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師的形象對學生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作用,通過一節課,學生就基本能斷定這位教師是不是自己所感興趣的。如何樹立好教師的形象?教師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舉止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手勢和眼神來吸引學生,發揮語言技巧的重要作用,即采用“眼神提升交流、手勢增加感染力、語言激增激勵”的組織方法。在實踐中教師要善于歸納和汲取其中的內涵,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更加貼近學生,追求多種形式教學,創新與完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 小學生;體育課;課堂效果
一、全面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
1.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質,為人師表。各種職業都要求人們就有與該種職業相適應的道德品質。一個合格的、在工作中能取得成就的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牢固的專業思想、樸實的工作作風、關心愛護學生。
2.具有良好的專業理論知識。一個合格的體育教師不但應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應掌握一些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體育心理學、生理學、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育教師還應學習體育理論,懂得教育規律,善于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工作,這樣才能有助于教學。
3.全面能力。體育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他們具有教學能力、訓練能力、研究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良好的教學能力,是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關鍵,一堂體育課的好壞,通常是取決于組織能力的強弱,這些是體育教師最基本的能力。另外還包括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了解學生行為和學習情況的觀察能力和敏銳迅速的分析判斷能力,具有這些能力才能抓住時機,采用有效手段和方法進行各種教育。
二、追求多形式教學
1.教學內容多樣化、游戲化。小學生的天性活潑、好動、貪玩的心理特點,要求教學內容不變,采用多形式化教學,做到神散形不散,組織教學要緊湊。小學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較難的技術,是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的。把教學內容進行游戲化的改造,讓學生在體驗樂趣的同時掌握一定的技能,即使同一內容的教學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切入。例如,在50米短跑的教學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沖刺跑、往返跑、蹲式起跑、搶物跑、過障礙跑等形式,這樣單一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形式的訓練就顯得豐富多彩。
2.教學內容循環化、生活化。對教學內容的反復練習有利于對動作技術的掌握和提高,同時也會引起學生對訓練科目的厭煩,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講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每節課內容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切入點要有一定的聯系和提高,這樣每節課滲透一點新的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許多的教學內容都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教學內容生活化可以從兩個方面切入,一方面我們的教學內容設計的主題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引用學生日常玩耍中對教學內容有幫助的活動。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有利于學生對動作技術要領的掌握和提高。
三、教學教法的創新與完善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要多樣化。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
1.教學的側重點從各個角度突破。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針對這一特性進行現場在線情景教學,課上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童話意境中,再把教學內容引申進來,可以使純粹的學習變得有聲有色。主題還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動畫片、電影、生活中的某一段特殊的經歷等。
2.教師言行要有魅力。教師形象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通過一節課,學生就能判斷這位教師是不是自己所喜歡的,而教師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舉止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的組織方法。在實踐中教師要善于總結和挖掘其中的內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貼近學生,提升課堂教學的魅力。
四、豐富教學手段以激發興趣
教學手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就像舞臺上的道具對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樣,不同形式的教學手段的介入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
1.感官上的直觀刺激。圖片是最直接的視覺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觀、新穎等特點,多變的圖片不斷地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學生活動的欲望。教師還可以把活動場地安排畫在紙上,來幫助小學生理解上課的意圖。
2.多媒體的運用。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要,精心設計一些多媒體課件,比如說幻燈片、投影儀,還有PPT等,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這些內容新穎的課件可以是有關技能學習的,或者是體育常識方面的,也可以是體育欣賞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優美的藝術造型、簡明的文字顯示,加上生動的語言解說總能給學生深深的觸動。
3.聽力上的沖擊。除了哨音,可以通過音樂、小號、鼓聲來對學生產生刺激。如學動作時,播放點有節奏的音樂,會讓學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賽時,可以用音樂來渲染氣氛,用小號和鼓聲來加油助威,所有的學生都會身心愉悅的。
此外,在場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工夫,注意開發設計,保持學生的新鮮感。
總之,只要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新厭舊”、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訂有效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多種多樣的需求,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體育課,就抓住了新頒布的新課程的本質,也必能達到“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從而使學生愛上體育課,喜歡體育課。這樣,我們的體育課也因此而永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