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好一堂課的靈魂,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大都是經驗積累,主要是以教師為主而忽視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體性。這已經不能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下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必然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認真研究教學對象特性的基礎之上,不僅要思考“如何教”,而且更加注重去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好學,也就是要做到在教學設計階段就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觀念作為指導。只有不斷創新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相長,才能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不斷優化。
【關鍵詞】創新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37-01
一、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難以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1.傳統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設計存在的缺陷
傳統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設計大都受制于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更加注重書本知識的灌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占據主導地位而且整個課堂也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更是成為傳授知識的不二場所。大多數的教學設計雖然是經驗積累,但是其中不乏流于形式,很多教師的教學設計幾年不變,內容具有狹隘性。教師基本停留在傳授知識的觀念,并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對于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是同一個教學方法。
2.新時期小學生發展的需求發生變化
新時期小學生的發展不再是單純的注重課本知識的積累,現在開展的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如果仍然保持原來的教學設計方案,在內容方面就難以滿足小學生的知識量的需求,因為現在的小學生一般都參加各類輔導班,加之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小學生自己接觸到的社會知識也較之前有所增加。單純的課本知識,要么是在輔導班已經有所教授,要么小學生對網絡信息存在疑惑。這些都這必然要求,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設計,引導小學生正確運用網絡,教師也需要不斷通過網絡學習獲取更多更豐富的教學資料以充實課堂。
二、創新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本
1.將教學設計動態化,不斷修正、改進和提高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需要突破針對一種的單一的教學內容,可以按照單元內容進行設計,以突破傳統教案的狹隘性。另外,對于教學方法也要遵循小學生接受知識的規律進行準備,小學生好奇心強,喜動不好靜,所以在教學方法設計方面可以多采用討論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采用講故事或者觀看與所學知識相配套的動畫,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新的教學設計應該是一個隨著教學大綱、教學實踐、教學對象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創新,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對于教學方案確定之后,在教學實踐總結的基礎上需要不斷進行修正、完善。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相長
創新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設計,應該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教師需要借助教材這一知識載體,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科學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討論法、表演法等。讓同學們充分的預習所要學習的知識,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各抒己見或者情景模擬再現書本知識;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認知情況,知識接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也有助于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3.教學設計要走進學生生活,聯系實際
生硬的、枯燥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容易引起學生們的“厭學”情緒,從而不利于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小學語文老師,只是帶著學生們認識一下生字詞,帶領大家朗讀課文,匆匆的結束一堂課,且布置的課后作業也是僵化形式的,諸如聽寫、背誦等硬性作業。這種教學設計是僵化教條式的,也是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而在創新語文課程教學設計時,應該將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引進到課堂,讓同學們用切身的感受去領悟所學知識,也能夠幫助學生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4.知識目標與情感目標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要針對小學生的特征實現一定的情感目標。小學教育的對象具有特殊性,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天真,原有知識儲備不足、可塑性極強。需要將是非善惡等基本價值觀念貫穿到教學實踐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幫助小學生培養起基本的愛憎分明、文明禮貌、熱愛祖國的情懷。這兩個教學目標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知識層次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去深入了解和感悟情感;也只有情感體會加深才能培養起濃厚的求知欲望。所以,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都要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三、余論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創新或者需要實現的就是要實現“以學生為本”,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并不是說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小學生自身心智正處于發育、發展階段,對于辨別是非,判斷善惡的能力較為欠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師需要因勢利導,結合課本知識,融合社會所倡導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這些社會正能量潛移默化到教學過程,讓學生們接受。所以教師與學生的課堂關系應該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在制定教學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只有明確這種和諧的教與學的關系,才能真正讓小學語文教學的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共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