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師在學校的教學過程就是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往和互動,其根本目的就是求得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使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吸收到更多的知識。在新課改的高中數學教學當中,采用互動合作的學習模式能夠將學生從抽象虛擬的數學課堂當中解放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研究當中,筆者就將針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互動合作模式方面的問題做出簡要的分析和探討,希望所得結果可以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也希望本研究能夠為相關領域帶來可行的參考。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數學;互動合作學習模式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有絕對的主動權,在學生面前具有絕對對的權威性。而教學內容上,關于高中數學的理論知識也幾乎貫穿于數學課堂的整個過程當中,也就是說,我們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注重的是教師的教授而不是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即便是傾盡所有去賣力的講授知識,學生也依然可能沒有絲毫的收益,這也是高中傳統教學方式所帶來的弊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在高中的數學教學當中,應該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才能夠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接下來,筆者將主要談一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互動合作學習模式方面的相關問題,并簡單的談一談自己的主觀看法。
一、高中數學課堂進行有效的情境設置
無論對于什么學習,興趣都是關鍵,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沒有學習興趣的學習只會是枯燥和乏味的,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教學也不會有太高的效率。因此,筆者認為,為了將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興趣充分的激發出來,我們在高中數學的教學當中需要將互動合作的學習模式穿插進去。而設置有效的學習情境將會成為高中數學互動合作學習模式能夠順利開展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對高中數學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設置相關的學習情境。舉例而言,在我們對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準備好一些幾何體,并將其帶進教室,首先請同學們發言,講述一下幾何體和點線面之間的關系,然后在讓同學們分別在自己所帶的幾種幾何體上找出有多少個點、多少條線、多少個面,并說明他們之間的關系,最好能夠用公式將其表達出來。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開篇一定會引起大家的學習熱情,高中的學生正處于青春萌動的時期,對于未知事物都有著絕對的求知欲,教師應該善于創造有趣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達到教師與學生互動合作學習的目的。
二、高中數學需要合理運用猜想和假設
古往今來,從很多數學家的經歷當中我們都不難看出,猜想和假設不單單會使很多數學難題迎刃而解,而且還會為我們提供攻克其他學術問題的思路。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合理正確的猜想和假設對于數學的學習和研究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高中數學來說,錯誤的解題思路往往會讓學生心煩意亂,有時候還可能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因此,筆者認為對于高中數學的學習應該首先避免學生產生對數學的抵觸情緒。教師是課堂的輔導員,所以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發揮起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煉觀點的能力。老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猜想和假設,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敏度。
三、高中數學課堂需積極組織小組討論
對于高中生而言,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才能夠學會更多的數學知識,也就是說,高中學生的知識儲備應該構建在該學生自身的實際認知水平之上。特別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高中數學教學應該采用互動合作的學習模式,在這種學習模式之下更應該要求學生要具備更加充實的基礎知識。因此,筆者認為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積極有效的課堂學習小組,并且教師要積極地組織小組進行討論,這是高中數學互動合作學習模式得以順利實現的一個重要的形式。舉例來說,比如教師在對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這一課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先給定一個角α,然后組織小組進行討論,角π-α、π+α和角α的終邊有什么關系,這三個角之間的三角函數有什么關系?然后通過學生們的積極討論,從而引出這一課的主要內容——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
四、結語
在本研究當中,筆者主要針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互動合作學習模式的相關內容進行了主要的分析和探討,文中筆者也適當的談到了一些自己的主觀看法。筆者認為在新課改的這種背景之下,高中數學教學當中的互動合作學習模式可以算得上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運用的恰當就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敬有.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
學[J].學周刊,2013,12(08):156-157
2 王永保.論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J].考
試周刊,2011,16(18):328-329
3 張冰.對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的幾點建
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05(3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