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用數學開放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已經成了教改的熱點,數學開放題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種新題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切實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加強創新教育,近幾年出現了一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設計優美、個性獨特的開放題。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我們有必要對數學開放題進行研究和實踐。
關鍵詞: 開放型試題;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相對有明確條件和明確結論的封閉式習題而言的,是指題目的條件不完備或結論不確定的習題。練習是數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恰到好處的習題,不僅能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而且能啟發思維,培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除注意增加變式題、綜合題外,適當設計一些開放型習題,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和靈活性,克服學生思維的呆板性。
一、數學開放題對學生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學生必須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展開聯想和想象,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進行思考,其思維方向和模式的發散性有利于創造性能力的形成。開放題變單一的教師講解為師生共同研究問題,變個體操作為集體交流合作,把開放題融入課堂,可有效地激發學生敢于思考問題,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等良好數學品質。
2.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數學開放題可達到教學形式的開放,使學生的學習可以是個別競爭,也可以是合作完成,可以是暢所欲言,也可以是實踐操作。學生在寬松的教學氛圍中輕松、愉快的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增強了學習的內驅力,對數學探索產生濃厚興趣。
3.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傳統的封閉題答案是唯一的,學生往往找到一個答案就不再也不必要進一步思考了。而在開放題的解答過程中,沒有固定的、現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記硬背、機械模仿找不到問題的解答,學生必須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積極開展智力活動,用多種思維方法進行思考和探索,因而開放題可以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工具。
二、設計開放性問題應注意哪些事項
1.適當將一些常規性題目改編為開放型題。開放題型的設計,可以從課本的例題、習題中去改編得到。如可以把本已經具備條件、結論完整的題目改編成只給出條件,讓學生先猜想結論,再進行證明的形式;也可以改編成給出多個條件,需要解題者經過整理、篩選以后才能求解或證明的題目;還可以改編成要求運用多種解法或確定多個結論的題目,用以加強發散式思維的訓練。
2.設計數學開放性問題的基本要求。設計數學開放題要選用有趣的、學生熟悉的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感興趣樂于進入解決問題的角色,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中獲得到最佳發展。
3.適度開展數學開放性問題的教學。由于數學開放性問題的教學耗時太多,而課堂教學常常受課時的制約,因此,必須適當地控制問題的開放程度,必要時教師作一些鋪墊介紹。另外,由于初中學生的知識所限,學生對數學開放題的認識還不夠深入,不能盲目拔高。
三、運用不定型開放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不定型開放題,所給條件包含著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題的過程中,必須利用已有的知識,結合有關條件,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作全面分析,正確判斷,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學習分數時,學生對“分率”和“用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往往混淆不清,以致解題時在該知識點上出現錯誤,教師雖反復指出它們的區別,卻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學習分數應用題后,讓學生做這樣一道習題:“有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截去9/10,第二根截去9/10米,哪一根繩子剩下的部分長?”此題出示后,有的學生說:“一樣長。”有的學生說:“不一定。”我讓學生討論哪種說法對,為什么?學生紛紛發表意見,經過討論,統一認識:“因為兩根繩子的長度沒有確定,第一根截去的長度就無法確定,所以哪一根繩子剩下的部分長也就無法確定,必須知道繩子原來的長度,才能確定哪根繩子剩下的部分長。”這時再讓學生討論:兩根繩子剩下部分的長度有幾種情況?經過充分的討論,最后得出如下結論:①當繩子的長度是1米時,第一根的9/10等于9/10米,所以兩根繩子剩下的部分一樣長;②當繩子的長度大于1米時,第一根繩子的 9/10大于9/10米,所以第二根繩子剩下的長;③當繩子的長度小于1米時,第一根繩子的9/10小于9/10 米 ,由于繩子的長度小于9/10米時,就無法從第二根繩子上截去9/10米,所以當繩子的長度小于1米而大于9/ 10米時,第一根繩子剩下的部分長。
四、開放題教學應注意的幾點
第一,開放題和封閉題在教學中應并存而非互相排斥。
第二,要結合教材,本班學生特點等來設計開放題,設計開放題要面向全體,要能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
第三,開放題的教學要適度。在以常規題為主體的前提下,適當引入開放題,且把握問題的開放度,不同水平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設問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題要求。
第四,設計開放題要選擇有用、有趣、學生熟悉的問題。使學生容易進入解決問題的角色,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中得到最佳發展。
第五,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讓學生充分地通過自己的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啟發,或教師啟發要得當,要善于從學生正確的、部分正確的或不正確的答案中,分析其思路,及時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引導前進。
總之,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學生實際適當編制和設置開放性問題能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形成,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提高。開放性問題的教學已被廣大教師所重視,眾多教師也積極參與探究和運用。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臺,可以充分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