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專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改變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本文就筆者近幾年中專信息技術教學的體驗,初步探討中專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15-01
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是針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開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程,也是一門重要的技能基礎課程。該課程標準要求根據社會經濟、科學技術以及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需要,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為本的思想。由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更新換代很快,與傳統課程相比,更具實踐性和創造性,要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本原理,還要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那么,怎樣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地探究、收集整理分析資料,自主地獲取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成為該課程教學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1.自主學習概述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21世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技能日新月異,終身學習能力已成為從業者必須具備的素質,而終身學習一般不在學校進行,全靠個人自主學習,因此自主學習能力也是從業者的基本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目標,一是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有效解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厭學問題;二是使學生掌握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習效率;三是使學生對自己有正確的自我評價,從而進行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四是使學生主動適應學習,并可根據自身特點有選擇性地學習,實現主動發展、終身發展。
2.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法探討
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具有一定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可見,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在教育實施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還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中專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差、目標不明確、表現欲強等特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進而轉化為實踐活動。
2.1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課堂的主體是教師,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學生的學習行為是被動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很難被調動。自主學習則是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的作用是組織、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他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鉆研,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可以在課堂上適當營造一些自由寬松的氣氛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1]。比如,每堂課選出兩三位做得又好又快的學生來做老師的小助教,給他們在課堂上隨意走動、輔導學生、上講臺演示等特權,為了贏得這一“榮譽”,很多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完成實訓任務,而一些靦腆的學生則更愿意向小助教請教問題。此外,還可以把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轉化為直接學習興趣。比如,在打字訓練環節,枯燥的文字錄入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和厭倦感,而學生對上網卻“情有獨鐘”,可以讓學生使用QQ、微博等平臺進行中英文、特殊符號的輸入,在訓練打字速度的同時也鍛煉了表達、溝通能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了,才能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
2.2 強化目標意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目標意識是指人在言語、行為過程中有意識地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標準。教師通過設置課程的學習目標和每堂課的具體目標,對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提出明確的要求,吸引學生積極參加,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目標的設置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目標太高,易使學生失去信心;目標太低,則失去激勵作用[2]。由于中專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在給定目標時,必須因人而異。可以采用“分層教學”,實施課程目標分層、教學內容分層、教學評價分層的分層教學,以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不同需要。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將每次課的實訓作業分為C、B、A三塊,完成C及格、完成CB良好、完成CBA優秀,每個同學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級別答題。從實施情況看,大多數同學都不滿足于及格的層次,都向著良好、優秀的等級沖刺。此外,筆者將每次實訓成績記錄在案,上課前將當前的平時成績公布于眾,使學生清楚自己目前學習的狀況。有的學生發現自己的成績下降了,就會主動地補交、重做作業,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目標,就會不斷激發其學習動機,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3]。
2.3 通過自主學習平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自主學習是個體走出學校后采取的主要學習方式,而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個體的終身發展會受到極大的限制。通過創建自主學習平臺,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進度等,進而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自主學習平臺分為在線學習、在線作業、交流互動等模塊。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模塊調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視頻、難題操作視頻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在線作業模塊中,學生可以下載每次作業、綜合測試的要求和素材,操作完成后上傳遞交;交流互動模塊中,學生可以通過在線主題討論、問答互動、作品互評等環節進行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平臺采用了學習過程記錄、成果展示、作品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改變了過去單一的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此外,通過自主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在課外進行自主地學習,教師則可以根據系統監控到的學習情況和記錄的相關數據進行針對性的重點講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結語
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對信息社會的適應性、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適應專業學習、勞動就業和繼續發展的需要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 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以上探討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賀淑玲.談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重要性及方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6:272
[2]劉立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華少年.2012;11:131
[3]李惜娥.信息技術課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