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國家、民族的命運在他們的手里。如何改善獨生子女性格方面的缺陷,是一個事關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大問題。跆拳道教學與思想品質教育緊密結合,用“禮儀、廉恥、克己、忍耐、百折不撓”的精神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精神修養,培養具備自信、忠誠、尊敬、明禮、誠信、正直、協作、友愛、恒心的健全人格是提高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質量的前提和關鍵。
【關鍵詞】跆拳道教學 思想品德教育 獨生子女 正面影響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1-0200-01
跆拳道教學與思想品質教育緊密結合,用“禮儀、廉恥、克己、忍耐、百折不撓”的精神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精神修養,培養具備自信、忠誠、尊敬、明禮、誠信、正直、協作、友愛、恒心的健全人格是提高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質量的前提和關鍵。
一 獨生子女的歷史由來與現狀
至今,中國堅持計劃生育已有20年了,獨生子女漸漸成為中國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據權威機構統計,至1995年,中國3.2億個家庭中,獨生子女家庭占20.72%,獨生子女已達6600多萬。
中國數千年來都是重人倫,重子嗣,強調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因此,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愿意多生,但基于計劃生育政策,被迫只生一胎,所以在這個文化背景下,獨生子女的父母及其他長輩視其如掌上明珠。獨生子女絕大多數都能得到很好的家庭撫養和家庭教育。但是由于中國的社會文化特點,整個家庭教育的水平不高,所以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 獨生子女性格缺陷的表現
雖然獨生子女家庭在物質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獨生子女的心理問題和行為表現不盡如人意,如他們不懂得愛惜財物,不易和別人搞好團結,獨立生活能力差,感情脆弱,不尊敬長輩,過分依賴,嬌氣等。吉林大學人口所與美國學者合作,采用根據兒童心理特征編制的包含31種品德特征的量表,于1987年對吉林長春市1465名小學生與其家長,教師進行調查,其研究結果表明,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表現得比較嬌氣和依賴性較強。
三 跆拳道教學對改善獨生子女性格缺陷的正面影響
1.學習跆拳道對獨生子女改變嬌弱、勇做強者的正面影響
跆拳道的訓練和學習主要包括兩方面:跆拳道技術的訓練和跆拳道禮儀精神的學習。在跆拳道的學習過程中,每節課都要進行身體訓練,大量的身體訓練可以培養獨生子女堅持不懈的品質,通過一些挑戰性的訓練動作,改變獨生子女的嬌弱形象,在不斷提高跆拳道技能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鼓勵學生挑戰自己、挑戰教練,勇做強者。
跆拳道武道精神是從“始于禮,終于禮”開始的,在跆拳道中學習百折不屈、忍耐克己、禮義廉恥,在這種禮儀精神的熏陶下,使獨生子女學會堅韌不屈、忍耐自己、尊重別人,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2.學習跆拳道對獨生子女改變嬌弱、勇做強者的作用
第一,強身健體。跆拳道學習中包含大量的技術動作,多種多樣的步法、腿法,可以很好地鍛煉人體的靈敏性、柔韌性、耐力、速度和力量,可以有效改善人體的協調性,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第二,提高獨生子女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跆拳道的訓練過程中,學習者會遇到很多苦難,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克服困難是跆拳道訓練的核心。
第三,培養獨生子女的集體主義精神。獨生子女在家里通常都是說一不二,通過學習跆拳道可以培養獨生子女的集體主義精神。
3.跆拳道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緊密結合
跆拳道作為一種民族精神的體現,要求練習者須具備勇猛、善戰、敢打、敢拼的素質,培養堅韌不拔的作風,講究禮儀修養以及完善的人格。因此跆拳道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緊密結合。用“禮儀、廉恥、克己、忍耐、百折不撓”的精神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精神修養,培養具備自信、忠誠、尊敬、誠信、正直、友愛的健全人格。其中,鞠躬是基本的禮儀。初學者第一課必定是學習如何鞠躬敬禮。一個簡單的鞠躬動作,內涵豐富。跆拳道教練會始終把“禮”作為訓練內容,強調“禮始禮終”。每次練習前要先向國旗致禮,然后向教練敬禮。通過向國旗、長輩、教練、教師、隊友鞠躬施禮,使學生養成行禮的習慣,以具備恭敬謙虛、友好忍讓的態度和互相學習的作風。
四 結論
當今社會,孩子嬌生慣養的性格缺陷仍然是令家長和老師們頭痛的事。但是,從練習跆拳道的孩子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下一代的希望,相信他們會是新一代中國人的驕傲。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73
[2]彭立榮.家庭教育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