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智力因素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英語課堂的教學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還應該挖掘和提升學生的非智力水平。本文基于非智力因素的視角來審視英語課堂教學藝術,探討了非智力因素、教學藝術和學生學習成績三者之間的關系,非智力因素中的動機、興趣、性格、情感和意志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成正向關系,而教學藝術的運用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喚起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有利于培養學習英語的意志、增強學習的情感,直至培養良好的性格。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藝術非智力因素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26-02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我國高職大專畢業生的英語水平遠遠不能達到社會實際需要的要求水平。這無疑對我國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戰。如何提高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是當前每位有責任心和事業感的高職英語教師努力探求的課題。
一、教學藝術的內涵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 又是一種藝術, 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辯證統一。教學藝術是指教的藝術和學的藝術的統一活動方式。在這一活動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在教學規律和美學規律的指導下緊密合作,充分發揮教學雙方的個性與創造性以及教學環境的一切條件,靈活地運用富有審美價值的教學形式與方法,使雙方能夠在愉悅中有效地教和學,以取得優化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教學藝術是高效愉悅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語言、動作、表情、色彩、音樂等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創造性的組織教學,使學生在愉快中高效率進行學習的精湛的教學技能、技巧。
二、教學藝術對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機理與過程
根據英語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獨特性,英語課程教學需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學習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本文選取了眾多教學藝術中的教學導入藝術、教學語言藝術、教學體態藝術、教學提問藝術和教學評價藝術進行深入的分析。
英語教學藝術通過非智力因素這個中間媒介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產生影響作用,其原理如圖一所示:
圖一 英語教學藝術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原理
圖一英語教學藝術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原理
如圖二所示,教師的教學藝術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關聯表現出外因與內因相統一。教師的教學藝術的運用對學生產生了內驅力、向心力、創新力、功利力、機智力和審美力,從而實現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內在轉變過程,達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諧統一、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具體闡述如下:
圖二 教學藝術對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機理
1.通過啟迪興趣,形成內動力,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自我參與。
愛因斯坦曾言:“興趣乃最佳教師。”一個人對某一事物產生欣喜或愛好的情感便是興趣。形成興趣的三個基礎元素:對學習對象有大概的了解,有了提高的希望,體會了進步,得到適時的夸贊與認可。教學藝術可以留住學生的眼神,啟迪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且使得所有的非智力元素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繼而取得學習的良好質量。
2.通過留住眼神滋生向心力,讓學生全神貫注學習英語。
俗話說,是否得到了人心是影響事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學習也不例外。如何留住學生的眼神呢?一要所教知識有明顯重點,目的性強。二要所教知識趣味新奇。三要教法變化多端。
教學過程里的問問題可以有這樣的結果,在課堂提問學生可以將其引進“問題的背景”,讓學生眼神在最短時間聚焦在指定的所教知識上。通過提問帶學生進入回憶、想象,且使用創新性思考方式,進而收獲新的東西。況且通過指引學生思考、解決問題,能促進學生解析和處理問題的才能,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表達話語的才能。提問學生能讓教師迅速獲取回饋,持續更換教學步驟,將教學組織好。提問的藝術能給學生創造參與學習的機會,鼓舞其積極自主投入教學的活動。
3.通過引起思維形成創造力,推動學生開動腦筋。
一個人在理性方面的認識過程指的是思維,就是人在表面、定義的范圍里實施歸納、分析、辨別、整理等過程。如何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呢?一是根據教學關鍵點提出問題。二是將議論、爭辯等“對白”活動帶進課堂教學。教學藝術通過向學生展示、分析、啟迪、指引,留住學生的眼光,發展學生的洞察力,訓練學生的聯想力,提高學生的創新力、動手力和思考力。
4.通過教得鮮明發展功利力,使得學生愛學善學。
鮮明,即所教知識“新”,所教知識“活”。鮮明的教學方式才和學生的心理訴求一致;“鮮明”的教學方式才具備活力,才具備影響力,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學藝術既可以啟迪動力和激活興趣心,還能順利地掌控所教內容傳承的“速率”和“強率”,且適時更換與掌控教學,繼而使得學生愛學善學。
5.通過教學藝術形成應變力,鼓舞學生對語言進行靈活運用。
應變,就是讓學生擅長“觸類旁通”,擅長“現學現用”,關鍵是將學生教得“活”!應變力體現的是一個學生的機靈力。教學藝術可以營造教師與學生間和睦融洽的良好教學環境,還能合理、機靈地解決上課的紀律問題,繼而增強教學效果。
6.通過享樂,利用熏陶作用形成審美力,促進學習中苦中作樂。
“享樂”,即是教師靈活的將以上所講五個方面處理好,將學生完全當做學習的主體,增加了才能和學問,提高了身心的健全,一并享用學問和學習的快樂。正如教學藝術的情感性與審美性,具備了綜合潛在的教育作用。教學藝術可以啟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滌蕩學生的靈魂,繼而發展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與審美品質。
三、非智力因素對英語學習成績的影響原理
在日常的教學中強調與開發非智力因素能夠促使課堂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大。增進學生的智力形成中,他們的學習興趣、情感、意志、動機以及性格有著重大功能。下面從心理健康教育中獲取左右學生學業成就的重要元素中,提取幾個左右英語教學的較為大的因素來進行分析,即非智力因素:興趣、動機、情感、意志和性格。
1.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和態度。
筆者從事一線教學的經歷說明,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學習動機的強烈與否,而許多高職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里大部分是來自外界的外部因素與學生本身的內部因素融合后的心理產物。學習態度取決于學習動機,兩者互相滲透。學生內心深處渴望學習英語,他在學習時會自然地端正自己的態度,同時他也收獲了愉悅;相反,學生厭惡英語,他就極易形成應付的不良態度。學生抱著強烈的學習動力,便易形成向上的學習態度,便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接受知識遇到的挫折,完成設定的目標,這就是學習動機對習得英語不可替代的重大影響力 。
2.學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勤奮程度和意志。
執著是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一項舉足輕重的因素,喪失了執著,不能堅持,怎樣學好英語呢?以前筆者在從事大學一年級的英語教學中,班上的一個智商較高的學生,在大一上學期,似乎很簡單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成績。情況在下學期出現了逆轉,一方面由于英語詞匯量增多及教學內容難度增加 ,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另一方面,滋生了厭學情緒,上課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成績不斷下降。從以上的例子極易解讀出意志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有著顯而易見的影響力。
3.興趣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興趣對教學而言是一種可以加快獲取語言文化和嫻熟的技巧,更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能量的向上的情緒。家長與教師能在大范圍內左右孩子學習上的渴望與動機,可學習上的興趣一般更大程度上受教師的教學措施的影響。英語教師要采取差別化的教學手段,形象具體的語言,充滿幽默性、生動性、時代性的內容,營造簡單、快樂、融洽的課堂環境,通過肯定的評價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性格特征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鑒于每個學生有自身的獨特性格,所以要求教師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針對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應扮演好指明燈的作用,針對英語成績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學生,教師應激勵其打牢基礎,盡管他們僅取得些小的進步和成績也應該得到教師及時的鼓勵和肯定,讓學生保存自信堅持不懈地追求知識。
既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學習英語時,外向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優于內向型學生,教師在面對這一現象,在課堂上多用循循善誘的手段指引內向型學生回答問題,慢慢增加這類學生的勇氣,伴隨回答問題的次數增多,克服膽小、怯弱的心理。
參考文獻:
[1]吳洪成. 現代教學藝術的理論與實踐[M].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6.
[2]李如密. 教學藝術論[M].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8.
[3]燕國材. 非智力因素與學習[M]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4]朱杏才.注重教學藝術手段,提高英語課堂實效[J]. 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2(7).
作者簡介: 雷慧青 (1959-),女,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育管理。黃新寧 (1956-),男,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