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zhàn)略目標的轉型期,環(huán)境變化越來越復雜,各種外來思潮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強烈沖擊,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直接影響其行為方式及價值體系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高職大學生,其突出技能型大眾化教育,相應的也要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本文就針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滯后的教學觀念。在高職教學體系中,存在重專業(yè)技能培訓、輕心理素質教育的現象,很多老師不能正確認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了解不足,無法準確把握其思想狀態(tài);在心理健康教育考試過程中,側重點仍放在基本理論及一般規(guī)律的掌握方面,其次是對學生出勤率進行考評,而學生學習的行為過程、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應用、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及其人際關系等則被忽略,與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知識與能力兼顧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
2.未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首先,教學方法單一。很多老師由于教學觀念滯后,仍然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照本宣科的進行教學,無法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無法保證課程的實效性。其次,現階段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置也是阻礙心理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因素。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不甚合理,不僅缺乏高職特色,而且未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實際情況。最后,缺乏有效的實踐指導課程。現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忽略了學生的參與性,甚至只是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工具課,僅對心理學學科相關知識進行重點講解,忽略了實踐性。
3.未形成校企合作的齊抓共管的局面。現在高校多采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會在對口專業(yè)單位進行工作實習,這種情況下學校通常基于宏觀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與管理,而具體的管理、教育則是由實習單位負責實施執(zhí)行,這個過程就存在一個現實問題,即企業(yè)與學校發(fā)展目標的差異性。學生實習過程中,實習單位僅能從工作及生活上對學生予以指導,不可能委派專人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至今為止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未形成校企合作、齊抓共管的局面,現行的管理機制與學生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也不相適應。
二、構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首先,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的教學體系中,將其設為必修課或限選課,在教學大綱中進一步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及具體內容,結合高校的教學特點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編制教材,保證教材的實用性與適用性。其次,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性。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將其心理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提升其心理素質,塑造完善的人格,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高校要與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階段相結合,開設不同層次、可以體現高校教育特點的課程,比如職業(yè)人格健康教育、人際關系處理教育、就業(yè)受挫教育等。最后,加強實踐教學,在課堂上通過案例分析、人物角色扮演、心理游戲等多種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相關知識融入其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2.針對頂崗實習學生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將學校、企業(yè)及社會上相關資源充分調動起來,針對頂崗實習學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該體系包括學校心理健康領導小組、團委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部門、企業(yè)相關負責人等。其中學校心理健康領導小組的工作職責包括制定各項工作方針、調度各類資源等,基于宏觀的角度對整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主要職責則是利用自身的專業(yè)技術予以教育支持,協(xié)助領導小組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團委學生處的主要職責則是協(xié)助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完成各項具體工作,比如頂崗實習學生教學與實踐工作的安排、指導,由學生干部、輔導員等加強與實習生的聯(lián)絡,及時掌握其心理變化;而企業(yè)相關負責人主要包括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招工負責人等,其主要工作是觀察頂崗實習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現問題要及時與學校對應人員溝通;向實習學生傳遞學校的相關活動信息,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實習頂崗學生可持續(xù)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等。
3.校企合作,增強實習學生的歸屬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可知,一個人在陌生環(huán)境所產生的歸屬感會對其工作情緒產生決定性影響,而在企業(yè)實習的大學生初次踏入工作社會,面臨的也是陌生的職場環(huán)境,因此更要特別關注其心理需要,以免其在工作之余產生浮躁情緒。在學生實習期間,學校和企業(yè)可以聯(lián)合起來組織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有效的活動平臺。比如開展各項素質拓展訓練,參加企業(yè)文化相關培訓,組織學生與企業(yè)職工的聯(lián)歡活動等,這些均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企業(yè)的歸屬感,從而對其心理健康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1.創(chuàng)辦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可以在校內創(chuàng)辦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刊物雜志,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及深入性。心理健康教育刊物主要面向高校在校大學生及合作企業(yè)的實習學生;刊物內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解析,向學生提供增強心理素質的途徑,傳授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等。通過這類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消除大學生的心理困惑,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開展各類宣傳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與各類實踐活動相結合,比如組織心理健康宣周活動,主要由校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舉辦,如有條件,還可以聯(lián)合校外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中心來進行。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展板宣傳、心理測試、心理游戲及心理咨詢等,靈活性、趣味性強的活動可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
3.健全頂崗實習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操作系統(tǒng)。首先在教學方面,要以傳授心理健康知識為基礎,將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各項心理發(fā)展問題作為重點,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與自我調節(jié)能力。有針對性的向學生介紹增強心理健康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我學習與自我完善來解除心理困惑,提高其應對挫折的能力。其次,在活動方法,要將教育活動過程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實現頂崗實習學生技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不僅要開展各類健康實習心理教育與心理咨詢活動,而且還要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個性化心理輔導活動與咨詢活的比例。最后,在求助體系方面,對于有明顯的心理沖突或心理偏差的學生,通過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個別心理咨詢、輔導和針對性治療活動,建立輔導關系,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走出心理困境。
總之,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機構,不斷探索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策略,才能適應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的要求,促進高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沈云彩. “蝴蝶效應”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的啟示[J]. 思想教育研究. 2010(1):51-
54
2 楊虎民,魏萌. 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探索[J]. 江蘇高教,2012(6):133-134
3 李秀云.劉希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的法律問題[J]. 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37-40
4 柴興泉.周慧芬.王秀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評估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 教育
探索,2011(3):134-135
5 吉明明.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制機制建設
創(chuàng)新[J]. 江蘇高教,2012(4):141-142
6 張智昱. 高校學生社團的心理健康教育功
能[J]. 社會科學家,2010(11):65-66
7 徐麗娟. 結合全面教育與個別心理輔導以
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J].
管理學家,2011(6):178
8 姜海燕. 科學構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的現實價值與著力點[J]. 現代預防醫(yī)學,
2010,37(2):296-297. 301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課題《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課題項目編號:2013JGB33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