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奧爾夫教學法和相應的樂器在創立之初,就曾被運用到特殊教育的領域中,在盲人、聾啞人學校、語言治療學校及各種精神病治療醫院和療養院被廣泛采用。本文重點探討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孤獨癥兒童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孤獨癥音樂教育
【基金項目】江西中醫藥大學校級教改課題(編號2013jzyx-21)。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01-02
兒童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一種腦功能障礙引起的嚴重的長期發展障礙的綜合癥[1]。它的主要癥狀表現為不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社會關系、極度孤獨、語言發育遲緩和不正常、言語不起溝通作用、游戲方式簡單和重復。兩個明顯的診斷特征是自我封閉,與外界隔離、強制性保持原樣不變[2]。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急劇上升趨勢,全球小兒孤獨癥發病率在 0.02%-0.2%之間,我國介于 0.03%~0.10%之間[3]。目前對于孤獨癥還沒有能夠徹底治愈的藥物,且副作用大。另外,心理學領域、音樂治療領域的一些康復訓練可以幫助孤獨癥兒童緩解焦慮、刻板癥狀,提高溝通、社交能力。
音樂音響的刺激可以直接進入孤獨癥兒童的封閉世界,歌唱練習、身體動作練習、音樂游戲、器樂演奏的音樂教育形式可以誘發孤獨癥兒童先與音樂建立起關系,繼而與提供音樂的人建立關系,最終和周圍的社會環境與人產生互動[4]。在音樂活動中可以避免兒童重復性和儀式性動作的出現率,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改善社會功能,培養其語言和非語言方面的交流能力。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由德國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卡爾·奧爾夫所創立。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是當今世界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學體系之一。奧爾夫教學法和相應的樂器在創立之初,就曾被運用到特殊教育的領域中,在盲人、聾啞人學校、語言治療學校及各種精神病治療醫院和療養院被廣泛采用[5]。
音樂教育的目的是通過音樂育人,而孤獨癥兒童音樂教育的意義在于補償其智力和行為上的缺陷,爭取適應正常生活、適應社會。奧爾夫的音樂教育原理,即原本性的音樂教育。音樂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以短小精練的樂曲和動作、舞蹈、游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人感受到音樂原來不只是可以被動地聽的,而是可以主動地創造性地參與進去的,而親身參與進音樂的表演和單純地聽音樂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對原本封閉、對外界缺乏關注和興趣、難以與人溝通和交流的自閉癥兒童來說,可以很好地調動起他們對音樂和音樂活動的參與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對外界的參與意識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同時對患兒的肢體協調方面以及聽從指令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奧爾夫音樂教學在孤獨癥兒童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兩方面:1.通過有針對性的音樂課程內容的設計,使孤獨癥兒童在認知水平方面得到提高;2.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孤獨癥兒童設計不同的音樂活動形式, 促進他們肢體協調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使孤獨癥兒童在行為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孤獨癥兒童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能提供活動的動機,如音樂游戲、音樂律動、音樂表演等,對孤獨癥兒童來說,就是充滿趣味性的游戲,避免了學習過程的單調和沉悶。強勁的節拍,歌詠和律動,以及音樂產生的美感,能夠吸引孤獨癥兒童產生心理暗示和互動效應,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情緒甚至性格,這些音樂特有的因素是其他課程無法給予的,因此,音樂成為打開孤獨癥兒童心扉建立與外界溝通交流的一座橋梁。
(1)孤獨癥兒童的歌唱訓練
選擇演唱孤獨癥兒童熟悉的歌曲或曲調,以獲得和患兒的互動、交流。音樂和言語都有許多共通的元素,尤其是孤獨癥兒童極需語言及表達能力上的輔導,在唱歌中,旋律的高低好比語調抑揚;音樂中的分句、分段好比言語中的句法;音樂的節奏好比言語的速度;音樂上的強弱好比言語上的輕重,因此歌唱訓練可以開發、培養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能力。
(2)孤獨癥兒童的音樂游戲與身體律動訓練
奧爾夫音樂教學將音樂活動作為自身訓練的方式,在游戲中,他們忘卻自己身體上的缺陷,激發起與人說話,交流的欲望。通過游戲、歌謠掌握基本的社會禮儀行為;通過體態律動訓練促進他們的肢體協調發展。在音樂游戲中,他們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得到發展,進而鍛煉培養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同時彌補他們在感知覺和動手能力方面的缺陷,鍛煉、培養各種生活自理能力。在個人獲得認同和滿足感的同時,他們會深刻記住所學內容,并運用在日常生活里。律動活動有效取代孤獨癥兒童的刺激行為,而改為塑造正確行為,并以其特有的趣味性、互動性、形象性獲得孤獨癥兒童的接受和喜愛。
(3)孤獨癥兒童的樂器演奏
奧爾夫教學樂器種類豐富且容易操作,所以非常吸引孤獨癥兒童使他們更容易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樂器,并隨意演奏,由此去感知自己及其他同伴手中樂器的音色,同時通過身體與樂器發生的接觸,可以讓孤獨癥兒童通過觸覺對不同材質的樂器加以區分,從而刺激孤獨癥兒童感知覺能力的發展。孤獨癥兒童常常存在聽力異常的情況,而聽力能力直接關系到孤獨癥兒童的言語能力及認知能力,通過樂器演奏,讓患兒對各種樂器的音色加以區分,對節奏的快慢強弱變化能夠有所分辨,這對于加強孤獨癥兒童的聽覺和提高孤獨癥兒童的注意力有極大幫助。
三、對孤獨癥兒童音樂教學的建議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音樂治療學科領域中已延伸為奧爾夫音樂治療方法,多用于特殊兒童的康復治療。由于目前孤獨癥無法治愈,唯有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教育、康復訓練,才能使其癥狀得到最大程度的緩解,改善他們社會適應性差的狀況。奧爾夫音樂教學通過歌唱訓練、歌謠朗誦等方法進行糾正發音、吐字、各種行為動作的同時,更要針對孤獨癥兒童的“三聯癥”特征——社會功能障礙,語言交流困難和固定刻板的行為模式,從音樂治療康復的角度上予以“對癥下藥”,在運用教學方法時注意結合音樂治療的康復技術。因此,教育成為康復的手段,康復成為音樂教育的目的,兩者必須有機結合,才能將孤獨癥兒童的音樂教育有效的進行下去。音樂教學要始終和孤獨癥醫學康復相結合,有了康復專業的理論支持,孤獨癥兒童的音樂教育才能顯得更加專業和具有說服力。
四、結語
奧爾夫音樂教學對改善、提高孤獨癥兒童的語言障礙、社交障礙及刻板行為是非常有幫助的,經過科學的、系統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教育和訓練能夠極大的促進改善孤獨癥兒童的各方面能力協調發展, 豐富他們的想象,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在音樂的殿堂里盡情的描繪燦爛的明天,歌唱美好的未來。筆者曾對一名孤獨癥兒童進行奧爾夫音樂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治療后患兒的社會交往障礙得到了一定的改善[6]。但目前國內對孤獨癥兒童音樂教育的研究還很有限,在特殊教育領域中的影響力很小。因此,還需要更多的音樂、心理、醫學、教育多方面的專家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來促進我國的孤獨癥兒童音樂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為所有孤獨癥兒童及他們的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參考文獻:
[1]Lorna wing著,孫敦科譯.孤獨癥譜系障礙——家長及專業人員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
[2]顧莉萍,靜進,金宇,等. 高功能孤獨癥兒童情緒理解與社會適應能力關系研究[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 21(1): 16-19.
[3]楊曙光,胡月璋,韓允.兒童孤獨癥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24):1872-1873.
[4]施英,黃辛隱. 再創造式音樂治療對孤獨癥兒童的療效研究[J]. 中國特殊教育,2011,11:55-59.
[5]張瑩楠. 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養兒童多種能力的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11.
[6]程虹毓, 劉燕,朱繼孝. 奧爾夫音樂療法應用于重度孤獨癥兒童的個案分析[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9):1007-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