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勝 高軒
摘 要:園藝專業課程實驗是對理論知識的有力補充,對園藝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針對現階段課程實驗散亂、重復等弊端,以安徽師范大學為例,結合園藝專業特點,提出整合型設計性實驗和整合型驗證性實驗兩部分同時開展。認為要進行教學改革,教材建設要先行,學分評價體系要針對性細化,教師協助平臺建設應該注重新媒介,校外實習基地行業選擇要涵蓋課程內容。整合型實驗教學需要多方配合,為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共同努力。
關鍵詞:整合型實驗;園藝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134-02
園藝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和地域性很強的學科。高校開設園藝專業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園藝學基本知識和基礎原理,了解國內外園藝業發展的新動向和新趨勢。園藝專業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是一個生態體系:如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科學多設置在大一、大二時期,學生經過基礎理論以及基礎實驗的學習之后,對植物的分類、生理生化等有了基本的認識,進入大三以后正式學習園藝專業課程,開始接觸專業課程實驗。在大多數高等院校中,實驗類型以基礎型和驗證型為多,教學方式仍沿襲“預習——講解——示范——實驗——報告”的模式[1]。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了壓制,其發現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查詢解決問題能力得不到鍛煉。與此同時,園藝領域的迅速發展及社會的需求對園藝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那么,如何突破這種傳統專業實驗教學的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呢?筆者以安徽師范大學為例,就如何提高園藝專業課程實驗教學效果與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進行了探討。
1 園藝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現狀
園藝專業是安徽師范大學首個農學學科應用型專業,2009年開始招生,由于辦學時間較短,課程實驗存在一些問題。根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園藝專業學生大學二年級下學期即開始進入專業課程學習階段,結合理論課程陸續開設農業氣象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組織培養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昆蟲學、設施園藝學、花卉學等實驗課程。除園藝植物栽培學為一周室外實習外,其余課程都以6~8個實驗組成,每個實驗為4個學時。以栽培學為例,“霍格蘭氏營養液的配制”實驗會在設施園藝學中有涉及,“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實驗又會在花卉學中再次學習。這種重復實驗教學的問題在校內實習基地、任課教師資源不足的現狀下很難短時間解決。另外,以播種實驗為例,學生將種子播種后管理并統計發芽率,完成實驗報告,余后的栽培養護則不再參與,這種現象是因為學校現有的實驗考核評分還是根據學生上實驗課的次數及實驗報告進行評定。可見,在現有的實驗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充分調動,無法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獨立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2 整合型實驗教學設計
由于園藝專業屬于應用性的生物類專業,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培養要兩手抓,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包括查閱分析文獻、設計試驗方案、實驗操作、處理和分析數據、提出觀點和問題等能力;另一方面,園藝專業的學生也必須具備從事園藝植物栽培生產的技能,通過生產實踐教學掌握知識原理的應用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園藝專業實驗教學應該將課程有機結合,根據本科教學培養目標,發展成為整合型“大實驗”。整合型設計性實驗是在綜合園藝學多門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知識和實驗技能之上,由教師根據需要提出跨越多課程知識和實驗方法的綜合性實驗課題,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設計方案、實驗準備、實施、完成后分析總結(圖1);整合型驗證性實驗主要由合作企事業單位提出課題,學生在參與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強化,提高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也可以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提高生產效率的思路和想法,給予試驗并解決問題(圖2)。
3 整合型實驗基礎建設
3.1 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成果的最集中體現。教學改革的種種設想和試驗最終都要體現和落實在教材建設上,而作為教學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質量對學校教學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教學改革水平的高低[3]。筆者認為,校方在推進實驗教學改革的初始,應該做到教學內容改革先行,實驗教材的編寫與課程體系改革緊密結合。“先進性”和“適用性”是高校本科教材選用的基本原則。“先進性”是指教材內容要具有時代特色,能反映本學科國內外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的新知識、新成果,正確闡述本學科的科學理論知識,反映其相互聯系及發展規律。“適用性”指選用的教材要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教學的要求,取材合適,深度適宜,適應專業技能培養的需要。整合型實驗教材的編寫要提現“先進性”,同時要注重“適用性”,讓學生有教材可依,又可以脫離教材,提升思考高度。
3.2 學校實驗學分評價體系改革 安徽師范大學實驗教學學分在每學期末由教師對學生考核后提交,這個考核評分時間上的限制便是對整合型“大實驗”的扼殺。筆者從自身從學和教學經歷來看,校方應該突出實驗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實驗、進行探索性或驗證性研究活動,研究時間可以幾個月或更長,校方應該將學分評價體系細化至每個專業,根據專業特點合理安排實驗考核和評分提交時間。
3.3 優化教師協助平臺建設 高校的課程改革大大壓縮了專業課的學時,由于學時上的有限性,課堂上老師大多只能講授主要的知識點,而且課下時間有限,學生亦不能有效地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高校教師很少實行坐班制,而大學生因實行學分制,學習時間的靈活性相對比較大,加之個別的學生比較內向,偏向于通過媒介與老師交流,高校教師在現實中與學生面對面接觸的幾率降低,給課后教師和學生的進一步交流帶來了困難。這就迫切需要尋找一種網絡媒介能克服這種不足。QQ和微信是學生群體中使用較為普遍的即時通訊軟件,微信的對講功能可以使課后師生之間的適時討論學習成為可能,因此,教師應該建立QQ群、微信平臺等媒介,與學生進行適時互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4]。
3.4 校外基地建設 校外實習基地是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5]。筆者認為,園藝專業實驗技能的培養應該分為兩大塊,其中綜合性驗證性實驗的開展主要依托于企事業單位。學生在實習基地通過觀摩、動手實踐等,檢驗和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實習基地的技術員工是高校師資的有益補充。學生在實習期間,其教育、培養和管理離不開實習基地的支持,實習基地的技術人員,既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對學生的培養上,既能傳授理論知識又能手把手地培養學生操作技能,這種優勢是高校所不具備的。因此,高校應該大力開展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行業領域涵蓋蔬菜、果樹、高檔花卉、園林等專業課程,給學生更多的選擇和學習空間。
4 結語
筆者在教學中深刻體會到,整合型實驗是專業課程實驗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細節需要完善。如整合型設計性實驗難度設置的合理性以及實驗室設施和藥品試劑的安全、整合型驗證性實驗如何適應農時與企事業單位生產掛鉤等。總之,整合型實驗教學改革需要學校、學院、教師、實習單位多方共同配合和大力支持,我們期待不遠的將來,整合型實驗能夠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俊,葉振風,劉莉.園藝專業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建設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3): 8182-8183.
[2]徐傳保,戴慶敏,朱宏彪.高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探索[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2): 11-13.
[3]馮永平,呂守華,劉生梅.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J].高等農業教育,2003,1(1): 34-36.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 基礎教育,2013,(2): 78-81.
[5]艾訓儒.新時期高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問題及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2,1: 17-19.
(責編:張長青)endprint
摘 要:園藝專業課程實驗是對理論知識的有力補充,對園藝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針對現階段課程實驗散亂、重復等弊端,以安徽師范大學為例,結合園藝專業特點,提出整合型設計性實驗和整合型驗證性實驗兩部分同時開展。認為要進行教學改革,教材建設要先行,學分評價體系要針對性細化,教師協助平臺建設應該注重新媒介,校外實習基地行業選擇要涵蓋課程內容。整合型實驗教學需要多方配合,為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共同努力。
關鍵詞:整合型實驗;園藝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134-02
園藝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和地域性很強的學科。高校開設園藝專業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園藝學基本知識和基礎原理,了解國內外園藝業發展的新動向和新趨勢。園藝專業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是一個生態體系:如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科學多設置在大一、大二時期,學生經過基礎理論以及基礎實驗的學習之后,對植物的分類、生理生化等有了基本的認識,進入大三以后正式學習園藝專業課程,開始接觸專業課程實驗。在大多數高等院校中,實驗類型以基礎型和驗證型為多,教學方式仍沿襲“預習——講解——示范——實驗——報告”的模式[1]。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了壓制,其發現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查詢解決問題能力得不到鍛煉。與此同時,園藝領域的迅速發展及社會的需求對園藝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那么,如何突破這種傳統專業實驗教學的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呢?筆者以安徽師范大學為例,就如何提高園藝專業課程實驗教學效果與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進行了探討。
1 園藝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現狀
園藝專業是安徽師范大學首個農學學科應用型專業,2009年開始招生,由于辦學時間較短,課程實驗存在一些問題。根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園藝專業學生大學二年級下學期即開始進入專業課程學習階段,結合理論課程陸續開設農業氣象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組織培養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昆蟲學、設施園藝學、花卉學等實驗課程。除園藝植物栽培學為一周室外實習外,其余課程都以6~8個實驗組成,每個實驗為4個學時。以栽培學為例,“霍格蘭氏營養液的配制”實驗會在設施園藝學中有涉及,“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實驗又會在花卉學中再次學習。這種重復實驗教學的問題在校內實習基地、任課教師資源不足的現狀下很難短時間解決。另外,以播種實驗為例,學生將種子播種后管理并統計發芽率,完成實驗報告,余后的栽培養護則不再參與,這種現象是因為學校現有的實驗考核評分還是根據學生上實驗課的次數及實驗報告進行評定。可見,在現有的實驗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充分調動,無法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獨立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2 整合型實驗教學設計
由于園藝專業屬于應用性的生物類專業,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培養要兩手抓,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包括查閱分析文獻、設計試驗方案、實驗操作、處理和分析數據、提出觀點和問題等能力;另一方面,園藝專業的學生也必須具備從事園藝植物栽培生產的技能,通過生產實踐教學掌握知識原理的應用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園藝專業實驗教學應該將課程有機結合,根據本科教學培養目標,發展成為整合型“大實驗”。整合型設計性實驗是在綜合園藝學多門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知識和實驗技能之上,由教師根據需要提出跨越多課程知識和實驗方法的綜合性實驗課題,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設計方案、實驗準備、實施、完成后分析總結(圖1);整合型驗證性實驗主要由合作企事業單位提出課題,學生在參與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強化,提高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也可以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提高生產效率的思路和想法,給予試驗并解決問題(圖2)。
3 整合型實驗基礎建設
3.1 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成果的最集中體現。教學改革的種種設想和試驗最終都要體現和落實在教材建設上,而作為教學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質量對學校教學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教學改革水平的高低[3]。筆者認為,校方在推進實驗教學改革的初始,應該做到教學內容改革先行,實驗教材的編寫與課程體系改革緊密結合。“先進性”和“適用性”是高校本科教材選用的基本原則。“先進性”是指教材內容要具有時代特色,能反映本學科國內外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的新知識、新成果,正確闡述本學科的科學理論知識,反映其相互聯系及發展規律。“適用性”指選用的教材要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教學的要求,取材合適,深度適宜,適應專業技能培養的需要。整合型實驗教材的編寫要提現“先進性”,同時要注重“適用性”,讓學生有教材可依,又可以脫離教材,提升思考高度。
3.2 學校實驗學分評價體系改革 安徽師范大學實驗教學學分在每學期末由教師對學生考核后提交,這個考核評分時間上的限制便是對整合型“大實驗”的扼殺。筆者從自身從學和教學經歷來看,校方應該突出實驗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實驗、進行探索性或驗證性研究活動,研究時間可以幾個月或更長,校方應該將學分評價體系細化至每個專業,根據專業特點合理安排實驗考核和評分提交時間。
3.3 優化教師協助平臺建設 高校的課程改革大大壓縮了專業課的學時,由于學時上的有限性,課堂上老師大多只能講授主要的知識點,而且課下時間有限,學生亦不能有效地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高校教師很少實行坐班制,而大學生因實行學分制,學習時間的靈活性相對比較大,加之個別的學生比較內向,偏向于通過媒介與老師交流,高校教師在現實中與學生面對面接觸的幾率降低,給課后教師和學生的進一步交流帶來了困難。這就迫切需要尋找一種網絡媒介能克服這種不足。QQ和微信是學生群體中使用較為普遍的即時通訊軟件,微信的對講功能可以使課后師生之間的適時討論學習成為可能,因此,教師應該建立QQ群、微信平臺等媒介,與學生進行適時互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4]。
3.4 校外基地建設 校外實習基地是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5]。筆者認為,園藝專業實驗技能的培養應該分為兩大塊,其中綜合性驗證性實驗的開展主要依托于企事業單位。學生在實習基地通過觀摩、動手實踐等,檢驗和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實習基地的技術員工是高校師資的有益補充。學生在實習期間,其教育、培養和管理離不開實習基地的支持,實習基地的技術人員,既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對學生的培養上,既能傳授理論知識又能手把手地培養學生操作技能,這種優勢是高校所不具備的。因此,高校應該大力開展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行業領域涵蓋蔬菜、果樹、高檔花卉、園林等專業課程,給學生更多的選擇和學習空間。
4 結語
筆者在教學中深刻體會到,整合型實驗是專業課程實驗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細節需要完善。如整合型設計性實驗難度設置的合理性以及實驗室設施和藥品試劑的安全、整合型驗證性實驗如何適應農時與企事業單位生產掛鉤等。總之,整合型實驗教學改革需要學校、學院、教師、實習單位多方共同配合和大力支持,我們期待不遠的將來,整合型實驗能夠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俊,葉振風,劉莉.園藝專業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建設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3): 8182-8183.
[2]徐傳保,戴慶敏,朱宏彪.高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探索[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2): 11-13.
[3]馮永平,呂守華,劉生梅.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J].高等農業教育,2003,1(1): 34-36.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 基礎教育,2013,(2): 78-81.
[5]艾訓儒.新時期高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問題及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2,1: 17-19.
(責編:張長青)endprint
摘 要:園藝專業課程實驗是對理論知識的有力補充,對園藝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針對現階段課程實驗散亂、重復等弊端,以安徽師范大學為例,結合園藝專業特點,提出整合型設計性實驗和整合型驗證性實驗兩部分同時開展。認為要進行教學改革,教材建設要先行,學分評價體系要針對性細化,教師協助平臺建設應該注重新媒介,校外實習基地行業選擇要涵蓋課程內容。整合型實驗教學需要多方配合,為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共同努力。
關鍵詞:整合型實驗;園藝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134-02
園藝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和地域性很強的學科。高校開設園藝專業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園藝學基本知識和基礎原理,了解國內外園藝業發展的新動向和新趨勢。園藝專業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是一個生態體系:如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科學多設置在大一、大二時期,學生經過基礎理論以及基礎實驗的學習之后,對植物的分類、生理生化等有了基本的認識,進入大三以后正式學習園藝專業課程,開始接觸專業課程實驗。在大多數高等院校中,實驗類型以基礎型和驗證型為多,教學方式仍沿襲“預習——講解——示范——實驗——報告”的模式[1]。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了壓制,其發現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查詢解決問題能力得不到鍛煉。與此同時,園藝領域的迅速發展及社會的需求對園藝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那么,如何突破這種傳統專業實驗教學的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呢?筆者以安徽師范大學為例,就如何提高園藝專業課程實驗教學效果與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進行了探討。
1 園藝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現狀
園藝專業是安徽師范大學首個農學學科應用型專業,2009年開始招生,由于辦學時間較短,課程實驗存在一些問題。根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園藝專業學生大學二年級下學期即開始進入專業課程學習階段,結合理論課程陸續開設農業氣象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組織培養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昆蟲學、設施園藝學、花卉學等實驗課程。除園藝植物栽培學為一周室外實習外,其余課程都以6~8個實驗組成,每個實驗為4個學時。以栽培學為例,“霍格蘭氏營養液的配制”實驗會在設施園藝學中有涉及,“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實驗又會在花卉學中再次學習。這種重復實驗教學的問題在校內實習基地、任課教師資源不足的現狀下很難短時間解決。另外,以播種實驗為例,學生將種子播種后管理并統計發芽率,完成實驗報告,余后的栽培養護則不再參與,這種現象是因為學校現有的實驗考核評分還是根據學生上實驗課的次數及實驗報告進行評定。可見,在現有的實驗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充分調動,無法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獨立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2 整合型實驗教學設計
由于園藝專業屬于應用性的生物類專業,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培養要兩手抓,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包括查閱分析文獻、設計試驗方案、實驗操作、處理和分析數據、提出觀點和問題等能力;另一方面,園藝專業的學生也必須具備從事園藝植物栽培生產的技能,通過生產實踐教學掌握知識原理的應用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園藝專業實驗教學應該將課程有機結合,根據本科教學培養目標,發展成為整合型“大實驗”。整合型設計性實驗是在綜合園藝學多門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知識和實驗技能之上,由教師根據需要提出跨越多課程知識和實驗方法的綜合性實驗課題,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設計方案、實驗準備、實施、完成后分析總結(圖1);整合型驗證性實驗主要由合作企事業單位提出課題,學生在參與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強化,提高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也可以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提高生產效率的思路和想法,給予試驗并解決問題(圖2)。
3 整合型實驗基礎建設
3.1 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成果的最集中體現。教學改革的種種設想和試驗最終都要體現和落實在教材建設上,而作為教學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質量對學校教學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教學改革水平的高低[3]。筆者認為,校方在推進實驗教學改革的初始,應該做到教學內容改革先行,實驗教材的編寫與課程體系改革緊密結合。“先進性”和“適用性”是高校本科教材選用的基本原則。“先進性”是指教材內容要具有時代特色,能反映本學科國內外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的新知識、新成果,正確闡述本學科的科學理論知識,反映其相互聯系及發展規律。“適用性”指選用的教材要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教學的要求,取材合適,深度適宜,適應專業技能培養的需要。整合型實驗教材的編寫要提現“先進性”,同時要注重“適用性”,讓學生有教材可依,又可以脫離教材,提升思考高度。
3.2 學校實驗學分評價體系改革 安徽師范大學實驗教學學分在每學期末由教師對學生考核后提交,這個考核評分時間上的限制便是對整合型“大實驗”的扼殺。筆者從自身從學和教學經歷來看,校方應該突出實驗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實驗、進行探索性或驗證性研究活動,研究時間可以幾個月或更長,校方應該將學分評價體系細化至每個專業,根據專業特點合理安排實驗考核和評分提交時間。
3.3 優化教師協助平臺建設 高校的課程改革大大壓縮了專業課的學時,由于學時上的有限性,課堂上老師大多只能講授主要的知識點,而且課下時間有限,學生亦不能有效地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高校教師很少實行坐班制,而大學生因實行學分制,學習時間的靈活性相對比較大,加之個別的學生比較內向,偏向于通過媒介與老師交流,高校教師在現實中與學生面對面接觸的幾率降低,給課后教師和學生的進一步交流帶來了困難。這就迫切需要尋找一種網絡媒介能克服這種不足。QQ和微信是學生群體中使用較為普遍的即時通訊軟件,微信的對講功能可以使課后師生之間的適時討論學習成為可能,因此,教師應該建立QQ群、微信平臺等媒介,與學生進行適時互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4]。
3.4 校外基地建設 校外實習基地是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5]。筆者認為,園藝專業實驗技能的培養應該分為兩大塊,其中綜合性驗證性實驗的開展主要依托于企事業單位。學生在實習基地通過觀摩、動手實踐等,檢驗和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實習基地的技術員工是高校師資的有益補充。學生在實習期間,其教育、培養和管理離不開實習基地的支持,實習基地的技術人員,既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對學生的培養上,既能傳授理論知識又能手把手地培養學生操作技能,這種優勢是高校所不具備的。因此,高校應該大力開展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行業領域涵蓋蔬菜、果樹、高檔花卉、園林等專業課程,給學生更多的選擇和學習空間。
4 結語
筆者在教學中深刻體會到,整合型實驗是專業課程實驗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細節需要完善。如整合型設計性實驗難度設置的合理性以及實驗室設施和藥品試劑的安全、整合型驗證性實驗如何適應農時與企事業單位生產掛鉤等。總之,整合型實驗教學改革需要學校、學院、教師、實習單位多方共同配合和大力支持,我們期待不遠的將來,整合型實驗能夠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俊,葉振風,劉莉.園藝專業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建設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3): 8182-8183.
[2]徐傳保,戴慶敏,朱宏彪.高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探索[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2): 11-13.
[3]馮永平,呂守華,劉生梅.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J].高等農業教育,2003,1(1): 34-36.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 基礎教育,2013,(2): 78-81.
[5]艾訓儒.新時期高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問題及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2,1: 17-19.
(責編:張長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