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一門藝術,在職校課堂上,語文教師可以更好地展示其藝術性的特點。雖然職校生一致被認為智商不如普高生,但是如果教師能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善于了解學生的興趣,善于挖掘學生的長處,那么你的課堂將會展示語文獨有的魅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職校學生以人為本課堂氣氛重拾自信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43-02
語文課在許多工科類老師眼里是一門藝術,因為他們覺得語文是最有花頭的一門課,因為語文可以制造太多的曲折變化,可以設下太多的想像空間,可以有挖掘太多的變幻和奧妙……可是,俗話說得好:說說容易做做難?。∫嫦朐诼毿5恼n堂上一堂像樣的語文課,還真得花點心思。
其實,職校的學生雖然成績不好,可是他們的思維并不是呆滯的。相對而言,他們的思維能力若能得到較好的鍛煉,那么他們一樣可以像普高生那樣敏捷開放。職校的語文課堂,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掌控在的語文老師的手里,一堂好的語文課關鍵是看語文老師如何設計和教學。作為一名職校的語文老師,我也經常在思索這個問題,也經常在探索這個問題,在不斷的地思索和探索中,我也發現了一些語文課堂的奧妙。也許算不得是“精華”,但我還是希望這些所謂的見解和經驗能帶給同行們一些喜悅的收成。
一、注重教學前的設計,做到“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我的意思是要以大部分的學生為本。職校語文的課堂,不該是僅供老師唱唱獨角戲,也不該只是供小部分學生的張揚,而是學生和老師共同的舞臺。好的學生怕不被點到,差的學生怕被點到,但老師往往傾向放大部分的精力在差生上而使好學生失去了發言的機會。這樣導致的惡果就是好學生有被忽視的感覺,而差生卻永遠不會了解你的良苦用心,反而覺得你在故意的刁難他而倍感反感。這樣的課堂怎可能會成為精彩的課堂,這樣的老師怎會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這樣的課堂怎會造就好學生呢?所以,為了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感覺,我們必須花主要的心血在課堂前的教學設計上。
其實在教學中,我們常會有這樣的經歷:有時由于額外工作的忙碌,我們的備課時間都被占用了,無奈只能憑著多年的老經驗和舊時的記憶,在課堂上恍恍惚惚、草草了事。經驗雖然寶貴,我們也崇尚“空手道人”,可作為尚年輕的一代,畢竟還達不到那個程度。這樣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確切地說,這樣的老師不僅是不負責任的老師,這樣的老師也不會成為好老師。要成為好老師,我們首先要負責,負責的前提就是備好課,精心設計好我們的每一堂課。比如在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對于職校的學生來說,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全詩背誦,可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不能達到要求的。為了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到,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但是采用多謀體教學,這篇文章題材豐富,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的注意力被畫面所吸引,這樣的話依然達不到本文教學的主要要求。所以,我們的課件制作時主要要配合背誦內容來進行,如“萬山紅遍”圖,“鷹擊長空”圖,“魚翔淺底”圖等,這樣結合著“音、形、義”的課堂下來,語文底子薄弱或者不愛學的學生也能基本背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課文教學目標的“貧富差距”。又如在教學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項鏈》時,我主要采用提問和討論的形式進行。不管是提問還是討論,我們都應該考慮到全班同學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比如我其中設計的一個提問是:“我們在充分地理解馬蒂爾德的愛慕虛榮之后,我們是否也看到了馬蒂爾德的可愛之處呢?”這樣的問題其實不需要思索太深奧,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們應該嘗試著先叫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回答,答案一樣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要求。然后我再叫成績好的一點的同學來作梳理性的回答或補充,這樣既可以照顧到差生又讓好學生有了展示的機會,可謂兩全其美。除了設計提問以外,我覺得自己比較成功的設計還是在討論題上,在這篇課文里,全文有兩個值得討論的地方,一是中間,二是結尾。組織討論時,同學們都非常投入,舉薦小組代表時,同學們也喜歡惡作劇地推舉平時表現不太突出或者成績不太好的同學代表發言,這不僅可以督促全體參與,而且也相信同學們確實是積極地參與了進去。這樣的教學設計雖然也談不上經常,但是在職校的課堂上,語文老師應該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同學們都能動起來。
二、注重課堂上氣氛的調節,我們不要僵化的課堂。
不要僵化的課堂,就要營造融洽的氣氛;要營造融洽的氣氛,就要調動學生的配合;要調動學生的配合,就要激發學生的自信,阻止厭學情緒的蔓延。但職校總有老師認為職校學生基礎知識差,理解能力差,讓學生回答問題不僅浪費時間,打不定還會鬧出什么笑話來,還不如自己親自上陣,打理一切,所以很多時候學生自然或成孜孜不倦的沉睡者,或是勤勤懇懇的記錄者。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欲動不敢、欲言不能的學生怎能樹立起他的自信呢,怎能讓他的思維跳躍起來呢?我們的課堂在嚴肅和莊重的同時,是否更該多一些寬松與和諧呢?否則長時間沉悶、嚴肅的課堂氣氛只會打擊職校學生疲憊的神經。
語文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在很多情況下,有思考就有答案。答案并非唯一,即使是唯一,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也應該是不同的。還是以教學《項鏈》為例,在討論的過程中,有同學的答案與眾不同,也有很多答案是雷同的,無論是怎樣的答案,我們老師都應該一樣去重視,因為這是他們討論和參與的結果,如果任意地否定,就等于輕易抹殺了他們的自信和成果嗎?作為職校的語文老師,針對職校學生自尊、敏感的心理,教學中更要鼓勵學生相信自己,放手讓學生大膽地說,真誠尊重學生的意見,并盡可能采納,這樣才能營造出一種諧和、自信和勇于創新的課堂學習氛圍,讓我們的課堂遠離僵化。
三、注重課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重拾自信。
課堂的順利進行,還是需要課前課后的積極準備,而這就涉及到一個自主學習的問題。其實學生的自主學習涉及到每一個環節,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由于課堂時間比較有限,所以在課堂上不可能給學生太多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何況自主學習在職校課堂本身并不合適,為了課堂的順利進行,我們必須提倡學生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俗話說得好,思維是行動的先導。所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還是要寄托于教師的正確思想滲透和引導,聯系社會和未來的需要,幫助學生克服消極依賴的心理。在職校生的學習生涯中,由于學業上的失敗,他們對學習缺乏極度的信心和勇氣。當學生面對失敗時,老師不應以動則呵斥的態度對待他們,而應該以寬容的態度給與親切的鼓勵,告訴他們這不是他們的能力有限,而是因為努力不夠,試圖使其明白“沒有失敗者,只有放棄者”,應使學生重揚自信的風帆。只有使學生擁有自信以后,他們才會努力、奮進,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要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方面是課堂上的積極引導,但更重要的還是課后的獨立思考。除了課堂上的正確引導外,職校的語文老師還應積極地設計好課后的作業和思考。合理的課后作業不僅可以為我們良好的課堂效果打好基礎,更重要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教學《紅樓夢》第三回選段《林黛玉進賈府》時,分析人物形象之前,可以給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中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這三個重要人物,你更喜歡誰,為什么?”雖然不是什么深奧的題目,但針對問題,學生必須自己先去了解這三個人物的性格特征、處事方式等,才能說出喜歡的理由。課堂重溫,學生的發言異常積極,一些學生對賈寶玉是有褒有貶,喜歡他的處事方式,但不喜歡他的交際方式;很多學生喜歡王熙鳳,因為他的潑辣和能干;也有少數幾個喜歡林黛玉,因為她的細心謹慎的處事方式,還有她的心靈手巧等等,可謂各抒己見、滔滔不絕。不知不覺的談論中,這三個主要人物的形象鮮明地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課后,我又不失時機地布置了兩個思考題:“現實生活中,林黛玉和賈寶玉能成為恩愛幸福的一對嗎?王熙鳳在現代社會中應該充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對這樣的思考題,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也自然會自覺地去思考。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也不再是忠實的記錄員。這樣的學生才是好學生,這樣的課堂才是成功的課堂,這樣的老師才是有責任心的老師。
職校課堂的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好與不好在老師手里,也在學生手里,關鍵還是要看老師如何去掌控、如何去設計、如何從換位的角度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問題想問題。職校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雖然曾經失守,可是他們一樣盼望成功。成功是每個人的期望,可是,職校老師可以用心幫助學生成功,也可以輕易抹殺學生的成功。所以,作為職校的語文老師,不僅要有耐心,而且也要有恒心、有信心,所謂“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用心去體驗、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教育、用心去陪伴。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個體也是主體,作為職校的語文老師,教學語言也特別重要。風趣幽默的風采不僅可以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使學生感受課堂的有趣和生動,更能創設一個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因此,教師在注重對學生的教與導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自身素養的提升,兩方面齊頭并進才是完美的組合,才能讓職校的語文課堂再現職校生的精彩!
參考文獻:
[1]《職校語文教學改革芻議》楊國立
[2]《淺談職校語文如何教》賴梅英
[3]《淺談心理語文如何教》茹劍飛、滕慧虹,《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