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筆者對某養雞戶的發病雞進行調查診斷,根據病雞的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結果診斷為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蟲病混合感染。經采取綜合性治療和預防措施后,取得了較好療效。
關鍵詞:傳染性法氏囊?。磺蛳x?。活A防;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12-0068-02
2014年4月,張掖市某養雞場,地面散養的2 000余羽“三黃”肉雞,15日齡突然發病,大批死亡。經筆者現場調查,觀察其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結合實驗室結果診斷為傳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蟲病混合感染。投藥后,病情得到控制,先將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1 發病情況
病雞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嗜眠,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水增加,羽毛蓬亂,腹瀉,排白色粘稠或水樣稀便,少數糞便中帶血,污染肛門周圍羽毛。不愿走動,或行動遲緩,步態不穩、搖晃。40 %病雞明顯脫水,眼窩凹陷,腳爪和皮膚干枯,消瘦;多數病雞因失水下痢而死亡,并且死亡有明顯的高峰期,發病后10 d內死亡700羽,死亡率為35 %。發病期間投服氟苯尼考、痢菌凈等藥物進行治療,無明顯效果。
2 臨床癥狀
病初體溫升高,個別精神沉郁,羽毛松亂,隨后病雞排出白色略帶紅色水樣稀糞,離群呆立,兩翅下垂,腳爪干燥無光澤,飲水量增加,食欲減少或廢絕,最后臥地不起,虛弱、消瘦死亡,尸體泄殖腔周圍羽毛被血糞或未消化的飼料顆粒污染。
3 剖檢病變
大多數病死雞尸體脫水,腿肌、胸肌呈條狀出血,法氏囊明顯腫脹,呈淺黃色,內有黃色膠胨樣黏液或干酪樣壞死物,黏膜皺褶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點,極個別見萎縮或因出血嚴重,呈紫黑色,如一粒紫葡萄(圖1)。腺胃和肌胃交界處的粘膜有條狀出血帶,脾臟腫大、充血;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腎臟腫脹,輸尿管內充滿白色的尿酸鹽;小腸腸壁上有許多粟粒大小的出血點,盲腸腫脹出血(圖2),腸黏膜有嚴重的卡他性炎癥和出血,并有脫落現象,腸腔內有未消化的飼料,部分病死雞出現心包積液,肝臟有白色壞死斑。
4 實驗室診斷
4.1 糞樣鏡檢
將病雞泄殖腔的糞便刮取少許,置于載玻片上,加甘油飽和鹽水1~2滴調合均勻,加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多量的球蟲卵囊;或刮取小腸黏膜制片,經姬姆薩染色鏡檢,發現裂殖子、裂殖體,即可確診。
4.2 瓊脂擴散試驗
無菌操作采取病死雞的法氏囊或脾臟,研磨、稀釋、反復凍融,制成待檢抗原,與傳染性法氏囊病標準血清做瓊脂擴散試驗,結果都出現明顯的沉淀線。
根據現場調查、病雞臨床表現和病死雞剖檢病變,以及實驗室檢驗結果,雞群的病性確診為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和球蟲混合感染所致。
5 防制措施
5.1 針對傳染源
及時隔離發病雞,全群病雞及早注射高免卵黃抗體或高免血清,同時使用地克珠利、莫能菌素、磺胺等抗原蟲藥物進行治療,對急性發病雞群配合使用維生素K或青霉素制止出血,可迅速控制死亡。
5.2 針對傳播途徑
及時清除糞便,雞舍用1 %百毒殺噴灑消毒,每天1~2次,連用1周,用石灰覆蓋地面和糞池。
易感雞群用傳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飲水免疫,并在飼料中適當加入抗球蟲藥,以起到預防作用。
6 小結
① 因球蟲易產生耐藥性,用藥物防治球蟲病時,應選擇敏感藥物,并注意穿梭用藥,嚴格掌握用藥劑量,防止球蟲藥中毒。
② 搞好種雞法氏囊病免疫,提高母源抗體水平,可有效保護雛雞,避免早期感染。
③ 加強衛生消毒工作,定期進行環境和雞舍消毒,重視帶雞消毒和飲水消毒,可有效降低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