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作為獨立個體,能夠善于發現并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規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
【關鍵詞】數學教學 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1-0136-02
創新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已成為當今乃至今后教育教學發展的人才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勝心強,興趣廣泛,對未知的問題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什么都抱著試一試的欲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必須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創造欲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觀察,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有著創造的空間,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創造的欲望。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所有潛藏的積極因素,并加以熱心的關愛和保護,包括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創造性的品質。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在每小組的學生中安排一個神秘的學習小伙伴(用布蒙上的米老鼠玩具),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到新鮮,從而產生好奇心,集中精力進入學習狀態。
又如“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教學,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上課伊始,我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小明帶著2元錢高高興興地準備到文具店買3本數學練習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買的時候將思考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請同學們討論。學生討論熱烈,積極參與。
接著,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每本作業本多少錢?有的說:買3本一共要給售貨員多少錢?有的說:買3本應找回多少錢?學生思維活躍,我馬上給予肯定——太棒了!你真會想。順著學生的思維,我接著問:你是怎樣解決的?這時學生又紛紛舉手發言。再經過例題的分析和教師的恰當點撥,很快就能找出其中問題,并能正確地計算出結果。
這樣,在教學活動中既揭示了知識的奧秘,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欲望,激發了創造性思維。
二 開拓發散探索,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對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在課堂上進行沒有固定答案的研討,會使更多的學生在集體的爭論中體驗到思維的碰撞,感受到教學的美感。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有較大的自由度,這樣,既能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培養,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又增強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基本途徑。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多向思考,從而提出新問題,用探索新知識或發現多種解答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嘗試,提出合理、新穎、獨特的解答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在教學“商店有白皮球20個和紅皮球22個,賣出15個,還剩多少個球?”一題時,學生在弄清題意之后,就紛紛列式計算:20+22=42(個),42-15=27(個)。按常理,這道應用題已經解答出來,但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我沒急于小結。而是繼續詢問學生,還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呢?教室頓時安靜下來,學生個個都進入思考當中,抓住這個機會,我馬上啟發、引導他們從問題入手,進行討論,看誰最聰明,能想出另一種解答方法。學生積極討論,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問題中沒有告訴我們是賣出哪一種球,我們可以想成他把白皮球先賣出去,所以就可以這樣列式:20-15=5(個),5+22=27(個)。這位同學剛回答完,還來不及表揚他,其他同學就爭先恐后地回答:還可以想成他把紅皮球先賣出去,所以列式是:22-15=7(個),7+20=27(個),就求出還剩多少個球。對此,我及時給予了表揚。
這樣教學,學生既能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又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拓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 趣味性練習,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在創造活動中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這種思維特點是:在一般人覺得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對一般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深入思考,通過猜測﹑設想﹑驗證,帶著獨創性的見解去解決實際問題。數學教學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有趣的練習是培養學生解題的興趣,激發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創新性的好方法。
如在一次練習中,我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小紅有一些蘋果,送給小明一半,送給小青一半的一半,自己還剩下9個,小紅原來有多少個蘋果?”學生思維活躍地思考著、交流著,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發現的學習氣氛。過了片刻,有的學生這樣做:9×4=36(個),我及時表揚了他們,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思考著。有的學生這樣做:9+9+9+9=36(個),我也給予了肯定。還有的學生這樣做:18+18=36(個)等,方法很多。學生們的思維得以開拓,并且方法是多樣化。因此,在這樣的練習中,要鼓勵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新穎、獨特。設計這樣的練習既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 積極評價,激發自主創新
評價作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檢測手段,具有激勵和導向的作用,評價的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培養渴求新知的動機,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鼓勵性評價,從尊重、愛護、平等的原則出發,對學生實施積極的、適度的和科學的鼓勵性評價,強化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的內驅力,體現出教師評價的創新。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學生,要以寬容、諒解、和藹的態度對待他們,允許他們再想一想,即使是重復別人正確答案,也應給予肯定,使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教師還應注重分層次評價,注重因人施評,從實際出發,分層要求,既負責評價,又負責指導,鼓勵不同水平的學生及其小組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更快更大的進步。從學生自身出發,教師應鼓勵自我評價,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錯誤,加以改正,使其體會成就感,提高自我調控能力,引發自主創新的探索動力。
創新是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應多創設情境,善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每個學生都樹立起創造的欲望、勇氣和信心,鼓勵他們多觀察、多動腦,多動手,多嘗試;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究,哪怕是一點點發現,教師都應及時地給予表揚、肯定。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探索中,從而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