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46-02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師生同屬于課程的構成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教師一定要在思想上有一個大的改變。力爭在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和自主探索。盡量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這是每個教師夢寐以求的目標。我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也強烈追尋這種境界,在鄉鎮中學條件差的情況下,憑自己的努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去開拓知識領域,尋找廣闊的語文天地,從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我每節課都把微笑帶進課堂,讓他們在輕松愉快中主動學習,樂于學習,讓他們的思緒飛翔在語文課堂上。我是這樣探索我的語文課改之路的:
一、上好第一堂課,用語文的魅力感染學生。
學語文最難的一點,學生普遍認為是作文。為此,每接手一個新班,我總是從作文開始教學。如,本學期我又教八年級了,第一堂語文課我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進入八年級以后》,要求學生談談以前學語文的感受、方法、經驗、教訓,以后學語文的計劃,給學生五分鐘思考交流時間。本班是重新分班后的班級,學生來自原來的八個班級,彼此都不熟悉,利用這五分鐘的交流時間可以互相熟悉一下。交流完畢,我讓學生自愿起來談談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學生談的過程中,我面帶微笑地或表揚,或鼓勵,或引導,或點評,在師生的互動中讓學生感覺到語文老師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人。學生談完后,我說:“老師啊,想聽聽你們的真實心聲,把你想說的話寫在紙上吧,在三十分鐘的時間內看誰寫得多,寫得快?!庇捎趯W生寫的是自己想說的話,寫起來很順手。臨下課時,我說:“你所寫的內容就是一篇作文,你感覺作文很難寫嗎?”同學們都說不難寫。接著我說:“寫作文,其實就是把你想說的話寫在紙上,注意書寫認真就行了。這節課你所寫的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老師希望以后能經常從作文中聽到你真實的心聲,把你的憂傷,歡樂,苦惱,幸福等告訴老師,老師會成為你真實的朋友。”經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感就消失了。
當然,一篇優秀的作文,除了寫出真情實感,還要從結構、語言、選材等多方面出彩,這需要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強引導。可以把一些考場優秀作文引進課堂,開拓學生的視野,迅速掌握寫作技巧。在課堂上,老師還要經常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感染學生。我相信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愛上語文的。
二、營造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的責任不是“教給孩子們以行為準繩”,而是幫助他們去“發現這些準繩”,能在教學中,精心創設寬松、寬容、民主的教學氛圍,同時又以平等的心看待每一位學生,其取得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師生、生生之間應該組成一種交互的“網絡”,任何人在這“網絡”中都是一個重要環節,他們的作用是等同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都有個別差異,有必要使學生個體聯結成一個整體,使他們的個體差異,知識經驗得到互補。教師要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置身于學生當中,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也會得到加強。在教學中,我總是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這樣,在教學達到高潮時還會有新的問題出現。如,我讓學生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時,拓展開來,讓學生說出所知道的有關雪的詩句并賞析。(現在,在現代文教學中我插入了詩歌教學)學生說了很多,在說到“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時,一生問:“冬天,這位老翁為什么還釣魚呢?”我先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再讓學生站起來說。
生1:“因為老翁愛吃魚?!?/p>
生2:“老翁家里窮,沒什么吃的了?!?/p>
我適時引導:“同學們,或許那老翁家里真得很窮,但是他一定要靠釣魚充饑嗎?”
生:“不是。”
“其實,他在干什么,釣什么呢?”
生3:“他在賞雪,賞冰天雪地間晶瑩剔透的美景。”
生4:“告訴人們他很孤獨?!?/p>
生5:“告訴人們他非常堅強,他能在寒風凜冽的環境下釣魚?!?/p>
這時,我又引導說:“柳宗元是一個革新派,由于革新失敗,導致被貶到很遠的地方去做官。他心里會很失落難過,再說離家久了,也不能與親人團聚,因此很孤獨??吹贸鏊莻€堅強的人、孤傲的人?!?/p>
由于我的隨機引導,實現了教學由淺顯向縱深推進,由此引發學生情感的釋放、生命的涌動?!八嬖卺烎~嗎?”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的提出,而是教師對學生潛在的人文意識的召喚,由此,人文熏陶和感染也變得深入、徹底而刻骨銘心。思考是艱苦的過程,更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開朗帶來的那份欣喜,所產生的效益帶來的那份慰藉,確實是一種享受。
三、課堂上讓學生當當“老師”。
教師“退居二線”,做幕后的組織者,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激情的方法。有些學生對老師講課興趣不濃,爭取回答問題者不多,我就找一些稍微簡單易懂得文章讓學生回家“備課”,上臺講課。學生講課之前教師給予指導,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變。但這時的指導不是任意的操縱,而是給“備課”的學生相應的資料,提一些建議,指導學生備好課,講好課。這樣主講學生感到非常榮耀,勢必認真學習鉆研教材和相應參考資料,甚至主動請教老師,大大加強了求知的欲望。學生講課盡管有模仿、生硬的不足,但臺下的學生感到新鮮、親切,聽課反而更認真,課堂氣氛更顯得活躍,效果也就不會差。有一次作文課,我讓一寫作基礎較好的學生修改并分析一篇作文,該學生分析前對那篇文章左圈右點,從構思、材料、語言、主題等不同的角度分析,有憑有據,比我平時的作文批改,不知要詳細、豐富多少倍。學生對自己講課表現出高漲的熱情,反應了他們自主求學的心理,培養了他們多方面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才能使學生變被動發展為主動發展,才能為素質教育開辟一片明朗的天地。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我會走在課改的前列,給學生一片飛翔的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