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紀的今天,是充滿創造力的時代,正如我們國家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初步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必要內容之一。
創新能力既要靠扎實的基礎知識,又要靠創造性思維。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個人在已有經驗和一般思維的邏輯規律的基礎上,用一種高度靈活、新穎獨特的思維活動。因此,我們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活動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在教學中是從這幾方面去做的。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創造性思維環境。
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的過程,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部分學生處于明顯的從屬地位,都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
2 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批判性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疑開始。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3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往往只側重于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教學上必須要改革創新,讓學生主動地認識和接受教學內容,主動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造就創新精神。這時老師所要做的是聯系現實生活,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難以解釋的問題,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在直觀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下,引發學生的心理活動,培養創新思維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了所學知識點時,還應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組織學生到實習基地、施工現場參觀學習,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從不同的側面把所學知識與實踐融會貫通,在實踐中,通過感、聽、看等形式,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開拓視野,以此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使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從而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
4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創新能力。
對于一些教學內容利用課堂時間難以完成,老師可先把問題提前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查閱資料,把零碎的、粗糙的思想片斷系統地組織起來,再經課堂匯總,這樣不僅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讓學生學會了獲取新知識、新信息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交際水平及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這樣學生通過觀察、實踐、訪問、查找圖書、參考資料、利用計算機檢索資料,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創新能力,促進了全面提高。
5 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創新能力。
教學中老師可結合有關知識點,把社會焦點、全球熱點問題展示出來,讓學生擺脫書本知識的束縛,置身于社會中,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分析、融合,大膽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和途徑,發展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創新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要正確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必須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藝術水平,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認真仔細地備好每一堂課,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