其經濟意義;在函數的極值問題中探討了經濟活動中一些經濟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問題。但從整體來看,教學內容還是以經典數學為主,過分強調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仍然保持數學學科自成一體的科學體系,不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2.數學課程需求的理論完整性與專業崗位需求的實用性之間存在矛盾
數學課程對數學理論的要求較高,數學定理證明比較嚴格,講究邏輯推導的嚴密性,追求運算的技巧性,缺少對經濟問題的研究和應用中各種數學方法的使用,對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教材顯然不能很好地適應他們的發展,也未能使其作為一門基礎課、工具課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教材中涉及的經濟應用也還獨立地置于數學概念、定理之后,未能將數學與經濟問題有機地融為一體。通過教材的學習,學生得到的仍然是一大堆數學的定理、公式,很難從學習過程中領悟到數學與經濟問題的密切聯系,更談不上產生數學的應用意識,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經濟管理中的實際
題。經濟數學不宜過分追求經典數學的嚴密與完善,而應真正體現出它為經濟專業服務的基本屬性。
3.數學課程的深度與專業學習中用到的具體計算方法之間的矛盾
重深度、輕廣度,聯系實際的領域不夠廣泛,對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不夠,尤其缺少利用現代化手段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 財經類高等數學課程設置原則
基于財經類數學課程設置存在數學內容理論性強、實用性和針對性不夠等問題,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不能從專業學習的角度來看待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為體現財經類專業的特色,突出高等數學的工具性特點,高等數學課程的設置應遵循注重數學基礎、兼顧專業需求與突出數學應用、體現專業特色的原則。
1.注重數學基礎,兼顧專業需求
注重數學知識的基礎性有幾方面的含義:(1)對于學生而言是基礎的,是學生能掌握的,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在財經專業教育中是基礎性知識;(2)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是基礎的;(3)對于數學基礎知識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以及數學思想要注意其呈現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與基礎性相對的是數學知識的發展性,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應滿足專業的需求。在處理數學知識基礎性和專業需求的關系問題上,應在注重數學知識基礎性的前提下兼顧專業需求,而不能在注重需求的前提下兼顧基礎。
2.突出數學應用,體現專業特色
對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來說,數學教學是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本位,在數學教學中突出應用不僅是財經類專業教育的目標要求,而且也符合數學教學改革的趨勢。突出數學應用有兩個含義:(1)突出數學知識在專業和生活中的應用;(2)突出數學的工具性。
數學具有三大特征,其中應用性是數學的特征之一。在財經類專業中,學習數學可為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經濟問題提供有力保障,促進經濟的發展;反過來,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數學的學習提出更高的要求,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因此,財經類數學課程的設置必須貫徹應用性原則,對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突出經濟數學的應用性,體現專業特色,實現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三 財經類成人教育數學課程的改革
財經類數學教育的改革不僅要注重數學知識和素養在人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中的基礎性地位,注重數學在財經類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而且要注重數學基礎知識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數學思想的教學,更要注重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和運用數學解決經濟問題基本技能的培養。
經濟數學的教學改革,應以提高素質、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原則,應使教學內容更多體現經濟特色,教學目標更多地定位于經濟、金融領域問題中數學計算方法的掌握;改革應從提升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整合教學內容、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改革考試制度等方面實施。
1.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整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經濟數學的計算方法。數學計算方法的掌握為解決經濟領域的問題提供了有力手段,而經濟領域實際問題的解決,也為數學計算方法的掌握提供了可操作的平臺,數學知識與經濟問題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要密切結合經濟問題,加大應用實例,從應用和方法兩個方面充實教學內容,改善數學知識結構。為了滿足經濟應用的需要,應對理論部分進行適當刪減,弱化數學純理論的教學,減少對數學公式進行單純的推導,增加一些經濟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來促進對數學公式的靈活運用,重點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意識,充分體現數學的應用性特征,并通過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促進數學與經濟專業知識緊密聯系,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教學方式的改革
為了貫徹應用性原則,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由于一些數學概念本身就是一些經濟問題的數學模型,所以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可由經濟問題引出概念,講授數學概念的來歷,讓學生真實體會到很多數學概念本身是從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抽象出來的,如導數、定積分等,從實例中引入數學概念的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應用這些概念和方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學中還應適當引進數學建模的方法和過程。從經濟函數關系的確定到對經濟問題的建模求解以及模型的檢驗等,應給出分析和說明。
教學中可適當降低對數學運算技巧的要求,數學定理的證明不要過分追求嚴密性。這樣,一方面可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另一方面也符合經濟數學的學習應服務于經濟的目的。財經類專業的數學教學在不違背以對數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教學為主的基礎上,要著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通過建?;顒樱岣邔W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總之,財經類數學課程的改革總體上應根據財經類專業的培養目標來進行,無論是課程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式的安排都要圍繞這一目標來進行設計,為專業培養目標服務,全面貫徹國家教委提出的“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為迎合成人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在財經類數學課程的設置及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數學應用、體現專業特色,在教學中既要注重理論的基礎性,增強理論的說服性,更要加強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孫偉.財經類院校經濟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09(8)
[2]吳建國.高職高專經濟數學課程改革探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34)
[3]吳建國.財經類經濟數學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7(5)
[4]李輝.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3(9)
[5]周維俊.成人高教《經濟數學》課程改革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