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透過學情檢測,發現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閱讀面窄,平日不注意材料積累,學生被動作文,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對措施: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從擴大閱讀面、注意生活積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農村 小學生 作文 思考
\"寫作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重要地位,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然而,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實狀況又是如何呢?
1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分析
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對小學生的作文情況比較了解。尤其是每學年的期末考試或學情檢測,閱完卷后感觸頗深:學生套題套范文的現象比較多,內容陳舊,假話、套話,屢見不鮮,語句不通順現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寫上題目,再寫上寥寥數語了事,學生不愛寫作文的現象普遍存在。通過對學校三至六年級學生的習作情況調查發現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1 學生的作文是為應付作業而寫,他們缺乏作文的激情和興趣。
調查了解到,絕大多數學生都覺得寫作文實在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寫作任務。為了考試而逼著自己去寫一些文章,學生們對寫作根本毫無興趣可言。平日老師在作文課上布置題目,大部分學生會從作文選中找出雷同文抄寫一遍,有的干脆照抄同學的。老師批作業會發現班里的作文不說千篇一律吧,好像也就幾篇文章的翻版。假期里布置的作文作業,好多孩子在網絡上搜出照抄下來。這樣,表面上看學生的作文水平很高,其實這又如何談得上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呢?
1.2 學生閱讀面狹窄,再加上平日不注意積累素材,覺著沒東西可寫。
語文課上,課堂教學重\"閱讀\",輕\"寫作\"。現在的語文教師,大多喜歡上基礎課,厭惡上寫作課,情愿多花點時間鉆研教材,而不愿多花時間去探討寫作。另外,農村的孩子很少外出旅游,世面見得少,能想到的東西自然就沒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的豐富,再加上平日學生不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沒有寫觀察日記的習慣,長此以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識面窄,生活枯燥,積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寫作素材,因而寫作時\"無話可寫\"或\"有話寫不出\"。另外,學生只是一味地看作文書,看作文書里的素材,視野不開闊,課后主動觀察、自覺練筆的人很少。
1.3 作文課上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得以體現。作文課重\"指導\",輕\"體驗\"。許多教師總是擔心學生不能按要求寫作文,總是在作文指導時用一節課時間,從中心到內容,從開頭到結尾,從作文提綱到詳略安排,\"指導\"的可謂不厭其煩,面面俱到。這種重形式,輕內容,脫離了學生生活的實際。教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學生則滿頭霧水、無所適從。結果學生寫出的作文都千篇一律毫無個性和兒童情趣。有人說,中國人第一次說謊是在作文中,這句話值得我們深刻的反思。
2 走出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困境的嘗試
2.1 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把作文當成一種樂趣。
學生作文存在著自卑、厭煩、畏難心理,他們把作文當成一個包袱,消極應付。這種心理,嚴重影響了作文成績的提高。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要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成績先要從培養作文興趣,激發作文動機入手,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被動寫\"為\"主動寫\",\"害怕寫\"為\"喜歡寫\",使作文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呢?首先,應創造條件,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要想辦法積極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如:編印班級作文集,讓每個學生都有作文入選,都能品嘗一下\"發表\"作品的喜悅;按作文能力分組進行競賽,讓更多的學生都有獲獎的機會; 進行片斷的作文練習,讓較差的學生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成功。其次是多表揚少批評,小學生作文稚嫩、粗糙,教師不能只盯住學生作文中的缺點,不能把他們的作文說得一無是處,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作文難和怕作文的心理。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抓住學生作文中的每一優點和微小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肯定,鼓勵繼續發揚。這樣不僅使學生逐漸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能使學生增強自信心、自尊心,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2.2 結合閱讀教學擴大閱讀面,寫好觀察日記積累作文素材,讓學生有東西可寫。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過不停\"。這句話告訴我們:多閱讀,作起文來就不會覺得\"枯竭\"。要抓好閱讀教學,積累好詞、好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讓學生摘抄優美的詞語和精美的句子,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而且讓學生學會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閱讀中受到美詞佳句的熏陶。在學生自己作文時,就能信手拈來,不至于搜腸刮肚寫不出來。除此之外在閱讀教學中還要滲透寫作知識。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材本身就可以告訴學生作文的道理和方法(葉圣陶語)。教師應重視語文教材的示范作用,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布局謀篇及寫作的特點和方法。體會作者命題立意的觀點,選材布局的方法,表情達意的語言,理解作者是如何巧妙選材把所描寫的對象寫具體而生動的。不但讓學生了解課文寫了什么,還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使學生帶著作文的需要去閱讀解課文作者的表達意圖,領會寫作技巧,并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寫作,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其次,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開發生活中的作文資源,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中的樂趣,通過學生寫觀察日記,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讓學生放飛思緒,自由地表達、真實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這樣,能增加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日積月累,積累得越是深廣、正確,作文時學生就會有東西可寫,鍛煉了他們用詞造句和說話能力,作文的水平就會提高。
2.3 寫好下水文,加強對學生作文的指導,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寫下水作文應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要想使學生能寫好作文,教師必須首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寫作理論水平,豐富自身的寫作體驗,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這樣,教師能熟悉學生的寫作過程,又能提高作文指導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拓展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寫作的思路,才能寫出富有啟發性、激勵性的批語,才能激發學生習作的欲望,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和勇氣。
2.4 改進學生作文的評價方法,提高學生的修改水平。過去學生的作文,都是學生寫老師批。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在這一評價過程中似乎是個局外人。他們沒有參與評價過程,學生所能面對的只是教師批閱過的作文、成績、批語,學生搞不清為什么這樣改,不能從教師的評價中學到修改作文的方法。為此,教師可以嘗試\"個人自改自評-小組互評-改后師評-家長助評\"的作文多元互動評改模式,進一步調動自主評改作文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自主評改作文的能力,引導學生在不斷的修改之中發現修改帶來的變化,體驗修改帶來的成功,享受修改帶來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總之,只要弄清當前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現狀,想辦法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采用適合農村小學生的教法,那么農村小學生作文狀況就會有根本的轉變,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水平就會有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蘇立康《閱讀與作文:教學理論與實踐》1997.7
[2] 劉仁增:《葉圣陶談寫作》,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3總第107期。
[3] 劉國正主編《葉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