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進人的成長與發展,素質教育必須以育人為本。教會學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更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根本職責。為此,當你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時你會發現: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為了使這一幅幅畫卷更絢麗多彩、完美無瑕,筆者嘗試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 樹立學習的榜樣——“萬綠叢中一點紅”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我們有了雷鋒、焦裕祿、張海迪、愛迪生,但對學生來說,身邊的榜樣更直接、更具體、更生動、更易學。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集體中教育藝術的秘訣之一是讓學生“學會對待自己像對待別人一樣”,要讓他發現周圍的美,“讓每一個男女青年在自己的同學身上看到真正的人性美德時,都要捫心自問:我達到這種美的境界了嗎?我能得到這種美嗎?我明天能比今天好嗎?”
為此,筆者發動學生尋找身邊的榜樣,并開展了一個“我的學習榜樣”的主題班會。經過充分醞釀、討論,大家隆重選出了班級的五位“明星”,他們分別是:遵守紀律,從不遲到的班長;學習成績從中等一躍到年級前列的學習委員;每天早到晚走,與值日生同勞動的勞動委員;有強烈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在校運會短跑比賽奪得冠軍的呂××;還有學習好、品德好、獲校運會跳高冠軍的體育委員。我把他們的事跡提煉成為五種精神:嚴于律己、勤奮好學、力爭第一、認真負責、全面發展。這五種精神成為了班里的五面旗幟。對五位同學來說是一種激勵、一種鞭策、一種升華;對全班同學來說則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懂得原來“明星”也并不神秘,并不難當。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道:“我們班有五位明星,有五種精神,我感到很高興,也很自豪,我要向他們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學們自覺地以這五位同學為榜樣,以這五種精神來衡量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出現了一批優秀學生。
二 贊揚每一位學生——“千樹萬樹梨花開”
對好學生倍加贊揚,這容易做到。而對缺點較多的學生能否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發現自己、肯定自己,樹立自信,向好的方面轉化,則是對教育工作者的考驗。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我們通常的做法是表揚好學生、漠視中等生、批評差等生,老師的態度無形中把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這種不平等影響了師生關系、生生關系,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對學生的過多批評指責,又形成了負面影響,扼殺了他的上進心和自尊心、自信心。這就要求我們改變教育的方式方法,運用激勵機制,贊揚每一個學生,讓陽光照進每個學生的心里,把希望撒進每個學生的心田。這種贊揚應是由衷的、隨時的、經常性的。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拿兩個班做實驗,一個班專門批評,另一個班專門表揚,結果受表揚的班的學生智力水平、成績狀況均好于另一個班。“高帽子”只要是真誠的,是發自內心的夸獎和贊譽,學生一定能在不斷的激勵中逐步前進。
剛開始擔任班主任時,總覺得學生不好管,始終采用批評教育的方法,但結果卻適得其反。不管如何批評,那些差生的毛病不是過兩天就“舊病復發”,就是仍舊我行我素,絲毫不在乎我的感受,讓我真有點“黔驢技窮”的感覺。后來,我改變方法,嘗試著調整心態,盡量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去表揚鼓勵,哪怕是一點點優點,我都會加以肯定。如我班有個學生的作文寫得很差,連最起碼的語句通順都做不到。我就采取鼓勵的辦法,哪怕發現他有一句話比較通順,我都會加以表揚。后來這個學生的進步神速。
是的,如果我們能每天給學生一頂“高帽子”,我們會發現來自學生的許多驚人的奇跡和感人的故事。而學生在這樣的鼓勵中,思維也會顯得特別活躍,積極性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呈現出“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
三 信任每一位學生——“春色滿園關不住”
學生的心靈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代表自己缺點的雜草。
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看到學生身上的缺點,而更應看到學生身上的優點,看到他們的長處,找出他們行為中細微的閃光點,并及時引導,使其逐漸彰顯,使之慢慢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如學生在課堂上問題回答錯了,題目做錯了,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他,應先表揚他不怕錯、勇于表現自己的精神,再對他說:“下次還請你回答,老師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師為他創造成功的條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總會有進步的。
曾有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成績差的學生有一次考了五十幾分,他怕回家被家長打罵,去向班主任求情,請班主任不要把這次考試的成績告訴他的父母,今后他一定會好好學習,爭取考出好成績,班主任答應了他的要求。這體現了班主任有一顆真切的愛生之心和充分相信學生的情懷。而那個求情的學生也實現了他自己的諾言,在老師的關愛下,充滿自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這個案例是發人深省的,試想,如果這位老師當時沒有答應學生的要求,而是挖苦諷刺,甚至借家長之手“整治”他,這樣產生的效果可就截然相反了。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的實踐告訴人們,學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學習,與教師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當學生站起來不能流利地回答問題時,教師投去一個期待的目光,說一句信任的話語,幫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課堂上發言的水平會更高,學習能力會更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送去一種信任,在每位學生的心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促使他們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個性發展。
結果證明,只要教師信任學生,沒有學生做不好的工作;只要教師把畫筆和顏料交到他們手里,他們就能畫出絢麗多彩的圖畫。作為班主任,我愿意讓學生在班級這個小小的舞臺上多排練、多演出,這樣,他們將來在人生大舞臺上的表演才會更精彩、更出色、更成功。
信任每一個學生,是因為相信人人能成才;信任每一個學生,是為了學生的持續發展;信任每一個學生,就要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和舞臺;信任每一個學生,就會發現——春色滿園關不住!
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一幅生動的畫卷,需要的是教師的智慧,但更需要的是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