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S81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12-0032-03
任何現代孵化場的最終目標是生產出最多的1日齡活雛雞,因為這是決定其經濟可行性的關鍵因素。更準確地說,孵化場的所有工作是達到其最大的孵化能力、最佳的雛雞質量和均勻度的目的。
當然,這些目標應該以最小的成本來實現,因為孵化場是現代集約化家禽生產行業的中心樞紐。很明顯,孵化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生產鏈前面所有步驟的質量。
然而,本文我們將重點放在受孵化機控制的因素,并集中于新構想和創新:翻蛋系統、溫度控制、加熱和降溫、濕度控制、通風以及CO2控制。
1 翻蛋系統
所有產業化孵化機均有一個自動翻蛋的機械裝制。入孵種蛋應該定期(最好是每小時)以45°的角度(最小32°)進行翻蛋,持續時間至少15 d,但這一作業通常持續到第18天入孵蛋轉入出雛機時。
翻蛋不僅僅可防止胚胎接觸并粘連蛋殼膜,而且還可以使胚胎接觸到新鮮的營養。在孵化的第1周,翻蛋對胚外膜的形成尤其重要。
當評估孵化機的機械性能時,快速目測檢查通常還不夠。調節器可以分為2部分組成,帶有管子和葉片馬達的降溫系統以及翻蛋系統。
兩者均應根據操作、維修和清洗的簡便性以及可磨損的零件數進行評估。通常,孵化機看起來滿是閃亮的機械零件才會打動買家。
然而,作為使用者或孵化場的管理者,便于維修和清洗是衛生和生物安全最關心的問題。潤滑脂和潤滑油在孵化機內并不合適。嚴格地說,清洗過程的效率會影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2 溫度控制
箱體式孵化(Single Stage,SS)和巷道式孵化(Multi Stage,MS)的溫度控制是無法進行比較的。這2種類型的孵化機所采用的加熱機理彼此不同。現代孵化機能夠毫不費力地運行MS或SS。在MS中,溫度和濕度是持續不變的。
較涼的新入孵種蛋可以通過早前放入的較熱入孵種蛋來加熱。因此新入孵種蛋對機械加熱和降溫的能量需求較采用箱體式孵化機孵化時要少得多。
然而,由于MS孵化的固有設置,當每周或每3 d進行翻蛋時,孵化箱的門會在孵化過程中打開。這意味著箱內的溫度會損失,濕度也會損失,同時通風會停止。充分控制高質量的孵化過程就無法實現。
在SS孵化中,入孵種蛋需要更多的機械能量用來于降溫和通風,但為了獲得更健康的雛雞,這些參數需要精確設置。
3 降溫能力
將不同溫度的空氣進行混合非常困難。隨著溫度的變化,螺旋形降溫系統利用輸入空氣度和輸出空氣間的溫差進行降溫(圖1和2)。這意味著孵化機內部的溫度是不均一的。
螺旋形降溫系統通過冷熱管相鄰排列,并產生均勻的溫度和冷氣而可以對此進行補償。這會直接影響通風的成本,因為采用這種方法時馬達的功率不需要那么大。
降溫的能力和降溫的效率是指孵化機傳遞孵化機外側入孵種蛋/胚胎所產熱量的能力。
這是一種相對簡單的計算,表面積、溫度傳遞的K值(傳熱系數)和冷卻液溫度(在這種情況下是水)是主要因素。簡單地說,降溫的能力取決于水的溫度和管子的表面長度。
如果供應商建議降低水的溫度,那么他是在說他不能提供足夠長的管子來進行正確的降溫。用于降溫的表面越小,在降溫時逸出就越多,因此由于溫度不穩定,孵化質量就差,結果活雛數減少。
銅是最經濟的熱導體,可用于孵化機的保溫。由于銅的K值為390(聚乙烯為0.29,尼龍6為0.23,聚苯乙烯為0.04),因此銅遠遠勝于其他任何商用材料。
人工孵化最重要的參數是胚胎溫度,因為這會決定胚胎的代謝率,并因此會決定胚胎的發育率。
在孵化的最初9 d,孵化是一個吸熱過程,這意味著在此階段,孵化機必須給胚胎提供熱量。在孵化期的后半段,胚胎處于放熱時期,需要降溫以消除多余的熱量。
為了在不破壞蛋并因此殺死胚胎的情況下確定胚胎的溫度,我們可以利用蛋殼溫度來測量胚胎溫度。
一些現代孵化機會配備測量設備,使你在不打開孵化機門的情況下就可以記錄機箱內入孵種蛋的蛋殼溫度。
這些感測器提供的信息可以用于調整整個孵化期的孵化機溫度,利用這種方法,一個恒定的目標蛋殼溫度——100.0 ℉(37.8 ℃)即可實現。
4 濕度控制
維持孵化機內合適的濕度水平是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參數,因為它將決定入孵種蛋的代謝水分的損失率。
胚胎的水分代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償孵化機內空氣濕度水平的變化,然而,到達孵化期的第18天,胚胎應該實現最佳的體重損失(11 %~13 %)。
如果濕度太高,入孵種蛋就不會損失足夠的水分,種蛋的氣室將會太小,結果胚胎在由絨毛膜尿囊呼吸轉為肺呼吸時會出現問題,并會增加孵化后期胚胎的死亡率。
如果濕度太低,雛雞出殼時會發生脫水。這兩種情況無論出現哪一種,雛雞質量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一些孵化機會配備連接胚胎的機控裝置,能夠持續跟蹤胚胎的體重損失。利用這些信息,控制器可以調節孵化機內的濕度設定值,以便以一個合適的線性或非線性曲線的方式獲得正確的體重損失。
現代孵化機使用噴霧嘴來增加機箱內的濕度。它們的運作十分準確、衛生,并可以與消毒結合使用,以降低孵化機內的生物安全風險。
然而,如果水質太硬,它們需要檢查是否堵塞。過去往往采用蒸汽增濕。這一方法十分準確、無污染,但沸水或電加熱系統本身就具有自身的固有問題。
超聲波是一個可以產生細小霧滴的理想系統,但它們非常脆弱。圓盤式加濕器在生產上已經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它們操作簡單且有效。遺憾的是,它們的增濕效果有限,而且是細菌生長的溫床。
5 CO2控制
二氧化碳水平是另一個在孵化過程中應進行監測和控制的重要參數。首個CO2控制器由Emka公司的技術總監Corneell Huysentruyt發明。
在出雛機中的最后3 d,雛雞開始出殼。為了獲得最佳的出殼均勻度,重要的是要通過控制出雛機內CO2的含量來調整孵化過程,以盡量縮小出雛間隔。
該技術的實質是使雛雞“窒息”以盡可能快地促使它們破殼出來。
在當適的時間將雛雞轉出出雛機是另一個會對雛雞質量產生較大影響的重要因素。當大多數雛雞(90 %~95 %)的羽毛干燥且松軟,且只有少數雛雞(5 %~10 %)頸部背側羽毛有少量水分時,雛雞應該從出雛機中轉出。過早地將雛雞轉出將出現大量羽毛未干的雛雞,而過晚轉出會導致雛雞脫水。無論哪種情景,雛雞的質量都會受到不利影響:雛雞第1周的死亡率會增加,雞場的生產性能會下降。
6 通風
孵化機通風系統的基本功能是給呼吸的胚胎提供氧氣,并清除機箱內的二氧化碳。脈動泵系統(pulsator system)可以將新鮮空氣送入孵化機內,并將種蛋周圍的污濁空氣抽出。
一個高效的通風系統將能夠在整個孵化機機箱內,包括機箱的角落以及其他難以達到的地方形成有效且均勻的氣流。
7 節約能量
在整個21 d的孵化期中,通風系統依靠發動機持續運行。在孵化期的前9 d,孵化機會加熱。在孵化期的最后12 d,孵化機會降溫。這是一種能量消耗。
通過使用直接驅動替代皮帶驅動的電動機,可以立即減少10 %的能量消耗,因為通過皮帶沒有能量損失。
變頻控制器可以調整發動機的速度,刀片可以進一步提高能量效率。
使用適合的高絕緣孵化機面板可以使孵化機成為一個小氣候,消除熱量損失。
有效的降溫系統可能是減少能量賬單的最佳方法,因為其是目前最大的成本。
8 設置新的標準
Emka公司的孵化機研發了一種高效、衛生、成本低且可以形成一個易于對內部環境清潔的降溫系統,因此用該孵化機進行孵化,雛雞產量高且1日齡死亡率低 (圖3、4)。
傳統的孵化機利用10 ℃~18 ℃的水進行降溫,結果導致孵化機機箱內潮濕,機內凝結水會落在冷卻管或冷卻壁上。孵化機內的水分是細菌生長的理想環境,因此會造成生物危害。
Teggnologic 27孵化機則利用27 ℃的水降溫。致冷面高于水的露點溫度,因此機箱內不會發生凝結現象,進而可以保持孵化機的干燥。
該技術以更經濟的方式使孵化機降溫。由于流出和流進水的溫差可降低至5 ℃,此方法很實用,且每當外界溫度低于25 ℃時可無需能量進行降溫。
這不僅僅可以減少能源費用,而且還可以使孵化場更干凈,環境更生態。在公眾意識會巨大影響人們購買對地球生態有利的產品的時代,這對孵化場來說會成為一項真正的優勢。
其他優勢:
① 蛋盤和出雛機機箱干燥,無凝結水;
② 可以降低細菌生長的風險;
③ 可以消除冷卻管被絨毛覆蓋而導致冷卻能力降低的情況;
④ 還有利于用絨毛收集管或Emka公司新型絨毛袋收集絨毛(圖5)。
原題名:Maximising the output of viable day old chicks(英文)
原作者:Daniel Abrahams(比利時Emka孵化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