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聾生因為聽覺缺陷,沒法通過正常渠道學習口語,直接影響了詞匯的積累,也阻礙了書面語言和口語的學習發展。聾生運用好積累詞匯的方法,是學好語言、學好語文的關鍵。
關鍵詞: 聾生;積累詞匯;手語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學好一門語言,必須學會積累詞匯的正確方法。對于聾生來說,學好詞匯,對他們學好書面語言和口語尤其重要。可以說,積累詞匯的成敗,決定著聾生學好語言的成敗。
聾生因為聽覺缺陷,沒法通過正常渠道學習口語,直接影響了詞匯的積累,也阻礙了書面語言和口語的學習發展。聾生習慣用手語,手語分指語和手勢語。手勢語形象簡捷,是聾生最愛用也是最常用的語言。手勢語在許多時候和我們規范的詞語難以一一對應,只能在交際中表現大概意思。指語的優點是與口語一致,但缺點是動作小變化快,再加上同音字太多難辨,聾生交流難,運用少。在表現人名和地名時,聾生常用指語的字頭表示,更難以與詞語準確地對應。因此,聾生長期運用手語,影響了詞匯的積累。聾生運用好積累詞匯的方法,是學好語言、學好語文的關鍵。
一、應用中理解詞語
健全學生因聽覺好,口語好,語言積累豐富,在生活中積累的詞匯多,學習詞語經常用查字典法,以詞解詞,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聾生的情況不同,由于聽覺缺陷,很難用口語交流,語言基礎差,詞匯積累少。若用查字典法,以詞解詞,聾生就會囫圇吞棗,難以消化,陷入“迷魂陣”。因理解不透,應用時就會經常犯生搬硬套,張冠李戴的毛病。
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發現應用中理解詞語是學習詞語的好方法,也就是在教學中多用造句法學習詞義,在一詞造多句中,讓聾生明白詞語的意思。教師要不厭其煩,讓聾生多造句,幫聾生多修改,此處要謹小慎微,因為聾生學習詞語的第一印象特別重要。第一次學詞的詞義理解是否正確,直接關系著將來生活的應用。因此,教師在造句法教聾生詞語時,要讓聾生緊密聯系生活用詞造句,用生活的情境幫聾生正確理解詞義,讓他們真正明白詞語的含義。
聾生在造句中對詞語應用熟練的基礎上,再引導聾生在作文、日記中應用詞語,在學習口語中大膽運用所學的詞語。
在應用中理解詞語,隨著積累詞匯的增多,在準確掌握了大量詞匯的基礎上,再參考查字典學習法學習詞語,積累詞匯,培養聾生的自學能力,就可以善時而動了。
二、詞語關聯積累詞匯
在聾生學習詞語時,用關聯法有利于聾生準確理解詞義,增強記憶。運用反義詞與同義詞、褒義詞與貶義詞能使聾生在比較中更準確地理解詞意,增加詞匯量。如學習“狹窄”,結合“寬闊”講解,兩詞相比,結合生活的例子,聾生通過視覺對比很容易就明白詞義了,且學一詞明了兩詞。如學習“狡猾”時與“聰明”相比,讓學生明白“狡猾”是貶義詞,是用于壞人的。如學習“激動”時與“感動”相比,可結合一些圖片或視頻觀察,學生就會明白“激動”的程度強烈。
用關聯法學習詞語,積累詞匯,一個詞可以“輻射”出幾個詞,既能使學生準確、有深度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又能擴大聾生的詞匯量,在詞語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閱讀中積累詞匯
聾生養成在閱讀中積累詞匯的習慣,既能提高閱讀質量,又能增加聾生的詞匯量。聾生因詞匯量少,詞語常成為他們的閱讀障礙。如果在閱讀中培養聾生養成結合語境推敲詞義的能力,聾生不但閱讀能力會提高,而且詞匯量也會增加。在閱讀中聾生學會積累詞匯,日久則會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詞匯量隨之增加。
聾生因詞匯量少,有時因讀破句而對詞產生歧義,影響了對句子的理解。如:一個八年級的聾啞女生看到一句話“月經常掛在天上”,她不理解。我和她交流才知道她把句子讀破了,她把前兩字組成一個詞“月經”,把“經常”一詞分開了。她很費解:“月經”怎么會掛在天上呢?令人啼笑皆非。一講,她很快明白了,原因就是因為閱讀時詞語組合錯了。
在閱讀中理解詞義,摘錄詞語,積累詞匯,學會在語境中推敲詞義,是聾生長久提高學習詞語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開拓方言詞匯
聾生在學校學習普通話,而當地人常說方言,因此在生活中,聾生的看口能力受到局限,難以理解詞義,方言成為交際的攔路虎。特別是語言基礎較好的高年級聾生,學習詞語時可以適量地聯系方言,既能促進對所學詞語的理解,又能結合生活應用,提高交際能力。例如本地說“傻子”叫“野巴”,聾生在學校學會了傻子,卻看不明白當地人說的“野巴。如果教學時,讓學生既明白普通話“傻子”,又明白方言“野巴”,在當地人的交際中就能靈活應用。在書面語中用“傻子”,在口語中用“野巴”,真正活學活用。學習知識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開拓方言詞匯,對聾生學好詞語有很大幫助。
教師運用正確的方法教學與引導,在聾生正確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大量積累詞匯,在生活中活學活用,擁有豐富的詞匯量。聾生的語言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