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自己多年高中生物教學經驗,從五個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生物課堂的有效性,并對提高生物課堂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聽寫 習題訓練 檢測 自編習題 互測
1 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性
目前高中生物課程知識容量大,教師往往精心備課,注重知識傳授的完整性,加大課容量,但一節課下來卻很難及時、準確了解每一個學生對課堂教學所授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因此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通過師生即時互動進行有效課堂檢測是實施課堂優化教學的必要手段。而以何種方式進行課堂檢測,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是我們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2 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方式
2.1 課前聽寫
開始上課時有些學生往往沉浸在課間的玩鬧和閑聊中,進入下一節的有效學習很慢,有時老師講課兩分鐘了,學生的課本卻沒有找到,本人每次上課幾分鐘前都要進班級檢查學生備品,包括課本、聽寫本、練習冊的準備情況,每堂課的開頭幾分鐘幾乎都進行聽寫。一是因為生物課程有些識記的內容要及時檢測,二是學生養成習慣將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不再拖沓。課前把聽寫的問題寫在紙上貼在班級或自習課時由課代表寫在黑板上,事先問題設計較多,選取部分問題聽寫在學生的聽寫本上,及時批閱,學生聽寫成績及時反饋跟蹤。雖然這樣做工作量很大,但可以讓刺激學生課下及時復習,讓學生帶著適度的壓力迎接每一節課。
2.2 習題訓練
檢測學生學習是否達標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學以致用,進行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課堂習題的選擇也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通過練習,使正確的得到強化,錯誤的得到糾正,及時凋控教學進程,提高四十五分鐘的課堂利用率,保證教學質量。每當學生完成練習,他們最為關心的是練習結果正確與否,但是這種關心程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教師要抓住時機,利用學生對練習印象最鮮明、最清晰的時候進行反饋,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練習的質量,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人在課堂訓練中,設計連線問題通過課件設計讓學生在電腦上直接操做,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在計算類問題的處理中,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解題步驟,分析學生解題思路,找出學生的錯解的共性和個性以加深學生印象。進行小型的分組競賽,利用多媒體制作不同分值的風險題,學生代表本組回答,成績課堂累計并與章節測試成績匯總,獎勵優秀學習小組,這樣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
板書能從視覺上強化對學生的刺激,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板書運用恰當與否,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好的板書能直觀地顯現教學內容的脈絡、清晰地表達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比如在介紹特異性免疫的兩種類型時通過圖示式板書和教師語言聯系起來,直觀形象地表達體液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發展過程,揭示兩者之間的動態聯系。在講解過后給學生抄寫板書的時間進行知識的再次梳理,接著一邊用規范的語言再次介紹,一邊擦去板書中的文字,最后讓學生上黑板填寫擦去的知識要點。再如學習DNA和RNA的知識點時,利用表格式板書對比,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擦去主要文字再讓學生上黑板填寫,兩部分內容都枯燥難以理解,但是運用這種擦去和重建板書的方法,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分散了學生對枯燥的厭煩情緒,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在課上掌握當堂課的重點。在解決某遺傳病的概率計算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分組上黑板講解,老師進行適時點評,只要是學生自己能講清方法或過程,有道理,教師都給予肯定和鼓勵,每個小組給出的推導方法不同,有些方法法甚至是教師事先沒想到的。所以運用板書作為檢測載體的這種開放式教學為培養學生自主思維提供了平臺。便于教學雙方的交流,使課堂氣氛更融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2.3 自學檢測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學生自己學\",就是指教師應充分指導學生自學。如果學生的學習能轉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學習狀態就發生了根本變化:從他律到自律、從被動到主動、從消極到積極,不僅開發出了學生的潛能,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責任心。鼓勵、督促學生自覺認真開展自學,有效回饋、檢查、評價十分重要。在老師創設情景的基礎上,放開學生學習的手腳,讓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揭示規律,充分經歷觀察現象過程,互學互助,互動交往當堂完成作業,知識堂堂清的教學方法。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包括:適時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內容、積累學習方法和對學生自學效果的檢查兩個過程。具體地說:學生自學課本內容不是盲目的,是有目的的自主學習,是在教師展示自學提綱后,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樣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自學課本內容后,教師應及時檢查反饋,對暴露出來的傾向性疑難問題(約占40%左右)要進行導教,幫助學生分析錯的原因,尤其要揭示出規律和思維方法。例如,DNA的粗提取與鑒定一節中,學生自學實驗原理 ,教師對如何一步步提取較純凈的DNA進行學案問題式引導,通過分組討論,學生最終自行歸納出DNA粗提取的基本步驟。
檢查學生自主學習請況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它是教師修改、制定課堂教學計劃的重要依據。同時,它也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鞭策和導向作用。因此,在新課改中,在探索高效課堂的背景之下,什么時候用怎樣的方式來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是擺在我們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具體問題。學生先按教師規定的自學要求自學課文,時間為20分鐘;學生在自學基礎上完成一份自學檢測題目,時間為10-15分鐘,主要檢測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和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最后教師針對學生自測檢測題中的問題適當進行指導,指導時間為20分鐘。 利用導學案培養學生主動自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完善課堂教學的評價測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4 學生自編、互測試題
老一套的考試方法,都是老師出題,學生做,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整體思維,學生被動地應付考試,可以采用讓學生根據老師所講重點和難點及自己全面理解知識的過程,相互出試題的方法。這樣可以促使學生開擴思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帶有競爭效應。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激發,學習會更加勤勉??梢粤私庾约簩W習過程中的弱點。幫助正常的學生向知識的更深一步邁進。也督促隋性強的學生把握復習檢測的時機。通過互測的結果,教師及時了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在全班進行講解?;蛟俪鲆环菥哂懈爬ㄐ缘脑囶}。這樣可以照顧全班的方方面面。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扎扎實實地推進教學,取得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以上是筆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經常運用的檢測方法,把握好了檢測的方式和時間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高效的課堂是全體學生都實現學習目標的課堂,學生之間有差異,實現目標的速度與程序不同,通過落實\"學-測-評\",從而實現教與學的協調平衡。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志芳《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 陳松年《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
[3] 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