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遵循“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自主學習,以學定教”的理念,構建“學案導學,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焦點在于如何設計學案和運用學案,引導、指導、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達到自主建構,高效學習。
【關鍵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50-01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物理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1]這充分說明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下面,我談一下自己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實施“學案導學,以學定教”教學法的幾點做法與體會。
“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基本指導思想是:從關注學生發展需求和知識建構出發,以學案為載體,創設建構性學習情景,讓學生親歷探究活動和體驗思維的過程,實現教材知識結構、課堂教學結構、學生經驗結構的有效整合,通過課前自學,課堂提高,課后固學等環節的調控,以學定教,開展分層教學,降低學習難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學案導學”的基本教學模式
根據物理學科的教學特點,結合我們學校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所構建的教學活動流程框架如下: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
1.利用學案,明確目標
布魯姆說過,“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2]課前預習是“學案導學”教學法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既能充分體現學案的導學功能,又是實現“主體先行”的關鍵環節。教師提前將學案印發給學生,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為主攻方向進行自學。在設計上教師要注重學法上的指導,讓學生明白通過哪些方式去探究新知(如閱讀教材、動手實踐、畫出圖形(象)、查閱資料、交流討論等),提高主動學習能力。
2.問題展示,討論釋疑
“自學,尤其是在幫助下的自學,在任何教育體系中,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3]在課堂上,教師要組織學生交流課前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會積極主動地尋求他人的幫助。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個體發言、小組討論、全班展示、辯論等多種學習方式,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
3.精講點撥,啟發引領
“教師要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學情,以學定教。”精講,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要針對其疑點,講清思路,以問題為案例,從個別問題中推出解題的一般規律,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教學目的。這樣,學生可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點撥,在學生相互討論解決疑點的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其中,適時點撥,啟發引領。
4.當堂達標測評,知識遷移拓展
教師利用學案上設計的典型習題,對學生進行當堂訓練。教師要搜集答題信息,然后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路,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可及時補充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
5.鞏固提升
精選一些配套的綜合習題,讓學生學有所用,通過適當練習及時鞏固,并體驗學習后成功的樂趣。使優秀學生從“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
三、實行“學案導學”取得的實效
1.落實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隨著“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學習觀念、習慣都在逐步轉變,教師真正成了課堂學習中的合作者、參與者、組織者,在民主、平等、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更愿意和教師交流溝通。教師也能更好地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教學更有的放矢。
2.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自學探究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在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注重讓學生以自學方法參加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自己獲取知識。這樣,優秀生的潛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困難生增強了學習興趣,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四、實行“學案導學”應注意的問題
1.課前預習環節是關鍵
預習是導學案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導學案應該在上課的前一天發給學生,讓學生對要學的知識提前預知,對學習有個強烈的期待。教師要做好導學案預習階段的過程指導,要設計好預習的環節,布置好預習的要點、方法、要求,引導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做好的導學案課前一定要收,收必批,批必評。教師可以全部批改,也可以部分批改,絕不能不批。學案檢查要及時到位,對于問題較多的題號做好記錄,做到心中有數,必須堅持先學后教,不學不教,提前為高效課堂做好鋪墊。
2.課上互動探究是核心
上課時教師要讓學生打開預先發下的導學案,小組交流、討論導學案上本節課內容,進行合作性學習。而教師一定要巡視,要參與到各組中去討論、指導;對學生有爭議的答案可傾聽學生自己的解釋,并熟記于心,在點撥時精講解決。教師的巡視指導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過程要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思維習慣、明顯的學習障礙、學習的薄弱環節,等等,以使教師的學習引導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課堂后兩分鐘教師可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節的新課,學生應學會適度瀏覽新學案,結合教師的引領初步了解新學案,讓學生的預習有目的性、針對性。一定要讓學生提前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只有學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數,學習起來才會減少盲目性,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
綜上所述,“學案導學”的核心是“導和學”,關鍵是教師,根本在課堂。“主導”者,主要在“導”。教師要導以目標,導以興趣,導以思維,導以方法導以創新……。“學案導學”模式促使“教”圍繞著“學”轉,但以學定教,不是對教的全面否定,而是對教師的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用“學案導學”這一模式,教師只有本著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態度,正確處理好導和學的矛盾,才能符合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真正做好學生登堂入室引路人的角色,實現教和學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物理課程標準》山西出版傳媒集團 2011版
[2]《聚焦研究性學習》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版
[3]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