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訪華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提議對該國500億英鎊高鐵項目進行投資,該項目計劃在2026年連接倫敦和伯明翰。今年年初,中鐵股份表示愿為伯明翰的一個新車站出資建設支線。這意味著繼核電后,中國開始向英國投資更多基礎設施建設。
2013年底,中國、匈牙利與塞爾維亞三國總理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共同宣布,將合作改擴建連接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的“匈塞鐵路”。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再度掉頭西進,目標鎖定中東歐。匈塞鐵路建設對加快歐亞大陸商貿往來、改善貿易格局有重要戰略意義。
2014年4月,中國與老撾宣布重啟政府間鐵路協議商談。該計劃雖在2012年底就已獲老撾國會批準,但施工難度大、造價高令其束之高閣。據報道稱,該項目的資金可能來自中方貸款,對中國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可繞開掣肘多時的馬六甲海峽,直接獲得通往印度洋的出口。
作為肯尼亞近百年來建造的首條新鐵路,“蒙內鐵路”將連接首都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港。鐵路全長2700公里,預計總造價達到250億美元,并計劃于 2018年建成通車。該鐵路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下屬的中國路橋公司承建,建成后將成為東非鐵路網的咽喉要道。
由中國鐵建旗下中土集團承建的尼日利亞拉各斯(lagos)至卡諾(Kano)的現代化鐵路,于今年五月實現首段工程主體完工。鐵路全長1315公里,合同總額為83億美元。尼日利亞目前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和人口大國,但現有鐵路還是上個世紀英國人修建的窄軌鐵路。
今年五月初,中國土木工程集團與尼日利亞交通部簽訂沿海鐵路項目框架合同,總金額達131億美元,刷新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單體合同額的最高紀錄。鐵路途經尼日利亞沿海十州,是西非經濟共同體“互聯互通”鐵路網的主要組成部分,建成后可極大促進該國石油輸出。
這條由埃塞俄比亞修建至吉布提共和國的鐵路全長740公里,總投資40億美元,其中70%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該鐵路也是中國在海外首次采用全套“中國標準”,項目從設計、施工、監理到軌料、機車車輛等,均使用中國產品。鐵路承建方為中國土木工程集團。
今年四月,由中國水電七局承建的馬其頓1號公路破土動工,主線全長45.84公里。該工程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00億美元專項貸款”的首批落地項目。在開工前,中方參加了馬方主辦的環境評估交流會。這意味著中企意識到在國際項目中,理念及法律差異的重要性。
2014年5月5日,由中交集團承建的埃塞俄比亞“斯亞貝巴-阿達瑪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竣工,同時二期工程開工奠基。這條公路全長78.4公里,按雙向6車道、時速120公里標準建設,是埃塞俄比亞的首條高速公路,也是東非地區規模第一、等級最高的高速公路。
2009年10月,中交集團所屬中港公司簽訂了斯里蘭卡科倫坡外環高速公路(OCH)施工合同。該公路分南北兩段,全長28.89公里,合同額為2.16億美元,計劃于今年5月底完工。項目完成后,將成為斯里蘭卡迄今技術最為密集、大型橋梁最為集中的高速公路項目。
今年3月,中交集團與黑山交通海事部簽署南北高速公路項目框架協議。項目合同金額為8.09億歐元,工期48個月。這是迄今為止黑山興建的首條高速公路,主干道整體建成后,將與塞爾維亞正在興建的E763高速公路相接,進而連接中部歐洲多個國家。
瓜達爾港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緊扼從非洲、歐洲經紅海、波斯灣通往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數條海上重要航線的咽喉,極具戰略意義。該港自2002年起由中方建設,歷時五年。建成后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贏得40年運營權,但由于難以為繼,于2013年初移交給中國企業。
由于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中損失慘重,斯里蘭卡政府于2007年在中方援助下重建漢班托塔大型港口。該項目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總建設費用15億美元。2012年,港口建成并開始運轉,成為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區所有艦船的最重要后勤補給中心,現在每天約有300艘船只到港。
吉大港(Chittagong)位于孟加拉灣東海岸,是孟加拉國最大港口城市和人口第二大城市,從古開始就是海港。2004年,中交集團開始承建該港的集裝箱碼頭項目。工程內容包括5個萬噸級以上泊位及輔助工程,合同造價近6000萬美元。碼頭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2年5月,中國與尼泊爾簽訂塔托巴尼旱港建造合同。項目由北京房地集團承建,建成后至少可停泊158輛大型運輸設備,及33輛汽車。合同總造價預計為1.38億美元,工期26個月。若整個工程如期完成,中國的貨物就可直接通過卡車運輸至塔托巴尼旱港。
盡管尼加拉瓜目前和中國處于斷絕外交關系的狀態,但2013年6月,該國政府仍與香港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公司簽署了新的工程項目合同,并將于2014年底開工。這一計劃總造價達到400億美元,建成后運力或將超過巴拿馬河。出資承建方擁有運河的運營期長達50年,并有權再延續50年。
泰國克拉地峽運河位于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為馬來半島北部的最狹窄處,寬度僅為56公里。該運河建成后,遠洋油輪無需經過馬六甲海峽,可直接由此處到達東南亞,大型油輪每趟航程預計可節省30萬美元。柳工集團、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牽頭的克拉運河籌建小組已經開始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