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感是人們對事物、對人和人的作品進行審美后所得到的沒的體驗。培養學前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是進行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幼兒豐富的審美想象力、透徹的審美理解力和活躍的審美創造力的基礎。激發幼兒產生審美感知能力,是學前兒童審美心理結構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幼兒 審美特點 審美能力 培養 重要性
1 幼兒期審美的特點
1.1 注意審美對象的外形美,對那些鮮艷、活動、富有兒童情趣的審美對象易產生美感幼兒喜歡美麗的色彩,喜歡有趣的,特別是以小動物為主角的童話、故事和節奏感強烈的兒歌。
1.2 本身就是一種情感活動,情感是構成審美心理的要素。
1.3 美術活動中,幼兒的想象是大膽而又奇特的。
1.4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在審美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急于對各種事物做出審美評價的強烈愿望。
2 幼兒美育的特點
根據幼兒期審美的特點,在對幼兒進行審美興趣、意識、情感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點:
2.1 情感表現性
幼兒對美的興趣、情緒、情感和態度總是毫不掩飾的。在幼兒審美素質教育中,教師應讓幼兒充分表現其情感和體驗。例如:早上一入園,幼兒就告訴老師:\"爺爺昨天給我買了一個好漂亮的布娃娃!\"這時教師應當與幼兒一道描述布娃娃的美,表達自己對布娃娃的喜愛之情,讓幼兒的審美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泄。
2.2 情節虛構性
幼兒審美情節往往不因現實中的審美對象才發生,而是他想象中的。尤其體現在編故事及繪畫活動中。例如:幼兒在畫小蝌蚪時,突然說:\"小蝌蚪不知道媽媽在哪里,到處找媽媽,可是媽媽長什么樣呢?\"畫水草時,不按老師的要求而添畫了小雨點、烏云,還解釋說:\"下雨了,小魚也躲起來了。\"這時教師絕不能批評幼兒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做,因為批評只會扼殺幼兒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而是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力,盡量保護幼兒的這種超現實的審美情趣。
2.3 手段表現性
在幼兒審美活動中,手段總是為了表現一定的審美內容及形式的。例如:幼兒在砂堆里插上樹葉,表示\"綠在沙漠\"。又如,教師請幼兒自己想辦法表現冬天的寒冷,有的幼兒畫出了小朋友穿著厚厚的棉襖,有的則用白色手工紙剪出美麗的雪花,有的用白色橡皮泥捏雪人,甚至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泡沫和紙屑拋上天空制造下雪的景象。
2.4 主體自主性
審美活動不是由教師強迫幼兒進行的,它是作為活動主體——幼兒的自主活動。在審美活動中,幼兒獲得的是對美的自我體驗。對幼兒的審美活動,教師可以引導,但不能代替。
3 幼兒美育的重要性
幼兒審美素質教育有助于幼兒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幼兒所接觸到的美的事物及創美活動中所整合的各種知識經驗,他們從事審美活動時所發展起來的直覺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對抽象、邏輯思維起互補作用,有助于幼兒一般智慧的發展。
4 如何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指人們對美的事物或藝術的欣賞和鑒別的能力,從小培養他們細致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如何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在幼兒時期,要發展智慧,關鍵是讓幼兒做各種游戲,從娛樂中玩,從玩耍中學。
4.1 引導幼兒去發現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藝術作品中蘊涵著各種美的事物和現象,要經常借助它們引導幼兒去發現美,讓幼兒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是培養幼兒具有良好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的前提。教師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導幼兒去感受去發現,并用彩筆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有助于幼兒形成色彩美感。
4.2 讓美育貫穿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美,對于幼兒來說是個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務就是要將其具體、豐富化。
⑴ 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大量地接觸作品。教師在創設環境時應該與教育相結合 ,教師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布置教室,讓孩子們置身于美好的環境中。這樣可以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并從中得到美的情趣。 ⑵ 生活中我常見到孩子看電視非常喜歡模仿電視中的角色及語言動作。例如:\"老師,我這個動作像不像奧特曼呀?這樣的我很厲害吧,還可以打死很多的怪獸,我是英雄,要幫助有困難的人。\"孩子是天真的,讓他們自由去尋找美,發揮美。因此,在審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圖片、實物、電視等生動有趣、好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并使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審美活動。
4.3 要為幼兒提供更多審美實踐的機會
美育不僅要培養孩子對美的欣賞力,還要培養創造美的能力。教師應引導幼兒多參加審美實踐活動。如讓孩子進行繪畫、泥工、折紙、剪貼、制作小玩具、學習表演歌舞和童話劇等。
4.4 認識顏色,了解顏色變化的過程,提高幼兒審美理解能力。
根據相關的研究,幼兒年齡特征的不同,其對色彩的感知也不盡相同。小班能認識紅、黃、藍三原色,使用的色彩和物象的色彩無關聯,僅憑一時之喜好、方便來用色。中班的幼兒能擴大認識綠、橙、紫三間色等等,對顏色的使用部分有\"概念化\"的色彩,如頭發用黑色,草地用綠色,太陽用紅色等。但是,大班顏色辨別能力強,能考慮色彩的統一、對比、調和、平衡等,已經具備了比較豐富的運用色彩表現的能力。幼兒生性好動,整天都喜歡沉浸在游戲活動中,色彩的學習以游戲的方式來進行,更容易構建其美感。
4.5 逐步引導幼兒由單一涂色到能動地參與色彩游戲,充分發揮幼兒的審美表現能力。
小班的幼兒喜歡鮮艷的色彩,初步開始注重顏色的協調。在《彩虹糖》活動中,教師以各色系的插畫和孩子一起分享顏色的感覺,然后讓孩子思考自己喜歡的色系,并且描繪出來,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色彩的溫度感覺。
4.6 以幼兒對色彩的認知為基礎,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
兒童繪畫的特點之一:就是孩子們對色彩富有強烈的感受力和大膽的表現力,他們表現在畫面上的色彩效果,時常令我驚訝不已,它是那樣的鮮麗多彩,那樣的奔放,那樣的奇妙,所以兒童時期是孩子感受色彩和表現色彩的最佳時期。在色彩的描繪和欣賞活動中,美麗的色彩可以象詩一樣吟詠,啟發了幼兒的語言潛能;在引導幼兒觀察大自然和周邊社會環境過程中,可以啟發幼兒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關注,探究色彩的來源和變化,幫助幼兒對色彩的應用美的欣賞與感受;而音樂的節奏和色彩的美也是相通的。
以個人在幼教工作領域的經驗,如果教師能在教學活動中合理應用色彩游戲,那么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提高認知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美育方面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幼兒在色彩游戲中的杰出表現也證明了色彩游戲的價值以及色彩游戲在五大領域中的意義。總之,通過幼兒在色彩游戲中的親身體驗和參與,或者孩子間彼此的刺激,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