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反思性教學理論基礎逐步發展,并豐富起來,但目前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如何更好的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運用反思性教學,發揮反思性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關鍵作用,一直是教學界人士關注的重要課題。本文以高中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嘗試導入反思性教學的重要內涵,才能使教學目標、教學記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反饋四個層面思考反思性教學在高中語文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反思性教學運用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62-01
1.反思性教學內涵
關于反思性教學內涵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可謂各有所長,但依然存在一些共性。本文嘗試博眾家之所長進行概括,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learning to teach)”與“學會學習(leaming to learn)”統一起來,以促進教學實踐趨向合理性,提升資深的學術水平。課程改革背景下,迫切要求教師進行教學反思。
2.反思性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的運用
2.1反思高中語文教學,合理定位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課程內容的教學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以一定教學目標為前提。科學、合理、明確的定位教學目標,將對語文的教學與學習產生正確的導向和控制作用。引入反思性教學理念對教學目標進行反思,應主要突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以知識傳授為基本目標。高中語文課程知識性極強。課程教學明確知識要點,指明本節課應掌握的語言語法知識要點以及學習本節課需掌握的基礎知識。
第二、以情感共鳴為學習目標。學生通過某一節課內容的學習應實現滋生情感的升華,通過反復誦讀,品味文章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經歷及內心世界,去品味學習,以自身感情去印證作者的內心世界,實現情感上的共鳴。
第三、以掌握技能為最終目標。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與作者情感共鳴,最終目的是為了掌握語言技能。主要應掌握鑒賞各種文章的方法和技巧,能夠熟練的進行文言文鑒賞以及掌握文學作品鑒賞的基本能力等。學生技能的提升,體現的是知識傳授、情感共鳴以及掌握技能中的情感與價值的協調統一。
2.2 設計方案,撰寫計劃
引入反思性教學于高中語文課堂,在撰寫計劃時:不僅要對學生發展的目標有所涉及,更要涉及到幫助教師成長和發展。教師發展目標必須嚴格執行,寫在教學計劃內。反思性教學計劃分為學期計劃和課時計劃。學期計劃主要指:教學目標、教學措施、教學時間、教學總結,這些都是學期計劃的基本內容。語文反思性教學可以嚴格避免作秀和偷懶的教師,在教學計劃安排上也較易操作。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教學目標,說明教學和教師在本次課堂上教授后準備達到的預期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其處理辦法。使用的教學工具,以及教師為達到這樣的目標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同時還應包括教學過程,增強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保持較高的成就動機。
2.3 反思語文教學方法,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選擇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效率。選擇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效率。傳統滿堂問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難以營造優質教學氛圍,不符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因此,導入反思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可嘗試性引入個別化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給予分類教學。教學中,嘗試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合作,在互相溝通與合作過程中,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教學相長。此外,教師課堂教學應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表現機會和話語權,讓學生圍繞教學內容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便被動回答問題為主動思考問題。
2.4及時回顧教學實踐,悉心撰寫反思日記
高中語文教師,基于教學目標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踐時,會獲得一定的經驗、體會,同時也會遇到一些原教學計劃未涉及的“突發事件”。針對這些,教師課后應及時回顧教學實踐,悉心撰寫反思日記。這是教師提高課后反思的意識和能力的最直接、最簡易的方式。反思日記內容可以廣泛涉及教學內容、教學心得、教學經歷等,也可以記錄與學生的對話、學生的思想、見解,在語文教學課堂取得的成績、存在的不足等。通過課后撰寫反思日記,及時將教學中產生的瞬間靈感,疏漏失誤之處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為以后教學提供可吸取的教訓。
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獨立個體,總會有創新的火苗閃閃發光,對課堂教學也會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思路或者好的方法,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學的營養,提高老師自身素質的寶貴資源。
寫日記就要持之以恒,貴在執著,及時記錄,及時感悟,日積月累,必然會有質的提高,隨著自我悟性的提高,自然會有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2.5教學反思的反饋策略
現代教學的基本目標是 “教”應服從于“學”,教學過程及內容符合學生的個性心理和認知規律,學生反饋是為了達到教學反思的重要策略。因此,每學期開始,教師可以先在學生中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學習的需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對教學內容,授課方式,教學進度,課堂組織等等方面對教師做出評價,通過學生的評價,教師就能認識到教學的不足,深入了解學生的感受和需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要求,也利于教師全面的提高自我,增強對教學的針對性,從而保證教師在各個考試中及時收集學生信息,進一步提高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褚瑞莉.反思性教學:高校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因素[J].中國成人教育,2013,21:129-130.
[2]胡忠青.反思性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02:85-86.
[3]徐江.培養學生珍貴的另類辨別力——《廉頗藺相如列傳》反思性教學實錄[J].語文建設,2013,22:11-14+25.
作者簡介: 丁園元(1989.7—),女,吉林省公主嶺市人,就職于吉林省松原市實驗高中,本科學歷,職稱:中教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