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要讓學生“浸泡”在語言里,他們的語言思維和情感得到滋養(yǎng),不斷膨脹、萌芽,最終才會發(fā)展壯大。讀的過程是收集生活,寫的過程是展示生活,從讀到寫,收獲感動。這份感動,源自于不同個體從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心靈感受。
【關(guān)鍵詞】閱讀 感悟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1-0121-02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講究教師要深挖教材,把文章理解透徹,在教學時,一節(jié)或兩節(jié)課圍繞一篇課文,把文章的每一句話做到深刻理解,認為這樣才是教課文。殊不知把每篇文章支離破碎的分解,對學生來說收獲并不大。
我校的主題閱讀教學針對這一弊端提出改革措施,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踐,這種學習方式慢慢盡顯出其優(yōu)勢。語文和其他學科不同,語文學習的方式應(yīng)該是反三歸一,通過大量的閱讀,最后感悟出道理,是從量的積累到質(zhì)的突破。
基于對單元主題學習模式的理解,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心靈之歌時,進行了創(chuàng)新設(shè)計,這個單元共選編了四篇課文,分別是《窮人》《別餓壞了那匹馬》《唯一的聽眾》《用心靈去傾聽》,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學生通過一個個感動人心的故事,體會人與人之間處處有真情,感受生活中感人肺腑的心靈之歌,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動作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從而習得寫作的智慧。
根據(jù)本單元文章的特點,將《別餓壞了那匹馬》《唯一的聽眾》與閱讀材料《小抄寫員》、課外搜集的《最后一片藤葉》《媽媽的謊言》整合在一起,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同點:由善意的謊言引出的感人故事,包含著人間的真情、摯愛。
上課伊始,先讓學生根據(jù)單元導讀對文章進行理解,概括《別餓壞了那匹馬》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談?wù)剬埣睬嗄甑挠∠螅髡甙l(fā)現(xiàn)真相之后的感受。讓學生體會殘疾青年不計個人得失,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省出“我”賣馬草的時間,讓“我”多讀書的苦良用心,和“我”知道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在讀和談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初步的激發(fā),為這篇略讀課文進行熱身。其次引導學生帶著剛剛激發(fā)出來的情感,學習《唯一的聽眾》,讓學生緊緊圍繞老教授的言行和“我”的心理、行動變化來談感受。學生很快談到,我剛開始學拉小提琴,琴技太差。在被父親和妹妹嘲笑時我內(nèi)心沮喪,躲在小樹林中偷偷拉琴,卻被老教授聽到,我臉上發(fā)燒,內(nèi)心慚愧,想偷偷溜走。老人看見我如此尷尬,便謊稱自己是聾子,還說她猜想我一定拉得非常好,并想當我的聽眾,我又有了幾分興奮。受到老教授一如既往地愛護和鼓勵時我有了信心,在家中發(fā)奮練琴。最后我終于學有所成,在各種文藝晚會上,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在談的過程中重點突出三次在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平靜”,讓學生說說,透過平靜看到了什么。這樣設(shè)計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人物言行和心理活動在刻畫人物形象中的作用的認識。學完這篇課文,學生都被老教授那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和默默地關(guān)懷孩子,真誠地幫助孩子,持久地關(guān)注孩子,熱情地鼓勵孩子,最后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的做法深深折服了。此時,學生情感的閥門已經(jīng)打開。教師引導學生再去讀一個更感動人的故事《小抄寫員》,說說敘利奧的情感變化過程,談?wù)勛约簩τ谶@些情感變化的體會。有些學生被敘利奧小小年紀,為了幫助父親分擔家庭生活的重擔,寧愿自己被父親誤解,被深愛自己的家人冷落,忍受鉆心的精神痛楚,而連續(xù)幾個月犧牲休息時間,幫父親抄寫文稿貼補家庭費用的感人故事打動了,學生感動之情又加深了一層。
隨后將課外搜集的《最后一片落葉》拋給學生,讓學生默讀之后談自己的感受,學生找到了情感的發(fā)泄口,女畫家面對病魔看不到絲毫的希望,并且深信最后一片葉子落下時,自己的生命就會結(jié)束,這讓人難過和揪心,老畫家為了拯救失去生存信心的女畫家,冒雨連夜在病房窗戶對面的墻上畫了一片永不凋落的藤葉,而自己卻因為著涼患上肺炎去世了,令人感動,老畫家舍己為人的精神感動了所有人。
讀到老畫家無私奉獻,幫助年輕的女畫家康復了,而自己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時,學生忍不住落淚了,他們被老畫家?guī)椭鷦e人、犧牲自己的品質(zhì)感動,心靈的震撼達到了高潮。
生活中令人感動的場面還有很多。《媽媽的謊言》中敘述的小故事,表現(xiàn)了媽媽對兒女的摯愛,引導學生讀完十八個年頭媽媽的謊言,學生靜靜地坐著,盡管下課鈴聲已經(jīng)響起,仍在細細回味著媽媽的這些謊言,好吃的東西舍不得吃留給孩子,自己卻說不愛吃;明明很累了卻說不累;病倒了躺在床上忍著疼痛,為了安慰孩子,卻說不疼;看著眼前陷入沉思的孩子們,我沒有打擾他們,就讓這些孩子慢慢品味這浸滿了愛的謊言吧。
這節(jié)課中所有善意的謊話都體現(xiàn)著人間的真情摯愛,師生都被感動了,情感得到了升華,通過大量的閱讀動其真情,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不需要太多的語言,所有的感悟都積淀在學生的心里,本節(jié)課整合的幾篇文章猶如一層層浪花,一浪推一浪,最后驚浪拍岸,震撼學生的心靈。
學生對善意的謊言感觸越來越深刻,深深的感動積壓在學生的心頭,在接下來的一節(jié)語文課上,引導學生從課文走向生活,讓學生說說實際生活中善意的謊言。學生談到媽媽開完家長會后,沒有批評孩子在學校的不良表現(xiàn),而是謊稱老師說了你的很多優(yōu)點。病人病情嚴重,醫(yī)生和親人隱瞞其病情,他們不愿讓病人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舅舅意外
大家都瞞著外婆,說舅舅去外地進修了……這些善意的謊言無處不在。這些事例正是人間真情摯愛的體現(xiàn),也是感人至深的寫作素材,引導孩子搜集交流這些素材,然后寫下來。
本次教學從閱讀感悟到口語交際、再到習作,一個小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的主題就是:善意的謊言。
上完這節(jié)課,筆者對此次教學活動進行了反思,有兩點收獲:(1)只要讓學生浸泡在語言里,他們的語言思維和情感就會得到滋養(yǎng),不斷膨脹、萌芽,最終發(fā)展壯大。(2)讀的過程是收集生活,寫的過程是展示生活,從讀到寫,收獲感動。這份感動,源自于不同個體從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心靈感受。
通過實踐筆者對主題閱讀學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感嘆這一項實驗對于語文教學開辟的新天地。同時深刻認識到,語文素養(yǎng)是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不是在教中提高。單元主題的凸顯和領(lǐng)悟應(yīng)該在大量的閱讀中實現(xiàn),書讀多了,感受慢慢就深刻了,積累就豐富了,認識也就加深了,寫作就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