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著力探究如何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課堂氛圍激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40-02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新課標強調教師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設身處地為學生創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一個平等性寬容性的課堂氣氛,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無拘無束地大膽質疑、發表見解、與教師爭論。只有在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
新課標要求教師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學生愿學、樂學、會學,我在多年的課改實踐中作了以下四方面的探究:
1.寬松和諧激趣法
語文課堂要體現人文性的特點。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進入語文學習活動中,煥發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
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并將在師生溝通時起到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創造力才能得到開發,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語文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語文的魅力在于此,語文課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問題,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素養、心理狀況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這就是創造力的表現,也正是我們要悉心呵護和著意培養的。教師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多給學生展開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和自由;重視語文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敢于不屈從于教師,不迷信于權威,不盲從于教材,敢說“我認為”。學生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盡情地自由參與自由表達,往往能產生一種寬松、新奇、愉悅的心理體驗,學習興趣高漲,從而誘發潛在的創造智能,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展現語文課堂的無限活力。
2.贊揚欣賞激趣法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希望被夸、被承認。哪怕只獎勵一朵紙做的小紅花,學生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筆者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豐富!”“你很有創意!”;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總之,每節課我盡量多贊賞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虛偽的應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這一“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梢哉f,贊賞出創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生。通過贊賞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創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請記住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p>
3.認真傾聽激趣法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老師掌握著“話語霸權”,學生只能當作一個個容器,等著老師往里灌東西,可結果,園丁的辛勤,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天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變成了統一模式鑄造的標準件。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發言。我認為,學生“講”教師‘聽”。 有三大好處:一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我通過“聽”常常被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獨到深刻的見解、幽默睿智的語言所折服。二是通過“聽”可以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真諦。三是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生。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堂成了他們發揮的舞臺,這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煥發出課堂的活力。比如《兩小兒辯日》,幾乎都是學生在疏通文意在爭辯。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自主學習和協調學習”的教育觀,由傳授知識向學生終生發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而這種學生多講、老師多聽的教學模式正是“授之與漁”“操練捕魚”的有效途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做主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保持活躍和熱烈,使語文課堂呈現無窮的活力與魅力。
4.平等評學激趣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最高裁定權,卻忽視了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實質上也漠視了學生主體能動性的一種表現。
當學生的自覺意識得到高度強化,內在的進取熱情已得到激發,教師就可以把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權交還給他們,激發其活躍的主體意識,感受班集體內平等、和諧、信賴的自由氛圍。我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經常把諸如抄寫默寫背誦等客觀作業交給學生自檢互評,取長補 短。學生在評改時,既能感受到老師的信任,也感受到當一回老師的快樂,還把知識又復習了一遍,一舉三得。作文評改是語文教師的重荷,而往往教師批得辛辛苦苦,學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對 于作文的評改,我經常“放縱”。具體的做法為:將本次作文評分標準板書在黑板上,先由學生獨立評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畫有旁批有總評有分數并有簽名,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補充,目的是多多學習他人的作文寫法及評法,最后由各組推薦出一兩篇優秀作文或評文,借助實物投影儀師生一起復評,選出最佳作文或評文。當熱烈真誠的 掌聲伴著笑聲在教室里回蕩,所有同學都陶醉在這嚴肅又活潑、平等與信任的氣氛中,眼神中閃爍著主動參與評改的自豪感。這樣不僅讓筆者從繁重的作文評改中解脫出來,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以往死氣沉沉的作文評講課變得活力四射,每周六的作文評講課也成了同學們的禮物——開心一刻,收獲無限。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 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贊賞學生,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擯棄以往把語文課堂變成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施舍知識的場所,擯棄家長制、霸道者的教風,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去真誠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才能喜歡語文,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