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和多媒體技術的深入應用,多媒體課件這種新的教學手段日漸普及,并逐漸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就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 設計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1-0085-01
隨著計算機等多媒體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領域。在教學領域中,多媒體課件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得力助手。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學習和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的老師越來越多。但教師如何將多媒體課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藝術性,這已經成為多媒體課件設計中普遍關注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淺談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基本原則。
一 多媒體課件內容的選擇
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制作者首先應考慮多媒體課件的教學內容。所制作的內容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并且能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合理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所以,在多媒體課件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所選內容應能突出教學的重點或難點
多媒體課件制作與設計應以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為主要原則,而不是簡單的“黑板搬家”或是“課本拷貝”。因此,多媒體課件在內容的選擇方面應以突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為主要目標,教師應通過課件的使用,將教學中的難點或重點問題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聲音、動畫等手段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內容。
2.內容的設計應能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應將本節課所要實現或完成的案例通過課件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如教學Flash軟件時,將一些已制作好的漂亮賀卡、短片通過課件方式展示給學生。學生一看,興趣倍增,從而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地位。
3.所選內容要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表達,甚至無法表達的教學內容與問題。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講解“相遇行程”等較抽象的問題,或在生物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講解細胞的分裂或植物的生長過程等教學內容,需要通過很長或極短時間才能看到的現象,這時,如果利用計算機的虛擬動畫技術將這些現實生活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真實、形象地模擬出來,就能彌補常規教學的不足,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反復觀看,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力,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 多媒體課件設計要具有藝術性
多媒體課件引入課堂后,以其特有的聲、色、形、動畫等效果的綜合優勢展示了知識的發生、形成的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如果教學中教師過度地運用媒體信息,就會大大降低課件的使用效果。所以,要使教學內容以理想的形式表現出來,制作者在設計時就要講究藝術性和審美性。
1.文字的運用
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文字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設計時,文字應力求簡明扼要,突出重點。避免制作出來的課件變為“書本搬家”,從而使使用者產生厭煩心理。在制作時,文字可通過熱區交互等形式呈現,當使用者閱讀完可自行消失。
2.圖形與圖像的使用
圖形與圖像是學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達方式,因此可將一些教學內容通過圖形與圖像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在設計時,教師應盡可能將圖片放大在屏幕的中心位置,這樣既可以突出主體,又利于學生對主體內容的感知、理解和記憶。但應注意,此時背景圖案要淡雅清新,以便更好地突出所要呈現的內容。
3.視頻動畫
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動畫是一種常用的媒體信息。在制作時,動畫畫面的設計應力求簡潔生動、和諧明快、自然流暢。在課件的運用過程中,并非動畫越多越好,過多的動畫信息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每個動畫的設計都要有目的性,不能只為裝飾畫面而動。
三 注重利用多媒體的交互性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因此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當學習者對指定問題作出回答后,課件能否對回答作出判斷和評價,并提供回饋信息。學生與計算機之間實時地相互交換信息,能激發學習興趣,強化認知,促使學生有效地學習。但是,現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大多是展評式的,很少有交互式的,有的教師由于對多媒體技術掌握不熟練,被程序所控,只會機械地點擊鼠標,而忽略了學生的課堂學習回饋。因此,課件設計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交互性,設計靈活的對話形式,以此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和制作,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設計原則的指導。要以教學要求為基礎,課件服務于教學,不能只考慮某一方面,否則設計和制作出的課件不會是優秀的課件。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和制作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工程,除了設計原則的要求和教學的要求外,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所以,要設計和制作出更多、更優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