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是一種良好的品德,表現為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具有責任心的小學生對學習、生活和所負責的工作積極主動、一絲不茍;對他人、對集體很關心;反之,缺乏責任心的小學生常表現出馬虎、自私、任性,不會關心他人,不會關心集體等缺點。一個人有責任心,才會自覺學習,才會不斷進取,才會天天向上。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呢?
一 身教示范,形成責任意識
小學生模仿性強、可塑性強,具有很強的直觀形象思維。這正是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尤其是一年級的兒童,可以說就像一張白紙等待教師的描繪。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教師一直是學生心目中比較完美的形象,小學生會有意識地將教師的一言一行作為自己模仿的對象,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起到了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記得第一次當班主任時,在班級的走道上發現一張紙,問了誰丟的,可能是面對新老師礙于面子,結果沒學生站出來承認。于是我彎下腰撿起并放到垃圾筐里。沒想到我的這一舉動竟讓全班的學生自覺地低下頭檢查自己座位前后有沒有紙屑,結果有兩個小男孩拿著垃圾不好意思地看著我然后朝垃圾筐走去,我并沒有責備他們,內心的喜悅使得我點頭示意,很是欣慰。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 在集體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學校是培養學生責任心的另一個重要基地。作為老師可以從小事做起,來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如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集體活動、班級管理中來,老師可以給學生創設機會,讓班中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責負。事事責任到人,力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班級中找到自己滿意的位置,從而充分利用學生的表現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品嘗到為集體、為他人盡責的辛苦和幸福,從而學會尊重他人,并經常開展競賽,在競賽中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在學期的開始,我就給每個學生分配了勞動任務,讓每個學生都有為大家服務的崗位。堅持積極引導、正面教育,放手讓班干部管早讀、午間閱讀紀律。第一次大掃除,我帶頭做,以后打掃衛生,就叫小干部負責,分組打掃,掃完后小干部檢查,檢查合格,再報告給老師。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鍛煉,我在班上實行值日班長制。我根據學校的四項競賽,制定獎懲制度,力求用具體明確的指標來衡量學生。每周確定一個小而具體的目標,用紅筆寫在黑板的右上角,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當天進步最大的學生,將成為第二天的值日班長。于是每天放晚學前評選第二天的值日班長,成了學生最期盼的事。偶爾因為事情多忘了宣布,總有學生大聲地提醒。
三 樹立學生中的典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具有很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要注重利用學生身邊的榜樣來使他們感知責任心。學生中樹立起來的榜樣就在學生自己的身邊,看得見,摸得著,易于學習。如有學生能認真學習了或能做好值日工作了,就表揚他能對自己負責了;有同學能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就表揚他能關心他人了;有同學能撿起地上的廢紙,就表揚他有主人翁精神了。對于平時較優秀的作業,我就把它貼在學習園地里,名字上班級寫字排行榜或日記排行榜,讓大家都去觀看,進而學習。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除了耐心教育、幫助他們,還成立了互助小組,讓一個成績好的學生督促、幫助他完成各種作業。這樣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還能鍛煉小干部的管理能力。小干部不僅要幫助老師管好班級,更重要的是在班級中起帶頭作用,使全班學生做到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促使整個班級成為積極向上、你追我趕的先進集體。時間長了,學生就會主動為集體著想,主動為爭取集體榮譽做貢獻。教師通過表揚和鼓勵學習有責任心的學生,使班級營造出你追我趕、人人好學上進的良好氛圍。
四 注重反復,強化訓練
學生責任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實驗證明,一項行為習慣至少要經過21天不間斷的訓練才能形成。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將本周學生的行為與規范要求進行對照。只有當某種良好的行為或動作通過強化訓練,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時他們的良好習慣才能算真正養成了。
五 及時糾正不良行為習慣
教師應敏銳地發現兒童不良行為的苗頭,及時教育、及時矯正,遏制不良習慣的形成。要從“早”、從“小”抓起。從“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說謊、第一次罵人、第一次不做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如果教師在孩子第一次發生錯誤時不能及時發現、糾正,待孩子已形成固定習慣時再改正,難度就會增大。從“小”抓起,就是從小事抓起。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觀察不良行為現象,然后在一個恰當的時間,用一個恰當的辦法,“對癥下藥”,對他們進行“改造”,讓他們改掉不良習慣。
當然,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積月累、長期地教育,不斷地督促,逐步地強化形成的。相信只要教師真誠地捧著一顆愛心,努力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定能促使每個學生都擁有一顆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