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模式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是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有效途徑之一。筆者從開展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出發,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合作學習教學的落實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關鍵詞】信息技術 合作學習 小組劃分 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1-0089-01
合作是新時期人才必備的素質與能力,而這種素質與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通過后天習得的。學生在學校里除了要學會競爭,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合作。新一輪課程改革更是把合作學習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已被廣泛應用到了課堂教學中。它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肩負著培養學生具有信息化社會所必需的信息素養的重要使命,同時它又是集實踐性、技術性、應用性、工具性為一體的特殊學科,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一 開展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就當前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就目前的教育資源短缺現象來看,每所學校的班級人數都很多,絕大多數學校的課堂教學還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因為這種教學形式對于知識的傳播覆蓋面是最大的,也是最節約時間的。但是,這種過分強調教師主體性的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不利。其次,就目前的社會現實來看,整個信息化社會都處在一個激烈競爭的態勢,要想在競爭中獲勝,還是要依靠團隊的力量,因此團隊協作精神是人們在當代社會競爭中必備的一種素質。最后,就當前的社會現狀來看,現階段的高中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這種家庭物質優越性使得他們普遍缺乏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非常重要。由此可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是極其必要的,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有利于他們在未來競爭中更好地融入團隊環境中去。
二 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劃分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而科學合理的團隊結構是實現有效溝通交流的基礎。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對于小組的分配沒有固定的原則,而應根據具體的知識體系和教學目標的定位來決定。
如在學習“多媒體技術應用”這一部分時,其目的主要在于要求學生采取多種手段,利用多媒體軟件將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積累的對多媒體技術應用方面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加強學生對多媒體技術的整體性認識,同時讓學生感受多媒體技術在表達與交流信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這對于部分信息素質相對較弱的學生而言,操作起來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小組成員搭配,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并在小組中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個性才能,拉近學生間的距離,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以及綜合素質等方面來實現小組成員劃分的科學性。只有在科學合理的團隊結構的前提下,才能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各展所長,共同發展,充分體現小組合作不同于自主思考的比較性價值。
三 任務驅動,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合作學習需要以任務作為驅動,教師在設置任務時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情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內容的定位上要以學生的素質發展為目標,緊扣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的重、難點,同時把任務進行集約化、內涵化處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合作意愿,促進學生形成有效的合作,進而讓學生消除合作的抵觸心理,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新時期的高中信息技術教育要真正體現交流與合作,給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信息教學活動的主體。
如在進行Flash制作時,教師可以只對動畫制作的步驟及操作技巧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自行進行創作。這樣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能夠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甚至有些學生為了與其他同學交流時能夠技高一籌,更是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自學了一些動畫制作的技巧。由此可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變革,也是一種創新。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積極深入地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有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團隊協作意識,充分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特點。
參考文獻
[1]田立霞、張玉翠.新課標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J].教學研究,2009(3)
[2]陳麗.新課標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原則[J].新課程(中學),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