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實際英語口語教學現象出發,通過介紹任務法教學的意義和特征,描述任務法在口語教學中的步驟和設計原則,提倡將豐富的生活場景及各種活動帶到課堂當中,從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秩序轉變為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秩序,體現任務法教學的宗旨,即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任務法英語口語教學任務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90-01
英語教學總是或多或少的包括社會、經濟、科學、歷史、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內容,這些英語學術知識能夠給學生提供任務型教學活動的基礎。任務型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它能幫學生完成任務。在老師指導下,學生憑借自我感知,經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感受到成功的樂趣。課堂的中心從老師轉移到學生團體,學生是任務的調控者,他們再也不會產生消極厭學情緒,從而實踐能力和英語口語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任務法的定義
任務是一人或多人承擔的工作,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做的事情。任務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說,給柵欄刷漆,給小孩穿衣服,填一份表格,等等。任何有組織的語言學習都有特定的目標,恰當的內容,特定的工作程序,還有任務承擔者最終達到的工作成效。因此,任務指的是一系列的工作計劃,這些計劃是增強語言學習的綜合目的,它們一般從容易簡短的訓練類型開始,逐漸過渡為更加復雜冗長的活動。例如,組內問題的解決或積累,決策的制定。任務是一個要求學習者通過某種思維過程,根據已給定的信息達到某一結果的活動,它允許教師控制和調節這一過程。任務從本質上來說是目標明確的,它要求團隊,或者一對搭檔,只通過互動,繪畫,口頭總結,達到一個通常是明確可觀察到的結果。
二、英語口語教學的特征
英語口語有兩個重要的特征——流利度、準確度。流利的表達是能夠巧妙地處理語音、語法和語義。準確度是指說話者可以通過使用正確的語音、詞匯和語法表達自己的想法。真正溝通的目的是傳達意義和表達情感,但并沒有完全考慮到語法和句法,說話者會停止,補充和重復,他們將使用如此多的單詞卻只表達一點點,這也許意味著大量的額外信息。英語學習者應盡可能地學習語音、語法和詞匯,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不是最終的目標,它只是一種到達最終的目標——在生活中可以使用它。
如果外語學習者想要流利地表達自己,那么記住一些固定短語和句子是很必要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注意語言知識和語言輸入的積累。然后當他們就可以根據需要流利的輸出他們想要輸出的東西了。老師應該為學生創造機會,可以讓學生練習他們所學到的東西,并鼓勵學生在真實的自然環境學習語言,告訴學生借鑒他們的學習母語的經驗,以及學習英語溝通的技巧經驗。溝通的核心是表達思想內容。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犯一些語言錯誤,只要這些錯誤不會導致意義理解上的困難,教師就不需要立即糾正。對犯錯的學生持有寬容的態度的錯誤,減少學生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產生的焦慮感,學生就可以更輕松和自信地回答問題。
三、任務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法實施的步驟首先是教師應提出新知識和明確的任務。學生應當做出完整而充足的準備以完成這個任務,包括思想和語言材料的準備。在這個階段,學生摸索新的語言材料,并且接受大量材料的輸入;老師需注意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經歷,并提供學生可應用的環境和相關思想。第二,嘗試交流并準備任務。知道任務后,學生們可以以組為單位或者只找一位同伴一起準備工作。學生也能夠設計出許多小型任務,老師可以指導、引導和鼓勵學生用剛學過的語言交流。在小組討論過后,每一個小組做一個本小組任務進程的演講或是報告。這時老師可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并努力使他們的報告精準且自然。第三,展示成果并報告任務。每個小組向全班展示他們最終的成果,老師作為組織者評估整個班級。在學生展示他們如何完成這項任務的過程中,他們會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并被英語風俗而感染。教師可以抓住評估的刺激作用,增強團隊意識,并且完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他們持續進步。第四,摘要并評估任務。教師可以適當地做一個簡短的總結,并以一朵紅紙花或是一本筆記本作為獎勵頒發給最佳團隊。第五,留家庭作業和拓展任務。這個步驟是個附加任務,使學生在課后完成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我們可以做一些任務,比如說,學生可以繪制一些跟他們上課時小組討論的話題有關的壁報,他們也能上網或是在圖書館找到一些教學資源。
設計任務要遵循符合真實性,形式功能相結合,循序漸進,目標明確,人人參與這些基本原則。允許學生在一個友好、團結、互相學習的環境中準備任務,合作完成任務,具有同等認知水平的伙伴之間的互相交流比成年人教授的方式更能幫助知識的發展。學生在參與任務完成的同時提高了自主學習和共同學習的能力,新的積極的情緒取代了舊的被動的情緒,在增加聯系和使用英語的機會中充分使用已有的語言知識,鍛煉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結語
任務法英語教學鼓勵學習者能夠有效得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更多得注重語言的流暢準確性。任務法強調,學習者是教學的核心,并且通過實踐進行學習。我們在英語口語教學活動中應發揮任務法的優點,同時重視其局限性。例如,不要只注重語言交流的含義而忽略語言的正確結構;過于強調流暢性而偏離教學內容及目的;評估學生完成任務的方式要多樣化,不同等級的學生即使組成一個小組共同完成任務也應該有不同的評估條件。
參考文獻:
[1]Byrne, D. Teaching Oral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92.
[2]Nunan, 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 [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99.
[3]Skehan. 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6.Vo1.17 (1).
[4]龔亞夫、羅少茜. 任務型語言教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薔. 英語教學法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畢琳娜,1982年出生,內蒙古包頭市人,2008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外國語學院,同年就職于內蒙古科技大學,講師。2008參與并立項泛讀課程為校級精品課,2009年獲得全校青年教師技能大賽第一名,2011年參與并立項翻譯課程為校級重點課程。在國家級省級多家刊物發表論文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