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礎會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通過對涉及學生、教師兩個主觀因素的多個教學要素進行全方位設計,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精細設計降低知識難度、課程加強師生互動、強調學生主導地位等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基礎會計學教學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30-02
《基礎會計學》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學習對象多為不具備經濟類專業知識的大學生群體,專業術語多、結構邏輯強、學習過程枯燥等特點使得應當具備優質教學效果的基礎課程往往表現出極差的教學效果,對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形成了阻礙。本文主要針對教師和學生兩個主觀要素展開,對教學要素——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等多方面進行設計,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興趣第一,變枯燥為有趣
(一)精美的教學課件和良好的儀表,讓美的第一印象定格
大學教師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其對待課程講授的態度(包括課件的制作)以及儀表對學生的生活態度也有著較大的影響。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展示美麗的儀表、精美的課件提高自身的人格吸引力。
(二)生活案例的應用,提升課程的應用性和親和力
《基礎會計學》課程內容相對枯燥,任課教師可借助于生活案例的應用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提高課程的應用性和親和力。比如在講到會計定義的時候,可以借助于學生自身的經歷,將學生每學年的生活費、交通費等視作投入,將學生的畢業證等證書的獲取視作產出,將學生四年來的投入與產出進行紀錄,以減少投入,增加產出。還可以在課程中增加生活分錄的編制等環節,增強課程的趣味性。
(三)適當的關心和激勵,縮短師生的距離感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扮演知識授予者的身份,在課外也應該給予學生適當的關心和激勵,其對象以學習成績優秀者和學習成績較差者即兩頭為重點,充分發揮學習成績優秀者的影響力帶動中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縮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群體,減少其負面效應。
(四)定期教學質量建議問卷調查,提升學生的話語權和成就感,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和被尊重感
教師在教學之外定期設計問卷調查,了解包括知識點掌握、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效果、學習參與程度、學習效果等多方面內容,了解學生,了解教學。
(五)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其從享受學習過程的心理角度來學習
大學教師除了課程知識點的講授外,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人格教育等,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應該給學生灌輸將學習作為一種樂趣,應充分享受學習過程。
二、精設環節,變難點為簡易
(一)布局嚴密,有序實施
《基礎會計學》課程的教學重點內容以一條線展示為:會計定義——會計對象——會計要素——會計科目——會計賬戶——會計分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工作底稿——會計報表。內容的邏輯嚴密,知識點的鏈接應用突出,基礎就顯得極其重要。教師需要在對此門課程授課之前充分準備,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教學環節的設計、學生作業的布置、考核方式等教學要素全盤考慮。
(二)教學內容分解與教學方法匹配
1.教學內容分解
《基礎會計學》的教學內容可以分解為三大模塊即:會計基礎入門模塊、會計記錄入門模塊、會計報告入門模塊。
圖1——《基礎會計學》課程內容模塊
2.教學方法的選擇
《基礎會計學》的教學方法有:圖解教學法、雙籃子結轉教學法、結合生活案例突破難點教學法、自學指導教學法、循序漸進習題教學法、手工記賬教學法等。
3.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匹配
會計基礎入門模塊涉及的是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定義的理解和準確分析,可以采用結合生活實際突破難點的教學方法和循序漸進習題教學法;會計記錄入門模塊可以采取雙籃子結轉教學法、手工記賬教學法等;會計報告入門模塊可以采取習題精煉教學法等。
(三)巧設途徑了解知識掌握的難點
在《基礎會計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和困境,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課堂提問與結果分析、課前知識點復習測驗與結果分析、課后知識點測驗與結果分析、課堂競賽與結果分析等。教學中教師除了對學生知識重難點掌握程度的了解外,還要通過一定的強化手段對此進行突破。
三、巧設互動,變單一為多元
(一)課程教學講授環節全過程互動
大學課堂氛圍的建設對學生學習效果、學習能力提升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切忌教師在課堂講授中一言堂。《基礎會計學》的教學內容知識點多,尤其是在會計基礎入門模塊,知識點構造簡易,講授中巧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基礎會計學 》課堂氛圍建設可采取的方法有:教師直接提問學生自主舉手回答、教師直接提問隨機點名回答、小組競賽、教師板書錯誤學生自主糾正、教師板書錯誤隨機點名糾正等。
(二)作業批閱環節全人員互動
《基礎會計學》課程內容中的會計基礎入門模塊和會計記錄入門模塊,知識點應用靈活,需要借助于大量習題練習來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作業批閱過程中可采取教師批閱學生解答、學生批閱教師解答、學生互批共同解答、小組互批自行解答等方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三)效果評價環節全方位互動
對于學生的期末總評成績,大學教師通常采取的計分方式是平時20%、期中20%、期末60%,也就是說期末考試在學生總評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從多年的大學教學經驗來看,學生能力培養應該是大學教育的根本,在對大學生的綜合考評中,應綜合體現學生對知識點的識記水平、理解水平和應用水平,期末閉卷考試的比重應該只是學生綜合考評成績中的一部分。
四、學生主導,變被動為主動
(一)手工記賬環節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參與程度
《基礎會計學》教學內容會計記錄入門模塊中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的講解應結合手工記賬教學法,將抽象的知識點演變為通俗易懂的手工操作,讓學生在自主實踐過程中掌握原始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會計賬簿的填制等,讓學生的學習地位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操作。
(二)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分值水平
大學課堂學生自主舉手回答問題的概率很低,將《基礎會計學》的課堂提問環節交給學生自主掌握,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將可以在期末總評成績中獲得額外加分,學期結束沒有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環節的同學將會扣除平時成績回答問題部分的基礎分,以考核制度的調整來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基礎會計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任課教師應從教學內容的分解、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學習過程的設計、學生學習心理的疏導等方面用心分析,提高學生的參與水平和學習的積極性,輕松轉換知識點的難以程度,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