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中國都實行著應試教育的制度,因此,中職教育就成為了針對應試教育而做的改革,對于中國的教育事業來說是一種挑戰。為了發展中職教育,國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以及財力,因為中職教育所具有的的獨特性,使得中職教育受到了制約,尤其是受到了教學管理的制約最為嚴重。筆者對于制約中職教育發展的一些原因做了分析,有針對的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關鍵詞】中職教育教學管理改革
【中圖分類號】G7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06-01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中職教育的發展成為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中職教育為我國各行業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力量。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中職教育受到了很多的制約,尤其是教學管理對于中職教育的制約最為嚴重,因此,我國應該對于中職教育的教學管理做出改革,使得中職教育能夠更好的發展下去。而如何在我國這樣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進行中職教育的改革已經成為了中職教育發展的工作重點,因此,應該充分的分析當前我國中職教育中教學管理存在的弊端,然后有針對性的對于教學管理進行改革。
一、當前中職教育教學的現狀
1.教學內容陳舊,教學管理具有較大隨機性
對于我國的中職教育來說,根據社會需要進行辦學是其辦學的目標,因此,中職教育針對這一目標進行實用技能訓練以及全面的職業知識的教學,這也是中職教育能夠在就業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的優勢。良好的就業環境促使中職教育更好的發展,尤其是促進了一批民辦中職學校的發展。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中職教育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中職學校的生源狀況發生了問題,而且中職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對于教材和課程、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觀念進行變化,教學管理也存在著較大的隨機性,這些都嚴重的制約著中職教育的發展,因此,中職教育必須要進行改革。
2.教師能力薄弱,教學方式陳舊
中職學校聘用的老師很多不是專業的老師,他們都沒有經過專業、嚴格、系統的培訓,因此,這部分教師的教學技能和理論水平都比較低,甚至是與要求的標準相差很遠。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教師的教師資格證書都不是通過自己得來的,多數是走過場,只是進行一下常規的認證,學校沒有進行嚴格的審查。并且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實踐課的教學老師不具備很高的專業理論,而專業理論課的教學老師也缺乏實踐能力,這就導致了教師教學的智能結構單一,因此,對于現代的中職教育的教學方法難以進行全面的實施。對于現代的中職教育而言,教學不但要教授技能,還要教授理論,在同一個教學過程中要將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3.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管理觀念落后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變,中職教育的教學管理體制前后也是相差很大,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職學校主要是培養干部型技術人才,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中職學校主要是培養技能型的自助擇業人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教育部門統一規范了教學大綱、課程安排、教學計劃等,中職學校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嚴格按照規范執行便可,是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甚至是到現在,有很多的中職學校仍然在使用這種教學管理模式。這些學校對現代的中職教育趨勢缺乏全面的了解,使得教學管理出現問題,導致中職教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因為教學大綱缺乏統一,教學觀念落后,中職學校不具備開拓創新的意識,憑著主觀意志開展教學,教學管理不具備科學、明確的目標,導致中職教育的教學管理與時代脫軌。現代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而教師的作用則是協調、指揮、引導學生。中職教育的教學模式是套用了普通教育教學模式,這就導致了中職教育很難進行改革。
4.教育理念模糊
有些中職學校因為自身的利益和生存,只管能產生經濟效益而置教學質量于不顧,很多學生就讀的中職學校都是三年學制的,但是他們在學校中只讀了一年的時間不到就離開了學校,以實習的名義去參加工作,但是為了獲得畢業證書需要向學校交納三年的學費。中職教育因為缺乏有效的系統限制,使得學生在上崗后很難適應,導致中職學校的社會形象受到了影響,甚至是越來越惡化,出現了信任危機。
二、中職教育教學管理改革的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就業趨勢日趨嚴重,市場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大,因此,傳統的中職教育的教學管理已經變的落后了,需要進行改革。中職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緩解就業壓力,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1.打破陳舊的學籍管理制度
中職教育就是從教育過渡到就業,一般規定學生需要在校學習三年,但是這樣就過于死板,我們可以允許學生在接受中職教育的過程中出去工作,但是必須是在保證學習的前提下。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學籍保留需要確定的年限,最多不應該超過兩年,這樣就能實現學習與就業的互動,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讓學生擁有更明確的學習與就業的方向。
2.職業素質的培養
中職教育的工作者應該將以技能教育為主導作為共識,但是不能將中職教育視為簡單的職業培訓,更不能將掌握技能作為教育的任務。我國提出中職教育是為了達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另外,對企業進行調查顯示,企業招聘員工注重的是員工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勞、定位明確、規范嚴謹等因素的發展,因此,中職教育不應該只是簡單的職業培訓,中職教育工作者應該要充分的抓住將教育作為出發點,重視學生的職業素質的培養。結合就業市場與時代發展的趨勢,著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使其在就業競爭中更具有優勢。
三、結語
中職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步,改變教學模式,使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才能為各企業培養出優秀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孫正明,高光輝.中職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8,(31).
[2]陳鋼.中職課堂教學走出困境的途徑和方法[J].科技信息,2009,(32).
[3]郭敏.淺談如何提高中職學校教學質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8).
作者簡介:
肖平(1976年-),女,湖南長沙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