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大學成為想讓子女接受一流高等教育的中國有錢人的熱門選擇,每年有數萬名中國學生參加SAT大學入學考試。據新華社報道,2013年有近20萬中國學生考入了美國大學。
渴望就讀美國大學的年輕中國學生族群的不斷擴大催生了一大批誓言幫助這些學生在SAT考試中拿高分的公司。這些公司形成了一個利潤豐厚、遍布全國的SAT備考產業。
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上月發表了一篇當地SAT輔導教師楊(Kelly Yang)的專欄文章。楊在文中斷言,SAT計劃在2016年實行的改革將使“美國首次能夠系統地塑造成千上萬中國學生的觀點、信仰和意識形態”。

《北京青年報》近期報道稱,有些中國人擔心一些青年的頭腦中會被這個考試“強行植入美國價值觀”。該報道被新華社轉載。報道還配以一個卡通插畫,畫中的“山姆大叔”一手拿著一個漢堡和一個電影卷軸,另一只手向前舉著一張寫著“SAT思想政治”的紙張。
負責管理SAT考試的美國大學委員會3月宣布將在2016年對SAT實行一場大規模改革,以回應美國國內對這個考試的種種批評。變革中的一個,就是會新設一個叫作“以證據為基礎的閱讀和寫作”的部分。這個部分將包含從美國建國綱領性文件中節選的一段內容——文件包括《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權利法案》及《聯邦黨人文集》,或是從受這些文件啟發而產生的文本——如《葛底斯堡演說》——中節選的一段內容。
盡管國家媒體對這個改革頗有微詞,一些老師和家長說他們相信學習這些美國文件能幫助中國學生更好地應對出國以后的生活。
“這已經是一個高度多元化的社會了。”新東方SAT輔導教師琚晉榮說。新東方是中國一個大型私有教育公司。“年輕人隨時都可以從網上、從好萊塢電影里接觸到這些西方價值觀。不是說他們考SAT才能接觸到這些價值觀。”
琚晉榮說,她不認為美國是有意借此考試輸出意識形態——SAT考試對美國和外國學生采用統一內容。
“大多數考SAT的還是美國學生。如果美國要輸出意識形態的話,它為什么不改托福呢?”她問道。托福(TOEFL)是所有非英語國家學生要申請美國大學都必考的語言能力考試。
于先生是一名明年將考SAT的北京學生的父親。他只愿透露姓氏。他說就算他的兒子是要參加2016年的考試,他也不會擔心,因為讓兒子了解不同的政治制度是好事。
“就算他不在這個考試里學這些西方意識形態,他在那邊大學四年也總會接觸這些東西吧,”他說。“我不覺得學這些西方意識形態就能一下完全改變他的想法,他這一代人已經能夠獨立思考了。他應該能看到每種制度都有它的好處。”
李周在名校北京四中負責學校為準備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特別組建的出國班。他認為學生在赴美前學習這些歷史文件對他們有好處。
“多學習才能培養批判性思維。”他說。
“讓學生去學這些文件、學習世界歷史絕對不是洗腦。沒什么可怕的。”李周說。“只有中國人覺得教育是洗腦。”
他說SAT的改革是一個“積極的改變”,因為它“逼著”學生在去美國之前了解美國社會。
時代焦點教育SAT教師董玉秀表示同意。時代焦點教育主攻SAT備考輔導業務。
“了解美國的歷史和政治是如何發展的肯定對學生適應新環境、融入美國社會有幫助。”她說。
董玉秀認為,只要學生英語能力過硬,SAT的改革不會使中國學生處于嚴重劣勢。她說SAT備考機構也可以通過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與美國史政相關的閱讀材料來從容應對改革。
“我覺得只要學生英語好,加上有一點常識,考試應該沒什么問題。”她補充說她的公司將從2015年開始修改教學大綱應對新SAT。
一名在一所北京知名高中就讀的16歲學生表示同意。她將在2016年參加SAT考試,并說她不為考試改革感到特別憂心。她要求不在報道中具名。
“考試難度對我們中國學生來說肯定是加大了,因為我們沒學過這些文件。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多讀一些關于美國歷史、政治的東西來做好準備。”她說。
當被問及她是否意識到她將會學習與她被灌輸的意識形態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時,她說:“政治的東西肯定是繞不過去的。它遲早都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