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文教學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注重積累,鼓勵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注重學以致用,教給學生作文方法;注重作文評價,培養學生勤于修改的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 作文教學 興趣 樂于寫作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中,大多數學生以為作文太難寫,沒有靈感,找不到素材,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于寫作文,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重視作文教學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職責。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寫作水平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從而消除學生害怕作文的心理,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充分參與到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束縛太多,會產生語言貧乏,內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征,創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學生寫作的內容一定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在日常作文教學中,許多老師不重視作文的命題選擇,對學生作文的訓練缺乏通盤考慮,內容重復,學生了無興趣,沒有創作激情。命題要貼近學生生活,善于捕捉他們生活中閃光的情景。現在的學生,生活豐富多彩,接受新鮮事物快,教師必須善于觀察他們,熟悉他們,才能命出符合學生口味的題目來,進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像這樣的題目《我熟悉的一個人》就不如換個角度寫,把題目改為《你猜猜他是誰?》、《你看看他像誰?》等等。
2 注重積累,鼓勵學生說真話、表真情。
2.1 引導學生積累,豐富學生作文知識。
一是根據課文內容積累。\"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二是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2.2 鼓勵學生說真話、表真情。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于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例如:學生參加課外勞動,親身經歷了勞動的辛苦和勞動場面的熱火朝天后,教師安排了一篇作文,學生就能把在勞動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真實、生動、感人,就能把勞動的激烈場面寫得真實具體。要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
3 注重學以致用,教給學生作文方法。
3.1 讓學生從范文中學\"仿\"作文,鼓勵學生的自信心,消除畏難情緒 。
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范文對逐步提高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范文,讓學生從范文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 當然,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練習對人物外貌進行寫作時,很多同學寫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櫻桃小嘴、彎彎的柳葉眉、紅紅的臉蛋\",世界上真有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嗎?這就不是\"仿\"。因此,老師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約束,而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特點,培養創新能力。
3.2 落實指導,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一是教師要指導學生細心觀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細致地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觀察中會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有了表達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學中落實作文指導。入編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細致推敲的優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并領悟出作文的真諦。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如教學《赤壁之戰》一文,我們對赤壁之戰之所以能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是因為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把戰役的起因、經過、結果寫的很明白,從中要讓學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順序寫,才能把內容寫清楚,給別人留下清楚的印象。
4 注重作文評價,培養學生勤于修改的好習慣。
4.1 作文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
4.2 教師對作文的批改講評是作文教學中重要一環,既要注重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講評,肯定他們在作文中的優點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們在作文中的不足與失誤,還要強調師生合作評議,學生自主、合作修改,讓學生養成勤于修改的好習慣。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優點、閃光點,一定要提出表揚,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鼓足他們樂于作文的勇氣。
引導學生立足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導下,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寬容每個個體的個性,一定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樂于作文,樂于表達, 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的、體驗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 張興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教育革新,2007.
[2] 作文教學中的興趣培養 教師資源頻道
[3]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