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標準指出,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發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
一提起政治課,學生就頭疼,因為死記硬背常常使他們暈頭轉向,不知所云。一些具體的專業術語使原本社會知識就不夠豐富的學生更覺得困難,只好囫圇吞棗、死記硬背,仿佛政治課就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詞。為了改變過去那種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懨懨欲睡的局面,本人在教學中針對高中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出一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努力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笑聲中了解政治課的特點,在師愛的沐浴中感受政治課的真諦。下面是本人在日常教學中實施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幾點嘗試。
一 讓小品走進課堂
學生在放松、快樂的氛圍中的學習效果比單純、被動地聽要好得多,而在日常娛樂中,小品因其講究說、學、逗、唱,通俗易懂的特點很受大家歡迎,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娛樂節目。因此,在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在課堂開始就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我把小品搬進課堂,把所講內容通過學生真實、生動又富有滑稽、夸張的表演展現出來。實踐結果表明,學生對這種形式十分喜歡,積極主動參與,盡管沒有大家明星那樣的氣勢,但學生們認真投入的表演仍令課堂充滿了歡快氣氛,談笑之中,空洞的說教變成了深刻的記憶。臺上同學惟妙惟肖的表演令臺下學生捧腹大笑,笑聲之余,教師因勢利導要求他們暢所欲言,討論小品中人物所說的話究竟是對還是錯,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所學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帶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再也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乏味的負擔。當然,把小品引進課堂,只是利用它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特點來吸引學生,而不是嘩眾取寵,教師應該善于駕馭課堂,分清主次,明確教學目標,實實在在地去準備,而不是流于形式,同時要控制好時間,引領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學到應有的知識。
二 貼近學生,講學生愛聽的故事
學生熟悉的語言,指學生經常說的或曾經學過的印象深刻、可以朗朗上口的語言。“故事”對很多人來講總是獨具魅力,因為它有始有終,有內容,有細節,所以講起來頗受歡迎。例如,在教學“公司的經營與發展”時,我給學生講了國內有名的網絡公司——百度。為了使學生對百度有一個全面、立體的認識,我是這樣設計的:我問學生,你們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嗎?有的學生點頭表示同意,有的學生卻有點茫然。然后,我展示一張圖片——李彥宏,百度的CEO。有的學生說很帥,有的學生說是百度的老總。我微笑表示贊同,但我要強調的是,李彥宏俊朗的外表下有一顆上進的心。他出生于山西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北大畢業后出國留學,在美國微軟謀得不錯的職位,在華爾街有別墅、汽車,這是很多人夢想的生活。但在妻子的鼓勵下,他懷抱“科技改變生活”的夢想,放棄所有,毅然回國創業。直至今日,百度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我注意到學生基本上都在認真地聽,對一個學生熟悉的內容,以問題引導進行深層次的講解,學生會學得更投入。
三 慎待學生的秘密,做學生成長過程的知音
要讓政治課堂充滿和諧之花,不僅需要師生之間相互合作,彼此接納,而且需要相互信賴。在交流與合作中,教師不免地會接觸到學生的秘密,能否善待這些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否建立并得到維持。
新課程倡導教師和學生進行對話教學,而師生彼此信任是對話順利進行不可或缺的前提。如果把學生內心世界的話毫無保留地告訴教師,教師就應該學會為學生保守那些他們不愿意被別人知道的秘密,這樣才能保持師生關系和諧,共建和諧課堂。
四 讓師愛溫暖學生
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除了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最優化,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一個不易忽視的因素。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反之,倘若教師對學生非常嚴厲,令他們敬而遠之的話,其后果必然是學生對其也是唯恐避之不及,哪里還有尊重和熱愛可言。因此,建立融洽、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杜甫有詩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對教師要求的寫照。教師對學生的言傳身教,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教師的舉手投足,都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永久的記憶。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板起一副冷面孔、握起一根長教鞭、咄咄逼人地走上講臺的做法,唯有尊重和關愛才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尊重和熱愛之情,學生才會親近教師。一句關切的“你好嗎?”換回一句真誠的“老師好!”這樣的師生關系才真正有利于教學的最優化。
在教學中,適時適地運用小品娛樂學生的身心,活躍生活;以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吸引學生;以真誠的愛心對待學生,讓學生在學中有樂、樂中有學。在教師為他們撐起的這片藍天下,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鮮空氣,快快樂樂地沐浴充足的陽光,積極地探索人生真諦,健康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