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硯
2009年 畢業于天津美院國畫系;
2013年 畢業于天津美院國畫系研究生;
2012年 作品《親如一家》入圍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5周年 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2年 作品《格桑梅朵》參加全國第三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
2013年 作品《格桑梅朵》參加天津市第八屆青年美術作品展,獲銅獎;
2013年 作品《花影》參加第四屆全國中國畫畫展獲優秀獎(最高獎)。
與郭硯大學同窗四年,又前后一起讀研究生,至今相識已近十年,我輩至此相識十年也算作老友了。與老友寫點東西總要認真地思索經營一番,同時也希望以我對于郭硯藝術方面的了解,做出一些深入的分析和自己的見解。
郭硯的藝術實踐之路似乎比同齡人要早一些,幼時已提筆作畫,參加許多知名展覽且屢屢獲獎,這在我們同齡人中算作先知先覺的。說到郭硯早期的畫,似乎更加奔放恣意、大氣凜然,追尋童真的、自我的藝術理解與表達。大寫意的本質似乎就在于追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且“直抒胸臆”!這種“直抒胸臆”的藝術表達并非無節制與隨意妄為的,郭硯也早就意識到這一點,他有意識的“師法乎上”在古人的筆墨理解中又遁取家鄉的當代藝術大家石魯老先生的繪畫語言,來尋求自己心中對藝術表達的契合點,這又是其先知先覺的例證!對于郭硯寫意畫的評論文章似乎不少,更是不乏當代大家!而對于郭硯近些年的繪畫評論似乎少了些。既是老友,我倒希望自己來填補這個空隙,來聊聊郭硯近些年走過的藝術之路。較之前,似乎郭硯隱遁了,在這段隱遁期間,我們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那便是進入美院深刻地、系統地研習繪畫,從大學到研究生畢業這些年,郭硯遇到了兩位先生,一是何家英先生,一是楊沛璋先生,由兩位當代大家為向導,郭硯似乎做了一次完美的華麗轉身,也是一次大膽的轉身,從寫意轉向了工筆!正如多年前許固令先生評價郭硯時說“大膽的創作,大膽的創新,還要大膽地面對未來!”次第的轉身,可以看出當下郭硯對于藝術又注入了新的理解與新的可能,郭硯在踐行著許先生對其的嘉許與期盼。許是隨著年齡與認識的漸長,郭硯的這次轉變似乎從感性走向了理性,從瀟灑走向了穩健,從純真走向了成熟!而不變的精神內核是他對藝術的持之以恒與不懈思索,是其與生俱來與一以貫之的。
郭硯的工筆人物師法于何家英、楊沛璋二位先生,這十余年的探索研習,讓我們感受到郭硯的不菲成績,佳作層出不窮!郭硯的繪畫語言與當下畫壇寵兒的“新工筆”現象不同,“新工筆”派似乎在刻意的追求結構、意象、朦朧化、符號化,故作神秘地在追求時代性與標志性。然從郭硯的作品中看到的更是穩健、樸實、自然、純粹!這也是繪畫亙古不變所傳遞出的精神內核。從中讓我們細細品味一下這些作品。《花影》到《格桑梅朵》皆是其中的代表之作,畫面的恬靜疏闊,造型的唯美動人,無不看出其深厚的造型能力與審美意趣。《花影》畫面整體清凈秀潤,繪一苗族少女著苗族服飾自然地站立其中,拈花聞香,神態專注似若有所思,傳神微妙,也傳遞出一種淡然的人文情懷。畫中之“思”已然難來表現,此幅作品卻有畫外之“思”,很是難能可貴!服飾表現出輕重變化,畫面色彩節奏明快,無背景繁瑣的處理,也使得畫面感更加純粹!而在《格桑梅朵》中,則表現三位藏族少女錯落有致,方向感及形式感加強,呈現一種傳統的“紀念碑式”構圖,人物表情的統一更添加了畫面的莊嚴穩重!表情統一又皆不同,畫面飽滿充實,銀器及服飾的表現豐富,質感強烈,頓挫有致。三個人物的重復式的出現很有排列感,讓我想起當代藝術家岳敏君先生所說“重復就是力量!”我認為用在這里也更為貼切中肯。郭硯喜繪少數民族,喜繪純真少女,而這些作品也在國內很多大展中每每獲獎,這些成績似乎是在對郭硯隱遁后的一種褒獎與贊賞,又似乎在宣示著郭硯的歸來!
從少不經事到三十而立,從揮毫潑墨到精工細作,從《紅柳高風》到《格桑梅朵》,其一步步踏實地在走著屬于他自己的藝術之路,嘗試著無數種突破與可能。郭硯性情溫和,良善重義,對藝術的態度虔誠明晰,刻苦奮進,藝路艱辛也相信其能做出更大的藝術成就!我作為老友,作為同學,也作為一名同行者予以自勉。我們共同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