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主學習 提高 解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77-01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币虼私處熢诮M織教育過程中,應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一題多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良好的解題思維品質
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語言是思維的窗口,也是思維的工具。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1.摘要說。例如:一個煉鋼廠原有2 500噸煤,用去了■,剩下多少噸煤?讓學生提煉關鍵詞(原有、用去、剩下)。學生根據提煉的關鍵詞,說出解題思路:原有的噸數-用去的噸數=剩下的噸數。這樣從關鍵詞入手,解題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2.順、逆說。解題時,讓學生分別進行順向和逆向思考后,把解題的思路說出來。例如:商店運來蘋果4噸,運來桔子是蘋果的■,運來的桔子比蘋果少多少噸?學生列出算式:4-4×■。如果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語言不夠流暢時,讓學生看算式再進行順、逆說:先讓學生說第一步4×■表示什么?第二步,4-4×■表示什么?或先說第二步,再說第一步。
3.轉換說。引導學生善于運用轉換的思想,就條件或問題說成與其內容等同的另一種表達形式,使學生加深理解,豐富解題方法。例如:已知,甲乙兩數的比是4∶5,可引導學生聯想說出:①甲數是乙數的■;②乙數是甲數的1■倍;③甲數比乙數少■;④乙數比甲數多■;⑤甲數是甲乙兩數和的■;⑥乙數與甲數的比是5∶4;⑦甲數相當于乙數的80%等等同形式。這樣,學生解題思路開闊,從而化難為易,提高解題的能力。
4.辯論。在課內外鼓勵學生進行有理有據的自由爭辯。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勇于發表不同見解的能力,尋找到最佳的解題方法。如判斷題: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有學生說是對的,有學生說是錯的,這時讓雙方進行辯論,最后得出結論: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二、一題多問,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
在解一道題時,從不同的方面出發,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如解答:飼養小組養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養的黑兔的只數是白兔的■,養的白兔有多少只?還提出如下問題:①黑兔有多少只?②白兔的只數比黑兔多多少只?③白兔的只數是黑兔的幾倍?④白兔的只數與黑兔的只數比是多少?⑤黑兔的只數是總只數的幾分之幾?這樣起到了“以一練十”的效果。
三、一題多解,讓學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在解答同一道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求多種解題途徑,尋求最佳的解法。例如:某服裝廠要生產1 200件襯衫,前3天完成了40%。照這樣計算,完成這項生產任務一共要多少天?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學生一般按常規的解題思路有以下兩種解法:
解法1:1 200÷(1 200×40%÷3)=7.5(天)
解法2:1 200÷[1 200×(40%÷3)]=7.5(天)
如果學過了工程問題,教師可點撥不用“1 200”這個條件,學生很容易發現如下幾種簡便的解法:
解法3:1÷(40%÷3)=7.5(天)
解法4:3÷40%=7.5(天)
解法5:3÷4×10=7.5(天)
解法6:3÷2×5=7.5(天)
(根據40%=■=■,轉化成分數關系求解。)
這樣,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四、一題多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容易產生消極的思維定勢,造成一些機械思維模式,干擾解題的準確性和靈活性。例如:某班今天有50人到校,請假2人,求今天的出勤率。
教師可把這題變成下列幾種形式:
①某班有50人,今天請假2人,求出勤率。
②某班應到校50人,但今天有1人請病假,1人請事假,求出勤率。
③某班今天有50人到校,請假2入,求今天的缺勤率。
④某班今天請假2人,出勤率是96%,該班有多少人?
⑤某班今天到校50人,缺勤率是4%,該班有多少人?
……
綜上所述,我們應在教學中把各種形式聯系起來,進行訓練,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