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家禽市場雖然受到一些事故的沖擊,情況不是很好,但是家禽產業的前景仍是非常樂觀的。至少家禽市場專家Osler Desouzart 是這樣認為的,他在比利時薩爾瓦多世界家禽大會上做了相關演講。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12-0041-04
Osler Desouzart在比利時薩爾瓦多世界家禽大會最后一天的現場演講中提到,在預計一件事物的未來時需要深入了解它的變遷。他解釋說,家禽產業的前景涉及幾個方面,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自1965年以來食品產量已經超過了世界人口增長量,人類飲食結構已經發生轉變,在塊莖、豆類和谷物等基本主食基礎上添加更多的動物產品(圖1)。眾所周知,隨著收入的增長,人類飲食結構中動物產品的比例也會增加。1961年,人類日常飲食中攝取的能量至少有84.7 %來源于植物產品,而到了2007年這個比例下降到82.8 %。
1 收入和肉品消費
隨著收入的增長,人類飲食結構也在發生改變。Desouzart在演講中提到,研究發現在日均工資達到7美元之前,人們所有的收入增長都用于改善飲食,意味著攝入更多的動物產品,肉品的比例增加而蔬菜的比例減少。在發達國家,人們的日收入已經超過75美元,食品消費不再增加。“在這種水平下,更高的收入將不會影響飲食的結構,人們將對食品的關注從食品類別轉移到概念食品。在發展中國家,諸如南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均日消費為3.35美元或3.25美元,人們對食物類型是否屬于非轉基因、有機和綠色并不關注”,Desouzart認為,“在這些地方,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食物的可獲得性和易獲得性。大部分南亞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只能攝入日常最低能量,毋庸置疑這些地區患營養不良人數也最多。這并非是對接受新概念食物消費觀的抵制,同時也不是維護現存的食物消費觀念和生產模式。在很多時候,農業產業化的革新就是和對新概念的抵制相伴相隨的。人們有權發表意見和保留選擇,但是食品激進主義者應該充分認識可供選擇的生產模式,應該是一個機遇,而不是一種額外負擔。”
呈Desouzart之言,我們家禽行業肩負著社會的需求,應當看到工業化生產孕育而生的產品價值,積極思考并踐約將家禽產業的需求帶入到能夠創造更高利益的產品生產中去。顯而易見,為了減少世界性營養不良和改善我們面臨的對未來食物攝取的選擇,家禽產業革新之路仍然是漫長的。科學技術對于這場新的綠色無聲革命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將會讓這場變革滿足2050年全球的食物需要。科學技術應該由整個社會思潮引領方向,而不是被目前來自世界富裕和溫飽地區的常規生產模式所限制。
2 全球正在消費更多的肉品
從1960年到2010年,全球肉品產量的發展狀況表明肉品的增加總量超過世界人口增長的2.54倍(表1)。豬肉產量和禽肉產量分別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超過牛肉產量。家禽業發展最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價格”。據Desouzart所提到的,答案很簡單,包括以下因素:
一是,2010年全世界233個注冊了肉產品銷售的國家和地區中,有203個注冊了禽產品銷售權;
二是,家禽是消費者所能發現的最易得的、可得的、快捷的、方便的、多用的和簡單的食品,很容易處理,烹飪方法多樣,并且味道易于接受;
三是,禽產品不受宗教限制,并且被認為是一種健康的低脂肉;
四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建立的家禽生產場比其他類別肉品生產場的總和還多。禽產品的持續增長表明家禽生產每周消費量的翻倍增長并沒有引起消費疲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與其他類別需占用土地的肉品生產比起來,家禽生產所占用的自然資源更少。
Desouzart說到,生產中所需的自然資源主要是水和可耕種的土地,這些資源都是已知和有限的。隨著人們飲食中需要攝入更多的肉品,生產更為有效的肉品將超越其他類別,而禽肉產品則是,并將一直是贏家不二的選擇。
3 禽肉產品超過豬肉產品
當人們的飲食向攝入更多種類的動物性產品(主要是肉類產品)發展,同時水資源在全球分布不均的狀況下,將成為未來世界食物供給的基本要素。從“水資源生產力”利用上看,禽類肉品生產是所有肉類生產中最高效的一種(表2)。這是與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要素,未來的生產和消費將以更有效的利用自然資源的種類為主導。正是這些因素使Desouzart預測,禽肉產品將會在2020年前超過豬肉產品成為主要的肉類資源。
在2009年6月24~26日羅馬FAO舉辦的“2050年如何滿足世界食品需求”的專家會議上,Nikos Alexandrato介紹了一項延續到2030/50年關于肉類生產的長期規劃(表3)。此規劃僅羅列了2003~2005的數據(收集到自2001年以來的歷史數據,以1999/2001為基準年),而這兩年的數據在考慮到總體水平上還是被認為是具有代表性的。
Desouzart提到了一些更為保守的情況(表4),預測由于發展中國家消費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從2030年起世界肉產量/消費量的增長速度將會進一步下降。在這段時期可以引領世界肉品生產發展的國家主要是中國和巴西,當達到更高消費水平的目標,生產和消費更趨于平衡時,這些國家對世界肉品增長的影響就會進一步降低。在任何情況下,家禽的可利用性會證明到2050年家禽產量的增長將會比同期人口的增長多3.25/3.46倍。
4 產業發展變遷
在產量增長同時,Desouzart預言世界禽肉生產主產區正在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遷移(圖2),并且這些國家也正在穩固提高他們的市場在全球禽肉出口市場份額(圖3)。世界未來的人口增長也將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到2050年,地球上將達到93.06億人口,比2010年增長24.1億,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非洲和亞洲將占有增長人數的89.1 %。
Desouzart提到,由于非洲、亞洲和部分拉丁美洲的人口收入主要將用于改善膳食和滿足飲食需求,直到2050年這些地區都將是肉品消費增長的核心區域。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發達國家從60年代早期到90年代中期是家禽業的支柱,而發展中國家將是未來40年家禽業發展的載體。
Desouzart提出質疑,目前的狀況是否意味著家禽業在發達國家將走下坡路呢?所有預測都表明發達國家仍然需要繼續承擔世界30 % ~ 35 %的肉品需求,考慮到他們的人口發展情況,這個比例還是比較重要的。許多發達國家連同一些發展中國家到那時也都達到飽和水平。發達國家的消費者關注越來越多的,將不再是食物的可獲得性和數量,而是食物是怎么生產出來的,食物生產時會對環境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哪些參與了食品的生產,還關注可為食品安全提供哪些保障,用來作為食品生產的動物是如何飼養和安置的。Desouzart說:“這些觀點不是吃撐了人譜寫出來的詩歌,而是滲透社會各個階層的真實反應,即使是那些激進主義者,其中的大部分人的初衷是好的。”
5 讓科學引領發展道路
Desouzart在演講中提到,產業的未來不是由那些已經吃飽或吃撐的人決定,而是由那些還沒有吃的或吃得不夠的人決定。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之間,禽肉平均攝入量存在著巨大的差距。Desouzart 相信,到2050年我們可以滿足世界93億人的食物需求,并且人類飲食結構趨于攝入更多的動物產品。”但是,他仍然質疑我們是否能消除世界性營養不良。他認為我們可以減少這種狀況,但是卻不能徹底消除。令我們羞愧的是,我們不是不做這個工作,而是由于沒能清除腐敗,沒能堅持抵制那些并非為民生、民治而是利己所創建的制度,從而導致世界性營養不良不能消除。針對許多激進主義者反對畜牧業產業化,Desouzart給出了如何做而不損害地球的啟示。Desouzart認為,持續性-經濟價值+環境價值+社會價值-產品這些概念之間沒有矛盾,而畜牧業產業化是解決有限資源的地球上人口不斷增長的一個新途徑。
Desouzart在他的演講結束時說到,“一個穩定的三腳架,它的任何一條腿都不會比其他兩條更重要,單獨側重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會讓我們事半功倍,遺憾的是在過去40年我們卻一直這樣做。食品行業之所以能夠通過使用更少的投入增加其產量,過去所做的一切都歸功于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已經使十億人類免于饑餓,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利用科技帶來的新方法、新技術和現代化,來提高日常食品產量。這是一場持續性的綠色無聲革命,它使我們相信人類的創造力可以解決人類自身的問題,而如何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為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提供食品,就是這些問題中主要的一個。激進主義有時將這種革新氛圍比作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利己主義)的再版,一些態度接近新盧德主義(強烈反對提高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科技發展應該受到倫理和人們對幸福的追求的制約,沒了這些制約就成了無政府主義。就讓科學竭盡所能,到2050年我們可以滿足全球93億人口的食物需求。”
原題名:The future is looking bright for the poultry industry(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