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煤化學課程“中國煤炭分類”部分教學中主次指標、數值范圍、亞分類編碼和分類圖示等方面的問題,提出幾點解決方法。精煉并適當調整中國煤炭分類國標內容,應用于煤化學課程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利于知識的傳播。
【關鍵詞】煤化學中國煤炭分類教學思考煤炭編碼
【基金項目】六盤水市煤系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創新團隊資助(52020-2012-04-01-02);貴州省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科研實驗平臺資助(黔科平臺[2011]4003);煤系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驗室項目資助(黔教高發:2011-278)。
【中圖分類號】TQ5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35-02
煤化學課程的學習中會涉及到中國煤炭分類的內容。普通的煤化學教材都是依據中國煤炭分類標準(GB5751?鄄2009)進行編排。由于中國煤炭種類繁多,國標GB5751所包含的內容較多,其中煤炭分類的敘述讓初學者有些為難。于此,為了精煉國標內容,用于《煤化學》課程的教學,本文對GB5751?鄄2009中國煤炭分類進行淺析,并提出學習方法。
一、呈現的問題
1.主次指標問題
國標GB5751?鄄2009對無煙煤亞類和煙煤亞類的劃分均使用了主次指標。文中敘述到“無煙煤亞類的劃分采用干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和干燥無灰基氫含量(Hdaf)作為指標,如果兩種結果有矛盾,以按干燥無灰基氫含量劃分的結果為準”[1];同樣,G>85煙煤劃分需要用到膠質層最大厚度(Y值)和奧亞膨脹度(b)兩個指標,兩者有矛盾時以膠質層最大厚度為準。這里的劃分有些冗贅,以G>85煙煤亞分類為例,如果Y值和b均測定出數值的話,實際上b值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不管b值如何,都以Y值為準。中國礦業大學張雙全編寫的《煤化學》中提出,劃分無煙煤小類時,用Hdaf和Vdaf兩個指標是沒有必要的,由于Hdaf能很好地反映無煙煤的變質程度,因此,采用Hdaf指標即可[2]。
2.數值范圍上下限問題
國標中煙煤編碼十位取值:干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 >10.0~20.0,取1;Vdaf >20.0~28.0,取2。“Vdaf >10.0~20.0”這種表示方法不易明白,當Vdaf=20.0%時,初學者可能不知道應該取1還是取2。同理,無煙煤和煙煤的亞分類中,編碼個位數的確定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3.煙煤的亞分類編碼問題
國標中沒有提到煙煤亞分類編碼個位數值與粘結指數G的關系問題,為了教學需要,朱銀惠編寫的《煤化學》中指出,煙煤的個位分別用1~6來表示,如下表[3]。
表1 朱銀惠《煤化學》中煙煤個位編碼的確定
在何種情況下編碼個位數字取6,書中沒有敘述。而國標中弱粘煤和中粘煤的分類又稍有不同,以G值30作為分界點;長焰煤42號和氣煤43號的G值分界點是35。初學者容易混淆。
4.煤炭分類圖問題
國標中的中國煤炭分類圖線條交錯,用到了虛線、實線、點劃線和帶箭頭的線等,理解較為困難。在教學中應適當簡化,讓學者可以較容易理解圖示所表達的知識。
二、教學內容精煉
為了讓學者淺顯易懂的學習中國煤炭分類,針對以上的問題,本文提出一些解決方法。具體如下:
1.主次指標的明確
煙煤:當煙煤G>85時,僅以Y值為指標進行亞分類,b值只是作為參考。無煙煤:僅以Hdaf作為無煙煤亞分類指標,Vdaf僅作為分類參考。
例如,某煤樣Hdaf =1.52%,Vdaf =4.0%,如果按照國標的話,兩者有矛盾,以Hdaf為準。而本文提出直接以Hdaf為準,并不考慮Vdaf,從而判斷出該煤樣為01號無煙煤,與國標并不相違。
2.數值范圍上下限的確定
數值的上下限的表示方法可以改進一些,讓學者一目了然。參考GB/T 483?鄄2007《煤炭分析實驗方法一般規定》中規定了報告值小數的位數[4],上下限可以在最后一位上浮動一個數值。Vdaf的報告值取兩位小數,如表2。
表2 編碼十位數值上下限的確定
3.煙煤亞分類編碼個位的確定
對于G>85的煙煤,編碼個位數的確定需要用到Y值。對表1稍作改進,見表3。
表3 煙煤個位編碼的確定
注:G值的報告值精確到個位
根據以上1、2和3項要點,要確定某煙煤的編碼,需要知道Vdaf、G值和Y值三個指標就可以了。例如,已知某煤樣的Vdaf = 28.00%、G=88 和Y=20mm,試確定該煤樣的編號。解答過程為:①由Vdaf = 28.00%,可以確定該煙煤的十位數字為2;②由于G>65,個位可以為5或6;③由于Y值小于25mm,所以個位取5;綜上,此煤樣為25號煤樣。
4.煤炭分類圖的簡化
就煙煤而論,隨著煤化程度的升高,其揮發分指標是不斷減小的;其粘結性的大致趨勢是先增加后減小,肥煤的粘結指數最高,以肥煤為中線,兩邊大約呈對稱分布。為了教學需要,可以將國標中的“中國煤炭分類圖”簡化為圖1的形式。
圖1所示的內容沒有國標GB5751完整,但該圖比較清晰的展示了煤化程度與粘結性的關系,初學者更易理解。
精煉并適當調整中國煤炭分類國標內容,應用于煤化學課程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利于知識的傳播,同時,教育者的教學水平也在從中獲得了提高。
參考文獻:
[1]GB/T 5751-2009,中國煤炭分類[S].
[2]張雙全. 煤化學[M]. 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9.
[3]朱銀惠. 煤化學[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3.
[4]GB/T 483-2007,煤炭分析實驗方法一般規定[S].
作者簡介:范佳鑫(1983-),男,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化工教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