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開題報告《對藏班學生音樂第二課堂活動的實效性探究》向您初步介紹我校音樂教師針對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所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情況,望借此平臺給工作在內地西藏班學校的音樂教師借鑒、交流。
關鍵詞: 藏班學生;課題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開辦內地西藏班是教育部在全國開展教育援藏的一項重要舉措。 自1985年開始,中央先后在內地20個省、直轄市開辦西藏班。我校于1995年承擔了福建省教育援藏重點項目創辦了西藏班,是一所漢藏結合的福建省初中示范學校(39個漢族班,8個西藏班)。截止2013年8月,共招收西藏日喀則、林芝、山南、拉薩、阿里和昌都地區的藏族學生1266名,畢業15屆學生共921名。目前我校西藏部每年招收藏族學生80名,辦學規模為8個班共計藏族學生320人。西藏班學生在我校初中學制四年,第一年為預科,主要補習小學課程;從第二年開始學習初中課程,2010年開始“四改三”,取消預科班,初中直接按照三年制教學。
為辦好內地西藏班,提高藏族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全國各內地西藏班在改進課程教學的同時都積極開展了各具特色的音樂第二課堂活動。我校自辦班以來,針對我校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也積極開展了音樂第二課堂活動。
二、本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對師生的可持續發展負責,為師生展示才華搭建舞臺”是我校的辦學理念也是本課題研究遵循的理論意義。
實際意義:我校藏班學生來自于西藏各地六個地區,百分之七十是西藏農牧民的孩子,他們都非常喜歡音樂,不少學生還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但通過接觸,我們發現這個自古以來被視為能歌善舞的民族竟然多數學生不會跳自己的本民族舞蹈——藏舞。多數學生喜歡唱歌但普遍存在不會識譜,音準、節奏感差的現象。多數學生都比較靦腆、害羞,尤其是女生,體態總是含胸、低頭、聳肩。而且,他們上課很少發言,當我們提問個人或課后與他們單獨交流時發現多數學生總是特別緊張、聲音很小(但集體回答時聲音很大),與本校漢族班學生比較,他們總體給我們的感覺是基礎差、不夠大方、容易害羞、缺乏自信心。據了解,他們在西藏所接受的教育還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音樂藝術的教育方面,比如:他們在西藏所上的音樂課很少有結合樂器來教學(才會容易導致普遍存在不會識譜,音準、節奏感差的現象);他們基本沒有舞蹈基礎(個別學生會跳幾個藏舞動作,但動作生硬,缺乏舞蹈的藝術表現力);對于樂器,更是極少人有接觸和學習的……針對于這些現狀,我們選擇為他們開展“舞蹈、口風琴、合唱”這三項興趣班活動我們認為是非常有意義的。希望借此活動來提高他們的整體音樂綜合素質,增強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真心的希望這些遠離家鄉、遠離父母的藏族孩子在我們學校能更加充實、快樂地學習、生活,更是為他們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和展示才華奠定基礎、搭建舞臺。
多年來,藏班學生的文藝表演已成為我校藏班學生展示自我和與外界交流的一個窗口。辦班以來,我校藏班學生多次參加省級和市里的文藝表演、多次與社會各界人士同臺聯歡,也曾多次在省市文藝匯演的舞臺上取得可喜成績。如今,我校藏班學生的文藝表演已成為我校校園文化的一大特色。
三、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
本課題主要研究的是:針對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校課題組各成員是如何具體實施和開展的?活動開展的實踐中我們探究到了哪些教學方法和策略是行之有效、值得推薦的?活動實踐的過程中有哪些問題和方法是需要改進的?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是如何有效解決的?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課題組成員將在實踐過程中相互探討和交流。
“小雛鷹舞蹈隊”第二課堂活動研究的重點是“面對學生基礎差、起點低的情況,教師如何訓練他們的體態和舞姿”?而“如何培養他們對舞蹈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是本課題活動探究的難點。
“小雛鷹口風琴” 第二課堂活動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快而實效地訓練和指導學生掌握口風琴的演奏方法”。而“如何培養他們掌握演奏口風琴的能力和興趣,為其今后可持續發展和學習奠定基礎”是本項目研究的難點。
“小雛鷹合唱團” 興趣小組活動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有效訓練他們初步掌握科學發聲技巧和基本方法”。而“如何協調和統一漢藏學生的音色和諧和培養藏班學生歌唱的舞臺表演能力”是本項目研究的難點。
四、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基本思路和方法
主要觀點: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目的主要是通過參與集體音樂藝術活動的手段來豐富、陶冶他們的校園生活,培養他們良好的音準、節奏感和自信心。希望通過我們的指導為他們今后在音樂藝術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和審美修養奠定基礎。
創新點主要表現在:第一,每個興趣小組活動我們都以“小雛鷹”命名, 取名的意義是與我校校歌《雛鷹起飛的地方》有關,它的最大特色是融入我校“對師生的可持續發展負責,為師生展示才華搭建舞臺”的辦學理念。第二,本項活動指導的對象是主要是藏族學生,課題組活動的內容主要以體現藏族文化的民族特色為主。第三,本課題研究活動的內容豐富、學生參與人數多,因為我們開展本項活動主要是為了普及和豐富藏族學生的生活、提高他們整體的音樂素質,所以我們盡量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其中“小雛鷹口風琴班”參與人數約有50人,據了解,這么普及的器樂培訓在內地西藏班中是少有的。第四,合唱團的組合有漢藏一家親的民族特色,這是一個凝聚民族團結精神的漢藏合唱團隊,由我校漢班優中選優學生和藏班嗓音好的學生組成,這樣的合唱團首先在形式組合上就是一種創新。當然,由于漢藏學生的音色天生就不統一,所以訓練這樣的合唱團隊也是我們要探究的一大難點。
基本思路和方法:“小雛鷹舞蹈隊”是一支由藏班學生自愿報名組成的舞蹈隊,成員約20人。主要是指導他們跳他們自己本民族的舞蹈——藏舞。 舞蹈隊的訓練過程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舞蹈訓練的初級階段,我們主要對學生進行基本功的形體訓練和藏舞動作的體態訓練;第二階段為訓練的中期階段,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在形體基本功訓練的同時增加學習藏舞組合;第三階段是成果展示階段,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編排成品舞蹈和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會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文藝活動。在實踐中指導和鍛煉他們的自信心和舞臺表演能力。
“小雛鷹口風琴班”是專門為藏班學生增設的興趣課程,一般針對的是初一年段藏班的學生。授課時間約為一學年,活動人數約50人。開展這一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矯正他們普遍存在音準、節奏感差的問題。同時也希望這一活動的開展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返藏后不忘母校恩情。活動過程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學生掌握口風琴演奏方法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為培養學生演奏樂曲的中期階段;第三階段為自主合作學習交流和學生展示成果的階段。
“小雛鷹合唱團”是一個約70人組成的漢藏合唱團(漢班學生50人,藏班學生20人)。開展這一興趣小組的目的是為他們今后展現歌喉奠定基礎。同時也為漢藏學生的友誼之情搭建一座藝術橋梁。活動過程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是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發聲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為實踐訓練合唱曲目的中期階段;第三階段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和參加文藝表演的成果展示階段。
五、預期成果
第一,各活動小組成員要努力把活動小組的多數學員培養成班級的文藝骨干。
第二,活動中每一階段教學經驗與成果課題組成員之間要相互探討、交流。
第三,活動小組的教學成果展示:包括調查報告、演出照片、PPT課件、演出錄像等等。(預計2014年5月25日前完成)
第四,課題活動小組的指導教師要將自己在一年來的實踐體驗和教學成果在課題組成員內探討交流,個別教師要撰寫與本課題相關的論文。
此項課題于2013年7月30日被福建省教育學院科研處立項為一般課題的指導性項目。課題將于立項起一年內結題。日前,課題組成員的各項活動進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