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快速更新,為了滿足學校教育的發展需求,教育行政部門常常會利用節假日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點決定,其培訓方式應該有所突破或與眾不同,不應只注重形式,走馬觀花地做樣子給別人看,這樣既浪費國家的財力、物力,又浪費參訓者的時間、精力。
【關鍵詞】組織體育教師培訓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04-02
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我曾參加過許多次的培訓,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收獲甚微,多數培訓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所以導致技能水平仍然停留在原來的水準上,理論層次也未見提高,這種只重形式而不注重內容的培訓是令人反感、無奈的,是形式主義,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的行為,是應該堅決叫停的。培訓過程中擔任講座專家的都是以高校的教師為主,他們當中除了個別人是研究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專家以外,大部分高校教師很少參與中小學課程教學研究,缺乏對一線體育教師實際需要的體驗和調研,有些教師甚至沒有認真研究過課程標準,很多觀點很陳舊,甚至與最新版課程標準相對立。
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每天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勞作,可以說大家的工作量是滿負荷的,好不容易盼到假期休息,而上面又組織培訓,學校又要求教師必須參與培訓。如果培訓組織的到位,教師真的能夠學到新知識、新理論、專業得到提升也罷,而現實大相徑庭。
針對教師的培訓應參照“國培課程標準”的程序選擇內容、專家,同時要注重實效性、可操作性,規范培訓工作,保證課程改革不偏離方向,有效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與理論水平的提升。所以我認為:
第一:組織的培訓要有規范的管理,不能流于形式。
作為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培訓首先要明確目標,通過培訓,使參與培訓的教師明確本次培訓的現實意義。而不是教師報到后,就溜號、會同學等,有的教師甚至把培訓當作外出放松、旅游,總認為報名費已經交了,來不來、在不在無所謂,這樣的行為必須制止。同時應該制定一些具體懲罰措施,對不遵守培訓作息制度的,組織部門應該及時通報,通過地方行政部門反饋到學校,并與教師的職稱評審掛鉤,和教師的繼續教育相結合。對教師進行培訓,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的專業技能得到強化提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為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第二:組織的培訓要有針對性,符合時代發展需求。
參與培訓的教師大多都是工作在教學一線的骨干,他們喜歡實際案例、解題式的講解,起點要低,要貼近中小學,深入淺出的教學計劃才能引起體育教師的共鳴。由于體育教師的工作量繁重,每天除了上課、訓練、組織課外活動,平時很少有時間學習,他們來自不同地區,知識結構不平衡,觀念落后,因此大多數教師都想通過培訓可以好好學習一下先進的專業知識與時代熱點問題,來解答自己在教學中所遇到的不惑。因此培訓的組織者要抓住教師知識結構層次不等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對與會的教師進行前瞻性培訓,把一些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東西傳授給教師,通過他們的學習、理解來傳授給我們的學生,使先進的理念在教學中得到更好的傳承。
第三:培訓內容要具有實效性。
由于體育作為強身健體的手段,一直得到社會的重視,各種體育項目成為人們閑暇時的娛樂手段。各種新興的體育項目也隨之而來涌進校園,成為學生們爭相學習效仿的對象。而作為體育教師往往也成為學生們求教的主要對象,這對于體育教師同樣也是門外漢,也需要有人來指導學習,而上級部門組織的培訓正好成為體育教師的救星,希望通過培訓,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以便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
第四:遴選培訓者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培訓方案設計者應該根據培訓的目標和參培教師需求確定培訓者人選。培訓者應該是與實踐結合得比較多而好的高校和教科研院的課程專家、對教材教法教學有深度體悟的教研人員、一線學科教學方面的優秀研究型教師。一個好的專家要把難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可以操作的、一線體育教師可以使用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才能受到一線體育教師的歡迎。
第五:培訓形式學練結合,內容以技能為主,理論以探討為輔。
培訓應注重技能學習,幫助體育教師重新溫習已經荒廢的專業技能,同時聘請專業教師對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出現的模塊進行培訓指導,安排籃球、排球、足球、田徑、體操、健美操、武術等多種技能的基本功考核,這些對體育教師來說都是很好的鍛煉與提高。同時,在聘請教改專家或學者對教師進行具有前瞻性理論指導,如聘請田徑教練員講解與訓練有關的理論知識,聘請專家解析新課程標準,這種講練結合能夠便于教師掌握與應用。在技能得到鞏固提高的基礎上,理論知識也得到了提升,這樣的培訓應該是受歡迎的。
總之,作為體育教師這一特殊的工作群體,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培訓方式的多樣性,不管何種形式的培訓,都需要我們組織者和參與培訓的教師要高度重視,在技能得到加強的同時,不要忘記專業理論的提升。對于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來說,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要由“教書匠”向“研究型”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新時期教師應該認真思考與面對的現實。
參考文獻:
[1]劉晉.體育教師需要什么樣的培訓[J].體育教學,2013(1):20.
[2]錢明明.只有做足“效”字文章才能實現“訓”的目的[J].體育教學,2013(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