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度瀕臨倒閉、不被投資者與資本市場看好的京東集團,在創始人劉強東的帶領下,上演了一出驚天大逆轉戲碼。
5月22日,中國B2B電商企業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敲響上市鐘。京東本次公開發行共募集17.8億美元,上市當天市值達到近300億美元,這也是迄今為止中企在美的最大一筆上市融資。劉強東因持有京東18.8%的股份,身價暴漲至48億美元,躋身億萬富翁之列。
但與如今的春風得意相比,京東的上市之路其實走得并不順利,甚至相當苦澀。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原本談好的投資機構突然撤離,致使公司陷入資金枯竭、瀕臨倒閉的境地。2012年,京東啟動IPO失敗。2014年,京東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但依然不被資本市場看好,估值遠低于公司和投資人預期。
不過現在,由上市引發的連鎖效應正在發酵。上市前,京東引入騰訊2.14億美元投資,而IPO結束后,騰訊又將認購公司5%的股份。通過與騰訊聯手,京東的競爭實力大大增強,這對即將上市的阿里巴巴構成威脅,但這并不意味著阿里就會坐以待斃。國內電商市場將迎來兩強爭霸的局面。
據最新財報顯示,京東目前尚未盈利。現在的問題是,上市后京東還能否延續價格優勢,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以及如何應對來自阿里的挑戰,布局未來互聯網等。這些都事關京東未來,值得著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