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前預習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的自覺主動預習的現狀得到了很大的改觀,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以及課前預習在教學效果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也逐漸凸顯出來。現階段的學校教學中,不僅僅只要求學生獨自預習,教師也逐漸參與到學生的課前預習中,幫助學生進行預習,提高預習效率。
一 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在這一年多來,我校開展了一系列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從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到“四模塊教學”,顯示了教育教學要改革的境況和必須改革的決心。不論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還是以“預習展示,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訓練”為主要內容的“四模塊教學”,都抓住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個主旨,逐漸從原來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轉變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學習,教師發揮引導作用。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如何發揮自己自主學習的作用,通過自己認知、探究獲得新知識。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如何讓學生有一個好的自學習慣,也就是有一個好的預習效果。所以學生進行自學,也就是課前預習,在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情境下,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課前的預習效果,能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所以對學生預習內容的設計和指導,就變得比較重要了。教師通過預習提綱和導學案等一些形式來指導學生的預習形式,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從而為有一節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保駕護航。
二 課前預習內容的設計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課前進行自學,把課堂教學的一些知識或活動進行前置,先讓學生經歷對新知識初步認識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預習的內容和形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預習效果,幫助學生設計預習內容和預習提綱,是教師備課的一個重要部分。本文以“分數的基本性質”為例,闡述如何對預習內容進行設計:
1.學具制作和實踐活動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數學很多知識的學習,都需要通過一些直觀、形象的學具和動手操作活動來輔助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而這些學具的制作和實踐活動都可以放到課前預習內容中,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通過用三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條
涂色來表示 、 、 ,然后觀察涂色部分研究得出 =
= 的結論。這一部分放在課前預習中,作為預習的第一任
務,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動手制作長方形紙片,并且進行探究。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加深對新知識的初步認識和理解。
2.自主探究,歸納總結
這一部分是在學生預習前由教師設計,教師通過深入研究教材、教學目標,把課上要學習的新知識,通過歸納、凝練、整理,分步驟,由易到難,以問答或填空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通讀課本后,對新知識從整體上進行初步認識,再逐步完成預習提綱上的問答和填空,從而讓學生對要學習的新知識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如“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
學中,問題設計如下:(1)觀察 = = , 的分子和分
母同時乘( )就得到 ; 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 )就
得到 。總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 ),分數的大小不
變。(2)觀察 = = , 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 ),
就得到 ; 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 ),就得到 。總結: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 ),分數的大小不變。
3.總結分數的基本性質
在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應注意什么問題?通過完成以上幾個問題,讓學生達到初步認識和理解新知識的目的。學生對新知識進行初步認識以后,課堂上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精講點撥,從而讓學生達到熟練掌握新知識的目的,完成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
三 預習的指導和規范
小學生在最初進行預習學習時,往往是漫無目的,不知道怎樣學習課本、怎樣預習、遇到問題怎樣解決等。在最初實行預習活動時,教師應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指導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獨立閱讀教材內容,觀察信息窗,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新知識,提煉信息、發現問題,達到初步理解新知識的目的。
第二,讓學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導學提示中的問題。在小學數學課本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的設計是以解答數學問題的形式出現的,讓學生通過自己解決問題、思考問題,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
第三,讓學生進行適當的練習,檢測預習情況。通過適當的練習,可以避免學生的眼高手低,也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在預習中存在的漏洞,從而檢測自己的預習情況。
在今天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課前預習已成了學生學習的一個階梯,也成了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從學生的自主學習入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幫助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探索。相信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預習的方法、內容會變得越來越完善,有效預習對學生學習知識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