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當前道路交通事件頻發的背景,本文從公安處置理論出發,以交通管理為視角重點闡述了公安交通管理處置相關理論與技術。在此基礎上,對相關技術領域在交通管理處置方面的應用實例予以介紹。
關鍵詞: 交通管理;交通事件;處置技術
Abstract:Against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frequent road traffic incidents, this paper expressed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in the perspective of traffic management focuses, from the disposal of public security theory.On this basis, it also introduced application examples presentedrelevant technologies in traffic managementarea.
Key words:Traffic management; Traffic event; Disposition technology
一、公安交通處置理論與技術基礎
1.公安處置理論概述。公安機關承擔著維護祖國安全穩定和人民利益的重大責任。在有著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公安業務的內容繁雜,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致的工作。在這個信息發達的現代社會,對一個案件的處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的穩定,尤其是引發社會關注的案件,如果處置不當,則可能會引發整個社會的動蕩,從而損害到大多數人利益。因此公安機關和民警對案件的處置需要一定的理論依據為指導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職能。
公安處置理論是指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先進的偵查、識別、檢測、控制等技術手段,對各類案件進行快速而恰當處置的科學理論方法。其理論主要包括案件偵查、交通管控、事件預警預防、突發事件處理等,用于處置群眾性事件和非群眾性事件等關系人民群眾利益和安全的各類事件(案件)。
2.公安交通管理處置技術的研究對象及范圍。一般事件的發生都會經歷前期的醞釀以及后續的發展階段,而不會是偶然的或一蹴而就的。這一客觀規律同樣適用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公安交通管理處置技術就是針對公安職權范圍內的交通事件來研究其成因、發展及其規律并總結出相應的對策處置方法及技術。根據處置事件的不同階段,可將公安交通管理處置技術分為事件發生前的處置技術、事件發生后的處置技術。
事件發生前的處置,主要是指各類交通事件的預防預警,就是要充分發揮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于整個交通系統監管,調控的作用。對于特定時間、特定環境下,可能引發的交通事件,例如:節假日特殊交通流量的疏導、大型安?;顒拥慕煌ńM織等,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提前做好處置預案,盡可能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方案,在事件發生時可以使負面危害降到最低。由于交通系統常常與各類其他社會事件息息相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同樣肩負著與其他相關部門緊密合作,確保交通系統穩定暢通的責任。
事件發生后的處置,即交通事件(事故)的現場勘查、處置以及涉及刑事案件的后續偵破等。交通事件有其突發性的特點,很難做出準確的預測。當突發事件發生后,需迅速趕赴事件現場,根據不同事件等級,進行相對應現場管制和處置,避免事態的擴大化。對于某些肇事逃逸等涉及刑事案件的特殊交通事件,應及時對事件現場進行勘察記錄,收集現場物證等,為后續的偵查工作奠定基礎。
二、公安交通管理處置技術原理與模型
1.公安交通管理處置技術原理。在公安交通管理領域,常用的處置技術主要有現場記錄固定技術、溯源分析技術、現場重現技術以及軌跡刻畫技術等。
現場記錄固定技術屬于事件處置的前期技術,主要指事件處理過程中,對事件現場中所發現的痕跡、特征等予以固定、收集。例如:車輛刮擦痕跡、輪胎花紋痕跡、肇事車輛撞擊痕跡等。不同的痕跡應使用不同的固定方法。
溯源分析技術在交通事件處置領域,就是利用充分有效的現場勘查和記錄,獲取案件現場所遺留的痕跡和證據,通過分析利用,追溯到案發本體的技術。以交通事故現場輪胎痕跡為例,基于輪胎信息的車輛溯源技術指主要利用遺留在現場中輪胎胎面痕跡物證,依據胎面花紋種類、遺留物成分及車輛的軸距、輪軸等特征,通過相關判別技術,查詢到輪胎規格及生產廠家,進一步得知配用的車輛生產廠家,再依據廠家的銷售網絡結合案發地,查找到肇事車輛。
現場重現技術,又稱現場再現。其實質是通過已有的物證、痕跡、對周邊環境的勘察等對事件發生全過程進行合理的推測,以還原事件發生的全貌。
軌跡刻畫技術。在很多案件(事件)發生時,車輛是犯罪嫌疑人重要的交通工具,辦案人員通過對涉案車輛進行跟蹤調查,查找匹配相應的數據庫,對其軌跡進行刻畫重現,以輔助公安機關的決策。
2.公安交通管理處置技術模型。a.基于PGIS的空間軌跡分析模型。公安機關交管部門掌握著每一輛上路正常行駛的車輛的基本資料。如車輛的型號、顏色等。以PGIS為基礎,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過涉案車輛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分析其空間運動軌跡,防范追蹤各類事件的發生,優化警力配置,為重特大事件的決策指揮提供依據。該模型主要包括兩個核心技術,一是地址匹配;二是軌跡分析。其空間軌跡分析總體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b.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模型。傳統公安系統包括指揮中心、案發現場、領導決策層之間的指揮調度還是停留在話音層面的指揮,對于突發性事件而言,這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信息化決策的要求。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模型所針對的就是這種情況。一般情況下,交通突發事件隨機性很強,現場的環境也極為復雜。一些特殊的交通事件還有可能涉及到出交通警察以外的多警種、多部門合作,例如救護、消防等。
3.公安交通管理處置技術應用。目前,我國道路交通所面臨的壓力日益嚴重,各地大中城市的擁堵問題開始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并有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趨勢。交通智能化作為日后交通管理和控制領域的發展趨勢,在交通疏導和各類事故處置方面,有其獨天得厚的技術優勢。
這種多重技術合成的智能交通技術對于各類交通事件處置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a.從交通管理方面來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需要大量的實時交通數據。通過道路上的傳感器將采集到的交通流量,占有率,車速以及阻塞區域等信息傳遞給交通管理者。經過分析之后的數據,可以為交通的管理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決策輔助。b.從公共交通方面來說,一個城市公交系統的便捷程度很大程度決定了市民出行可能采取的出行手段。這種高占有率的公交運營車輛能夠以較小的道路資源占有率換取較大的載客量,從源頭上減少城市交通壓力。c.從交通信息來說,交通管理者將各類交通數據匯集到處理中心,通過指揮中心將各處的交通實時狀態以電子屏幕、車載導航的方式傳遞給交通參與者,方便市民對行程、路線進行合理的規劃,也有助于分擔整個城市的交通壓力。
參考文獻
1 王瑋.論群體性事件中公安機關的處置模式
[D]蘇州.蘇州大學,2011
2 陳孝暉.論痕跡檢驗技術在交通事故鑒定與
處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史志,2008(12)
3 方敏.計算機犯罪領域中的現場重現技術研
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24)
4 劉軍等.海量多源信息中的空間軌跡挖掘與
分析技術在PGIS中的實現[J].警察技術.
2011(3)
5 李奕楨.基于應急事件動態建模的指揮調度
系統設計與實現[D].上海.復旦大學,2009
本論文得到相關項目資助(項目編號:NECT-12-0634,2013XK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