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以它的形象、生動、直觀、涵蓋量大等優勢,被教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但同時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著種種問題,研究這些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便更好地促進生物課實施有效教學。
關鍵詞: 初中生物;教學;多媒體;運用
多媒體在當今中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充分體現了其優越性。它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傳播媒介于一體,可以有機地把它們組合到一起向學生傳遞信息,從而更新教學手段,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1.信息時代的要求。信息時代要求人具有信息素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所有教師的職責。在生物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可以培養和提高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只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讓學生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的影響。
2.學生年齡特征的要求。中學生正處在半成熟、半幼稚的階段,他們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感性刺激,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知識。
3.生物課程的要求。生物課程中的有些內容是很抽象的,有些內容是我們用肉眼難以觀察到的,這些都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用多媒體,可以把這些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把不易觀察的事物變得容易觀察,把難以理解的過程變得通俗易懂。
二、在生物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優點
1.運用多媒體,便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傳統的教學往往在教學重點、難點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由于認知手段的單一性,學生也仍然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但利用多媒體可以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為它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比如講“血液循環”時,因為血管互相交錯,學生不易讀懂。為幫助學生快速讀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圖分解為心臟、體循環、肺循環三幅圖,分別引導學生讀圖,最后把三幅圖放在同一屏幕上的三個位置,利用動畫技術使三幅圖移動到一起重疊起來,構成血液循環圖,從而使血管互相交錯。這樣,學生難以讀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就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問題,從而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2.運用多媒體,便于突破知識的抽象化為形象化。多媒體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實物圖像、運動過程,利用放大、重復、慢放、定格特技手段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化。雖然初中生物的大部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很密切,學生對這部分知識能夠很好地理解,但畢竟還有一部分很抽象的知識,只憑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必須配有一定的動畫效果,通過感官的認識,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部分抽象知識。如講“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時,關于興奮在神經中的傳導,假如沒有多媒體動畫,教師只能把興奮的傳導途徑在黑板上寫一下,學生就要死記這個傳導途徑,時間一長就忘記了。如把這部分知識配上多媒體動畫,把興奮形象地轉化為一個“紅點”,學生只要看一下這個“紅點”在反射弧中的運動路徑,就能通過感官的認識,理解性地記住這部分知識,教師只要引導一下就行了,從而使一些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形象,更容易記住。
3.幫助組織教學。多媒體技術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一個“序”化工程。講課開始使用媒體可以引人入勝;中間穿插媒體能波瀾起伏;結尾運用媒體可達到余音繞梁的效果。如在講“蒸騰作用”一節可以這樣組織教學。在課的開始,利用電教媒體導入,可巧設導語,暴露關鍵,設置懸念。教學中先可以放一段電視劇《少年特工》里小隊員在山頂用塑料袋在樹枝上取水的片斷,配以導語問:為什么帶葉的樹枝會有這種“吐水”現象?一下子學生的思維發條被擰緊了,就會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課的中間可按學生認識的主線和課堂教學順序加進“枝葉在白天的蒸騰作用”演示實驗,教師可把“講、做、寫、畫”的基本功有機結合起來。
4.加強直觀,優化教學過程。在生物學教學中,形態、結構和生理等知識是教學的基本內容。實物、模型和掛圖等傳統媒體在體現“直觀性原則”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也暴露出了許多不足:目標小,展示時難以照顧到每個學生且缺少教學過程的層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此外,教師口頭描述多,造成了教學冗余,減少了引發學生頓悟的教學時機。運用現代電教媒體能夠更好地貫徹“直觀性原則”。
三、生物教學使用多媒體要注意的基本原則
1.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多媒體。中學生正處在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年齡段,多媒體聲、光、電的綜合刺激,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注意。但心理學也表明,中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容易使身心疲倦;經常性地使用電腦,容易使學生視力下降。因而,多媒體在生物課堂的使用,要注意兩點: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艷、亂。二是一定要適時適度,切忌頻繁濫用,否則結果必然事與愿違。
2.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多媒體。多媒體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課都能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作為教學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與效益,展示的知識內容就必須與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
3.根據實驗性質選擇多媒體。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實驗展示的現象或實驗本身一般是不適宜選用多媒體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應該結合實驗本身。
4.根據課型選擇多媒體。以上幾個原則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復習課可選擇多媒體擴大容量,濃縮教學內容,建立系統的科學認知體系,強化重難點。
總之,多媒體是教學中的技術手段,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既要認識到它的積極作用,又要認識到它的消極影響,科學合理地使用這項技術,促進生物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