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曹操引吭高歌一曲《觀滄海》,海之氣勢磅礴與詩人的大胸懷大氣魄,汗顏后世無數文人墨客、英雄氣短。然而姜云宗潑墨淋漓的《海》系列,把曹操歌詠的大海藝術呈現出來。卻剝離了英雄情結,升華出海納百川大氣度。蒸騰在作品里的海魂濤魄,充滿人生的哲思與人文的關懷。天為海之岸,霞染海魂衫。凝結在藝術里的張力,以深邃磅礴的沉雄澎湃起驚濤拍岸的氣勢。
將海入畫,難!將海畫得獨特,更難!而畫出海魂墨鏡,難上加難!
然而,姜云宗做到了!大海的神韻氣質已然在融入他的筆墨。海境海逸已然天馬行空,自由伸展,酣暢淋漓。海浪與海鷗在他的筆下汪洋恣肆、瞬息萬變。生在美麗的青島,海與姜云宗息息相關。經過數十年研判琢磨,姜云宗終于在國畫和西畫間找到了突破點,生活與經驗的積累噴薄而出。從積墨到潑墨,從點線到暈染,墨、色、水的縱橫馳騁出造型的氣勢。方寸之間,卷起驚天駭浪;水墨酣暢,澎湃長虹貫日。滄海浩蕩的大氣勢,細微處的精妙如音符的跳躍,律動出一曲雄壯的交響曲。
姜云宗的《海》,有著極強的視覺沖擊力,那海浪似乎撲面而來,令你心生敬畏。日本有俳句:“海黑下來了,那些野鴨的鳴聲,隱隱地白了。”當時惘然。看到姜云宗的大海,突然心有警醒,墨色大海,海鷗和浪花在暮色中越發白亮,這白使得海的寂寥昏暗有了玄妙的禪機,難以言喻。
姜云宗的《海》具有史詩般的意義,一掃歷來對大海的具象的描摹,海在他筆下,既寧靜澄澈又縱橫捭闔,既波瀾壯闊又幽深神秘,既具實又玄妙。在這樣的境界里,大海的品格和氣質會吸引你,裹攜著你神思漫游空茫的宇宙,而海浪的聲音在耳際在天宇來來回回地飄蕩,忽強忽弱,忽遠忽近。
姜云宗說:“大海不是畫出來的,是體悟出來的!”是啊,窮經皓首佇立石壁上讀海研海,無論四時輪回晨昏定省風霜雨雪。當雨水與波濤激濺出他心中錚錚的旋律時,他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旨歸。生命與大海一起呼吸一起心跳,人與大海融為一體。在海的行吟里,體會海的魅力;在納百川的恢弘中,穎悟生命的源初。畫海為域時收放天下,潮起潮落里聽濤聲依舊,攬海入懷間進退無涯。馳風逐浪更上層樓,張揚內斂的民族氣質。上善若水,深邃和包容同在。
至此,姜云宗筆下的大海已經超越了命題,而是多了一份生命回歸源初的自然和頓悟。姜云宗的《海》,傳統積墨、潑墨、破墨與西畫的肌理處理,營造出震撼人心又酣暢淋漓的氛圍。大海在姜云宗的筆下已經超越了海的涵義,多了一份生命輪回的本真歸濮,多了份上善若水的華夏民族之氣魄。
觀姜云宗的大《海》,如臨海御波,攬海入懷,閱盡海天一色。讀《海》,品海闊天空,滄海一粟,心海無邊之境界。退而思之,悟進退得益,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做人、處世,凡此種種,以智者之從容,看盡潮漲潮落,行走無疆。
“颶風作筆畫瀚海,峰浪潑墨寫文章”。如斯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