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是很不平靜的一年,第一季度政府換屆,大家都在關心中國改革開放的未來走向。下半年GSK事件之后,中國醫藥行業的經營環境變得很挑戰。諾華總部非常關心中國醫改和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也在密切觀察和評估中國對外資的態度和策略。作為諾華中國的管理者,我必須對整個行業環境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我看來,中國政府改革開放的根本方向是堅定的,而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患者的醫療需求會不斷增長,那么中國的醫藥市場必定能夠穩定的向前發展。其次,諾華在業內具有明顯的研發優勢,且短期內不可替代,我們在中國也已投建了全球第三大研發中心,諾華強大的后續產品線一定可以更好地幫助患者。此外,賄賂事件是個別公司的經營手法出現了問題,而諾華的合規體系是很完備的,并且會定期更新和強化,確保諾華在經營模式上符合法律規范。中國是諾華重要的戰略性市場和研發基地,在華投資和長遠承諾不會因為一些波折而有所改變。
由于地理距離和文化差異,可以想象遠在瑞士總部的決策層要對在中國發生的事情有精準的理解并不容易,所以中國領導團隊的及時匯報和溝通非常重要。在中國醫藥行業的賄賂事件發生后,我們與總部的溝通非常頻繁,郵件往來、電話會議不計其數,面對面的會議也必不可少。記得在GSK事件發生后的三個月里,我有兩次出差到瑞士總部,都會找機會直接向CEO匯報中國的情況,堅定他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此外,我們還跟一些醫藥行業組織積極溝通,分享諾華的情況。在我看來,醫藥行業的自律很重要,同時,醫藥行業也需要跟媒體、公眾進行溝通和交流,化解誤解,讓他們對這個行業的情況有個全面的了解。
處理公共關系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對我而言,壓力最大的一次公共危機,當屬此前在惠氏工作時,中國爆發了三聚氰胺事件,公眾對乳制品行業的信任跌至谷底。經過那次事件之后,我在面對危機時的心態就會平穩很多,也更加清楚如何有建設性地開展工作。在信息不暢通、不對稱的情況下,容易讓媒體和公眾對整個行業產生質疑,所以實事求是地公開信息,跟政府、媒體和公眾進行真誠溝通是必須的。
每當我遇到壓力的時候,我通常會念誦佛經。佛經帶給我很強的定力,幫我理性地覺察本質、看長遠。它讓我明白,當秉持正念做對的事情的時候,無需擔心,而應該更加冷靜、客觀的去堅持,不逃避也不取巧。
我的角色決定了集團對中國戰略投資的評估和管理也是我的工作重心,所以對中國經營環境的判斷對我來說很重要。其次,中國相對來說是比較新興的市場,怎樣更好地管理和維護公司的聲譽,是我要關注的內容。所以不拘泥于細枝末節的偶然事件,看大勢、顧全局是必要的能力。
值得慶幸的是,盡管2013年中國醫藥行業面臨信譽危機,但是諾華卻經受住了考驗。我們全年在中國市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3%,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這得益于我們優秀的產品線,也得益于我們前幾年打下的管理基礎。
一個有序的、規則正確的市場環境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經歷了2013年醫藥行業的風波和考驗之后,我相信醫藥行業的經營秩序會得到改善。當前,我們仍處于中國快速發展、醫改不斷向前的時代,這一大環境給了我們最好的機遇,讓我們有機會成就偉大的公司和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