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是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最基層的組織單位,而班主任扮演著領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其工作是塑造學生思想意識的工作,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較大,所以說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 曉之以理
作為小學階段的三年級,這期間的學習活動對兒童心理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這個階段的孩子玩心還比較重。這樣,如何在孩子的學習與他們的游戲之中找到平衡也是班主任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為此,我將道理講給他們,讓他們“曉之以理”。如針對“為什么寫作業”問題進行了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孩子們踴躍發言:“為了把學過的知識記住”、“為了放學后不讓看電視”等。在聽了學生們的發言后,我突然發現孩子們并沒有意識到老師的良苦用心,他們把作業當成是“負擔”、是“包袱”。為此我從網上查找到“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放給學生們看,清晰明了的遺忘曲線,孩子們一看便明白了。為了防止孩子們將這一規律遺忘,我還不定期的強調,讓孩子們時刻記著遺忘曲線的作用。經歷了一段時間后,班里不完成作業的情況明顯減少,大部分同學都能完成作業。
二 動之以情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很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注意,為此他們可能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而這些方式在老師的眼里可能被認為是搗蛋,故意頂撞老師。如我班里有一位學生,平時就很調皮,經常被喊到辦公室挨批。如“做操時,從后面踢其他的同學”、“上完體育課后偷喝其他同學的水”,有時他知道自己犯錯誤了,同學叫他去辦公室他都不去。這天上課時,同桌又告他的狀:“老師,他用鉛筆戳我的頭。”當我嚴肅地瞪著這位男同學時,感覺他卻沒有當回事兒,那一刻我想其實這真的不是什么大事,他可能也只是想和同學鬧著玩罷了。于是,我一改平日面對此類問題時的惱火態度,和顏悅色地給全班學生上了一課。“如何讓同學們喜歡你?”“要主動幫助同學”、“同學有不會的題目時,不能取笑他要幫助他學會”、“不能和其他同學打鬧”、“要和同學們有好相處”、“當出現摩擦時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看來這些小家伙們都懂,對于怎樣做是正確的,心里面都跟明鏡似的。于是,我便“見縫插針”,那咱們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同桌呢?這些小家伙們很自然的扭頭看了看各自的同桌,然后相視一笑,那感覺好像一下子都在考慮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同桌。相視一笑后,我知道孩子們其實已經知道該怎么做了,好像又在檢討自己以前做的對不對。我抓住機會,“好了,現在同桌兩個相互交流一下,你覺得作為同桌你做的好不好?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還需要改正。待會兒咱們請幾對同桌到講臺前跟大家分享一下。”接著,教室里立刻熱鬧起來,你一言我一語。
這次班會后,同學們之間鬧別扭的現象減少了。辦公室老師有時還跟我開玩笑:“小李,這幾天怎么沒見你們班里有打仗的了?”雖是一句玩笑話,但我知道我們班的孩子變了,變得懂禮貌,都學會寬容了。因為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感受懂得了多一些寬容就少一些心里的隔膜,多一分寬容就多一分友愛,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就會進一步地融洽。
三 師生約定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是我經常跟班里孩子強調的一句話,而我也通常用這種方式跟孩子們進行一些口頭約定,從而培養他們的自制力。有時老師絞盡腦汁想出來的辦法,學生們并理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這時,我便會“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用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約束他們。一天上課時,我們班的調皮大王又被同桌“參了一本”。既然叫他“調皮大王”,我就對他的過激行為見怪不怪了。因此又見到此類情況時,我沒有發火,而是和顏悅色地把他叫到了辦公室。在進行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后,我們達成了協議。給他換一個他愿意的同桌,但是不能再搗蛋。如果再搗蛋,就得讓老師給他選一個同桌。最后,我們進行了約定,并拉鉤訂約。“拉鉤”這種形式雖簡單但卻很奏效,畢竟這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約定方式。在他們眼里看來,只要拉過勾的就一百年不許變。一段時間過后,這個孩子的調皮行為明顯的減少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慢慢地班級紀律也有所改善。班主任工作總體來說,就是用自己的真心換取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在工作之中,我始終以良好的心態對待每個學生,用自己的付出為學生贏得收獲,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