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川是海軍畫家,是在中國山水畫界很有影響力的畫家,是擅于將山水畫創作放進軍事主題的畫家。
與張明川相識近三十年成了老朋友,在我這個山水畫外行眼里看張明川,會有多處不準,但是,對于他在藝術追求上的一些大關系我還是可以把握一二的。明川內秀,大塊頭的體魄生長著“靈心妙手”,是一位不惜力極其穩健勤奮的藝術創作的“爬坡者”。在他幾十年的“爬坡”運動中,越來越凸顯著他的力厚功深、才情橫溢。
在明川“爬坡”之路上,據我所知有兩位大家對他產生著重要影響,一位是周永家,另一位是李寶林,是二位先生對明川產生著啟蒙與“重寫生、重傳統”的路引。當然,明川這個大個子心很細,眼力也不差,很會回眸昨天,觀察今天,前瞻明天。他思路嚴謹而又活躍開拓。在博取眾長中,無門戶之見,他“無法不備”而又“一法不傍”。所以,他的創作路子寬廣。明川不僅山水畫好,花鳥也好,人物畫畫的不多,但出手很高,他的汶川抗震題材的作品《生死時速》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明川熱愛山川,熱愛海洋,熱愛海軍生活,在近期的多次全國大展,及專題美展、全軍美展與海軍《萬里海疆》畫展中,不斷出現明川以艦船、航母、碼頭、戰機、衛星、導彈為主題的一些“高科技”軍事題材的創作,對中國山水畫的表現說來,應是全新課題,又是很大難題。沒想到明川可以得心應手的推進這個新領域的創作。他是在1996年便首次以艦艇為主體創作了《大海轟鳴》,給大家留下很好印象。
明川把多年的山水畫創作成功經驗積累起來,投入全新的“高科技”軍事題材的創作。他首先把山水畫創作中筆墨表現的共同元素延伸到鋼鐵的高科技材料的表現上,明川可以把雪域冰川的造型延伸到硬邊、直線、工業產品的機械上。他充分調動有節奏的重復出現的構成方法,把山水畫中傳統的蒙蒙云霧大膽的應用在艦船、飛機與碼頭上,以山水畫中傳統的線性表現充分應用于體面、結構、光影、皴擦、飛白之中,全力塑造著鋼鐵的力度、硬度與重量的震撼,以大開、大合制造著沖突,以大虛大實制造著氣韻的沖融,奕奕照人。明川這些“高科技”的藝術表現,既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新領域,又是推動山水畫創作向現代性的積極轉形,這種向現代“高科技”藝術表現的轉形,推動著一個全新的“挺勁獨峭”的藝術領域與精神情質。既是主觀的編織,而又“不違實相”,是“真形于意,真意于情”的表述著這個“高科技”藝術的現代性。這樣的追求,并未從他的山水畫中將這一部分“高科技”的表現分離出來,而是對明川藝術面目的擴展、疊加、與豐滿,更能拔新領異、波瀾老成。前人對于中國山水畫藝術境界的追求,有極為精湛的表述:“峰巒渾厚,草木華滋”(清人·張伯雨)。黃賓虹先生也常用其中“渾厚華滋”四字表述他的追求。看來明川的“高科技”現代軍事題材的創作,并不失中國山水畫的本真,他是位實力派畫家,是位有出藍之能的畫家。
明川積極參加著繁多的畫展,他把這些畫展當做自己作品向社會亮相的機會,他希望得到各方的評說,他努力發現自己的不足,精心選擇別人的優長。他的這種敏銳、務實的學習態度為他的大步進取,建立了成功的基礎。所以,明川的作品紛紛入選全國美展并屢次獲得重獎,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明川的創作成果來之不易,他一直在認認真真地通過大量寫生認識傳統,認識生活,從中抓住中國畫創作中的核心,那就是“造型”與“筆墨”。中國畫的藝術實踐活動,都應以此兩點為核心,不動搖的堅守、進取,之后才有可能談得上藝術品質的全面提升與性情的進入。一切藝術門類作品的價值,都是以質量為根本,放棄質量的繼承與創新都沒有意義,明川明確這一點,在他的藝術實踐中努力追求著藝術質量這個根本。祝愿他能有更多高質量的好作品出臺。
(作者系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